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春
(吉林省公主嶺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吉林 公主嶺 136105)
胰腺炎是由于各種刺激因素導致胰腺分泌多種消化溶解酶,從而引起胰腺及其周圍組織自身消化的炎癥病變,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1]。由于有關慢性胰腺炎的發(fā)病原因仍沒有統(tǒng)一明確的定論,本文旨在探討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臨床診治,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胰腺炎診斷標準,即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腰背部呈束帶狀放射疼痛等,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齡27~73歲,平均(45.12±10.83)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2.03±0.79)y。
統(tǒng)計、記錄本次研究中62例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及血型等,觀察患者伴有的膽道系統(tǒng)方面的疾病,主要包括膽道感染、膽石癥、SOD及膽道蛔蟲癥,調查、記錄患者飲食習慣和是否有長期的飲酒史;了解患者是否有腹部手術史及胰腺外傷,有無先天的胰管異常。
針對沒有明顯的膽管、胰管疼痛或阻塞的患者,采取非手術治療手段,通過保守治療的方式減輕患者疼痛,改善消化功能。針對膽管結石、梗阻或假性囊腫、頑固性疼痛等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可有效緩解梗阻,減輕疼痛癥狀。
對62例患者的病例分析后得出,飲酒有20例,占比32.26%;膽道系統(tǒng)疾病有19例,占比30.65%;暴飲暴食有10例,占比16.13%;高鈣血癥有3例,占比4.84%;合并兩種病因有11例,占比17.74%;飲酒10年以下有12例,占比19.35%;飲酒10年以上有8例,占比12.90%;其他原因有4例,占比6.45%。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及膽道系統(tǒng)疾病、長期飲酒、合并膽道系統(tǒng)疾病是致使慢性胰腺炎發(fā)生的主要病因。
本次研究中的62例患者,有48例患者采取非手術治療,14例進行手術治療;共有58例患者得以治愈,治愈率為93.55%;另外4例患者癥狀無改善,兩種治療方法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臨床表現為腹痛、腹脹、嘔吐、惡心、發(fā)熱等癥狀。引起該病的主要原因有酗酒、暴飲暴食、膽管梗阻、等不良生活習慣。
近年來,國家衛(wèi)生部門通過研究調查發(fā)現,慢性胰腺炎的發(fā)病率在逐年升高,膽道系統(tǒng)疾病仍是引起慢性胰腺炎的最主要因素。很多研究報道[2]中提到,膽道系統(tǒng)疾病是引起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因素,這與本次研究結果基本符合,本次研究中膽道系統(tǒng)疾病占所有病因的30.6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飲酒占到慢性胰腺炎發(fā)病因素的32.26%,居所有因素的第一位。長期、大量飲酒是最不可忽視的導致慢性胰腺炎發(fā)生的因素,飲酒會攝入大量的乙醇,進而刺激患者大量分泌胃酸,激發(fā)十二指腸分泌促胰酶素及胰泌素,從而導致胰液增加分泌量。此外,乙醇會嚴重刺激十二指腸黏膜,使胰管內壓持續(xù)升高,乙醇還會對機體的腺泡細胞漿造成退行性變化,使線粒體腫脹,不斷堆積的類脂質會嚴重損傷胰管的上皮細胞[3]。本次研究結果還顯示,肺手術治療及手術治療是慢性胰腺炎最主要的兩種治療手段,其中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飲食習慣、生活方面的健康宣教及功能訓練、藥物等方面的治療,手術治療方式主要包括:胰體尾切除術、胰腺假性囊腫內引流術及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研究結果顯示,選擇非手術治療的患者顯著多于手術治療,說明慢性胰腺炎治療主要是以保守治療方式為主,目前臨床治療領域上非手術治療已逐漸取代手術治療,成為治療慢性胰腺炎的最主要方式。
綜上所述,慢性胰腺炎的發(fā)病因素很多,但以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酒及膽道系統(tǒng)疾病為主要致病因素。因此,需在綜合考慮的條件下,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同時通過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可進一步減少慢性胰腺炎的發(fā)生概率。
[1] 楊 帥,令狐恩強,李 聞,等.中國北方地區(qū)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分析[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5,24(04):471-472.
[2] 倪慶強.4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病例分析與病例對照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4.
[3] 尹 霞.慢性胰腺炎臨床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59):11767-1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