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中醫(yī)醫(y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yī)師、副教授 李耀輝
到了夏季,經(jīng)常有人說體內“有濕氣”“濕氣重”,要求除濕氣,那么,到底什么是“濕氣”?“濕氣重”有哪些表現(xiàn)?應該如何“除濕氣”?
濕氣分體內和體外兩種。
體外的濕氣就是大自然的濕氣。大自然的濕氣從哪里來?來自雨水。比如夏季自然界的濕邪就是暑濕之氣,“暑多夾濕”。產(chǎn)生的原因是:夏季天氣炎熱,雨水又多,雨過天晴,暑熱把地上的雨水濕氣蒸騰、彌散到天空,形成自然界的暑濕。
體內的濕氣來自于我們飲入的液體。暑熱導致人體出汗過多,氣隨汗泄所致,即暑熱傷到了人體的陽氣與陰液,脾胃功能受抑制,脾胃的功能不能正常發(fā)揮作用,體內水濕的運化失常就會導致濕邪內生,而頻繁的飲水也會加重水濕內停。
同樣是體內有濕氣,青年人陽氣充沛,不用藥物濕氣也可以很快的去除;中年人需要藥物輔助,才能有效祛濕氣;如果是老年人,即便常年用藥體內的濕氣也不容易去除。
所以說體內的濕氣與人體陽氣的壯旺程度有關,尤其是脾胃的陽氣,在濕氣的產(chǎn)生、去除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濕氣對人體影響非常大。體外的濕氣可以誘發(fā)體內的濕氣,里應外合,從而引發(fā)人體的種種不適。人體濕氣重了會有什么表現(xiàn)?
癥狀一:看大便
1.大便顏色發(fā)青,不成形,形似溏泥,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其中,大便稀溏、味輕,為脾虛生濕;大便稀水或帶泡沫,為受風寒濕。
2.大便雖成形,但大便之后總會有一些黏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臭味重,也意味著體內有濕,是濕濁內阻化熱的表現(xiàn),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3.若大便不成形的同時還伴有便秘,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jīng)很重。
癥狀二:看舌苔
健康的舌頭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凈,干濕適中,不滑不燥。若舌苔黃中帶膩,則是體內有濕的表現(xiàn),黃得越厲害,或膩得越厲害,說明濕邪越嚴重。
如果舌苔白厚,且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fā)黃發(fā)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jīng)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癥狀三:身懶、心懶
首先是最近變懶了。平時很活潑,這一陣子突然人就變懶了,“懶得動”“懶得說話”。其次是突然變乏,感到累、疲乏、困重,總想躺下來休息一陣子。還有就是頭腦不清醒、反應遲鈍、容易忘事。這些都可能源自濕氣困阻體內。體內有了濕氣,一般會阻止陽氣向上運行,頭腦是人體最需要陽氣的地方,體內陽氣因為濕氣的阻擋不能及時向上走,就會出現(xiàn)頭腦不清、反應遲鈍、丟三落四,或者性格淡漠、冷淡甚至抑郁,做事缺乏熱情和激情等。
癥狀四:食欲差
該吃飯了,卻沒有一點兒餓的感覺;稍吃點東西,胃里就脹脹的,甚至還隱隱有些惡心感,尤其是夏季時,這種感覺更多見。其中的原因就是體內濕氣過重,導致脾胃功能較弱而造成的。
除了以上四大主癥外,還有其他表現(xiàn)
★手腳冰涼。體內有濕氣,在人的體表和體內之間形成一道屏障,體內的陽氣不能通達四肢,就會出現(xiàn)手腳冰涼。
★夢中出現(xiàn)游泳、發(fā)大水、在雨天行走,夢到有人在后面猛追,而自己跑不動。
★血壓、血糖升高,血脂異常。濕氣把陽氣郁阻在體內,陽氣的運行不暢,日久會出現(xiàn)血壓、血糖、血脂升高。
★突然變胖了。飲食也沒有增加,和正常一樣生活,體重增加了,甚至是在控制飲食的情況下體重增加了。“喝涼水也長肉”多半與體內濕氣重有關。
★痤瘡、濕疹增多了。
★小便不利、不力,躲避房事。
在除濕方面,許多人經(jīng)常問“我該吃什么才能除濕”。其實,除濕是一個綜合的過程,需要從如下方面著手:
首先,規(guī)律生活。經(jīng)常不按時吃飯、熬夜,濕邪自然就會找上門來。為什么好多青年人濕氣重,痤瘡、排便不爽,這都是沒有規(guī)律生活惹的禍。喝冷飲、吃泡面、通宵玩電腦,這些壞習慣不改,體內的濕氣也難以消除。
其次,合理運動。運動能振奮、激發(fā)體內的陽氣,運動后人體內的陽氣就如同夏季的太陽消除地面的濕氣一樣,能很快消除體內的濕氣;缺乏運動的人,體內的陽氣就如同冬季的太陽一樣綿軟無力,無法很快消除地面的濕氣,導致濕氣在體內纏綿反復,無法出去。
再次,少吃有助于除濕。許多人想的是多吃薏米、山藥等健脾除濕之物,但是,體內的濕氣重,與我們吃得多也有關系,少吃一點,脾胃的負擔輕一些,體內的濕氣自然減輕的就快一些。
需要提醒的是,除濕氣不在于溫補。雖然說體內的濕氣重與陽氣不足有關,但由于濕氣在體內與人體的正氣相斗爭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許多復雜的變化,有寒熱虛實的不同,所以除濕氣不能過分強調溫補的食物或藥物,免得引起更多的不適。
至于除濕該吃什么不該吃什么,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不同體質的人,濕邪的表現(xiàn)也會復雜多變,所以不能推薦一個統(tǒng)一的食譜來除濕。如,對于濕熱邪氣有舌紅苔黃膩、頭腦不清醒、口黏、口苦、口渴不欲飲、大便黏滯不爽等癥狀,可以喝薏米和綠豆粥,或吃西瓜;對于濕邪內阻有舌淡苔白膩、頭蒙如裹、口不渴、脘痞、腹脹、四肢困倦重濁、大便溏瀉等癥狀,可以喝炒薏米炒山藥粥,也可以喝藿香正氣液,這對濕熱和濕邪都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