□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治未病科主治醫(yī)師 蔣 檸
“睡前將足貼貼在腳心,第二天一早就會發(fā)現,大量黑褐色的‘毒素’被吸出來了。”或許不少人都聽過或見過這樣的宣傳。
搜索某購物網站,一款足貼月銷量高達17萬。市面上的足貼雖然品牌各異、產地不同,但大部分具有以下共同點:由藥物粉末、有孔無紡布構成;主要成分為竹醋、艾草、竹炭、電氣石等;宣稱有祛濕排毒、減脂、改善失眠、舒筋通絡等功效;買家給出的評價大多是“藥粉會變成黑色糊狀物”“身體出汗”“濕氣和毒素被排出”。
敷貼療法是中醫(yī)傳統療法,又稱外敷療法,是將藥物研為細末,與各種不同的液體調制成糊狀制劑,敷貼于所需的穴位或患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是中醫(yī)常用的外治療法之一。敷貼療法除了能使藥力直達病灶所發(fā)揮作用,還可使藥性通過皮毛腠理而由表及里,循經絡傳至臟腑,以調節(jié)臟腑氣血陰陽,扶正祛邪,從而治愈疾病。
然而,作為中醫(yī),我自己從來就不用足貼這些東西。因為就成分來講,真的不像它宣傳的那么好。
市面上的足貼成分大多數都是艾葉、干姜、竹炭等,還有一個電氣石。理論上來講,有一定溫熱效果,有些人就會覺得很舒服。艾葉、干姜,這些在中醫(yī)里面都有溫熱和通經絡的作用。電氣石其實有硅酸鹽礦物質,受熱后會產生一些電離子,釋放一些遠紅外線,這些遠紅外線也有一定的溫熱作用。
事實上,現代醫(yī)學沒有所謂的排不排毒。中醫(yī)和西醫(yī)都不講排毒,我們只說解毒。西醫(yī)解毒是針對純粹的毒素,如說蛇毒、蟲咬傷、有毒食物等。中醫(yī)解毒就包括外邪、熱毒。這些東西都叫毒,只能去解。從排毒(排出垃圾)的角度講,人體代謝并不是通過腳底,而是由肝腎代謝,通過消化道,以大便形式排出垃圾。這些垃圾,我們都可以叫毒素。還有通過小便、汗液和呼吸排出去的東西,實際上對人體來說也是一種毒,積多了不好。但腳底只能排一點點汗,如果要靠腳底排毒,那真是不可能。保持人體大小便通暢,保持正常出汗,保持呼吸功能正常,我們的身體就不會有太多所謂的毒。
足貼泡到清水里,會有一些黑乎乎的東西出來,這是它里面的成分。像艾葉粉末干的時候是灰白色的,但濕水之后會變成褐色。研磨很細的電氣石也是灰白色的,泡水后也會變得黑黑的??梢姡N一晚上后冒出來的那個黑油一樣的東西實際上不是什么毒素。我們腳上會出汗,足貼里面的成分吸收汗液就會析出這些東西。
足底養(yǎng)生保健其實自古都有,《黃帝內經》里就載有“足心貼法”。中醫(yī)有經絡理論,現代醫(yī)學也有足部反射區(qū)理論。足部反射區(qū)對應人體所有的器官,從頭到心臟、肝、脾,包括生殖器、肛門等,就像一個全息圖,都認為刺激腳底可以治療相應反射區(qū)所對應的器官。如大腳趾對應的是頭,所以像頭痛、頭暈,就可以按大腳趾。
中醫(yī)經絡理論較足部反射區(qū)理論更系統,經絡學有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十二正經,足經有6條。足三陰經起始在腳,足三陽經終點也在腳,在奇經八脈里,陰蹺、陽蹺脈都起于足底。中醫(yī)認為通過足底養(yǎng)生,可以調理經絡氣血,而經絡跟臟腑息息相關,可以進一步調整臟腑功能,祛除疾病,益壽延年。
另外,中醫(yī)講究平衡和通暢。我們首先要保溫,有一定的溫度。所謂寒凝血淤,太冷了,氣血流通就不好。腳底保溫,實際是養(yǎng)生保健的第一步。
足部保健最好的方法是泡腳,當然也要根據個人體質而定。如果本身是熱性的體質,再用這些溫熱的藥物泡腳就等于是火上澆油。晚上臨睡前泡腳,水溫不要太高,四十多度,就是腳放下去微微有點熱,或是一開始比較熱,后面慢慢可以適應。泡腳可以促進經絡循行,再加上溫熱作用,我們就會感覺有點微微出汗,有些人會有點心慌。所以泡腳一般15分鐘左右,溫熱就可以了。
泡腳,最好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根據個人體質和疾病選用藥物,通??梢杂冒~、紅花等。紅花有活血祛淤的作用,能促進氣血暢通;艾葉溫經祛濕散寒,除非火氣很盛、牙齒痛、喉嚨痛、大便秘結,都是可以用的。若血淤再加上寒氣較重(寒凝血淤),我們可適當加一些當歸、赤芍、小茴香、花椒等;治療皮膚病,可加一些艾葉、桉葉、蛇床子、飛揚草等;降血壓,可加一些葛根、川芎、丹皮、鉤藤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