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華,趙
百合(Lily),含有蛋白質、多糖、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成分[1],可供藥用或食用,是衛(wèi)生部首批頒布的“藥食兼用”珍貴植物資源[2],作為中藥材可廣泛用于抗疲勞、抗衰老、潤肺、抗氧化、抗腫瘤、抗病毒、降血糖等方面[3-7],作為蔬菜也具有悠久的食用歷史。百合保鮮期短,新鮮百合的食用受到季節(jié)的限制,故可將百合加工成百合干、百合淀粉和百合罐頭等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8]。但是在百合的貯藏、加工過程中,由于多酚氧化酶(PPO)等的存在會引起褐變,導致百合產品品質下降,影響市場競爭力。
傳統(tǒng)的果蔬護色方法常用硫熏和亞硫酸鹽。在果蔬加工貯藏過程中使用硫磺熏蒸,利用殘留于產品上的亞硫酸根離子的強還原作用來抑制酶活性[9-10]。硫可導致哮喘,亞硫酸鹽抑制褐變經濟有效、操作簡便[11],但對人體健康有害,可能會引起過敏、癌癥等疾病,美國FDA已將其從一般安全物質目錄中去掉[12-13],我國相關食品法規(guī)等對其使用也有嚴格限制。因此,研究高效安全的褐變抑制劑已成為發(fā)展趨勢。
目前,國內外對板栗[14]、蘋果[15]、梨[16]等果蔬抑制酶促褐變的護色研究報道較多,而有關百合護色的報道則相對較少,大多集中在百合的營養(yǎng)價值和各種理化性質等方面的研究[17-18]。為抑制百合加工過程中的褐變,試驗通過篩選組合護色劑,以期找到能替代硫的安全、高效護色劑組合,從而提高百合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豐富產品種類,促進百合產業(yè)的良性發(fā)展,這也是我國食品工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鮮百合,無病蟲害、無任何機械損傷,真空包裝;鄰苯二酚、磷酸二氫鈉、磷酸氫二鈉、蘋果酸、異抗壞血酸鈉、殼聚糖、L-半胱氨酸、精氨酸、木瓜蛋白酶、谷胱甘肽、檸檬酸等,均為分析純。
TP-214型電子分析天平,北京塞利多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產品;723型分光光度計,上海精密儀器廠產品;FW100型高速萬能粉碎機,杭州匯爾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產品;高速冷凍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產品;DZKW-D1型數(shù)顯電熱恒溫水浴鍋,北京市永光明醫(yī)療儀器廠產品;電熱恒溫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產品;PHS-25型酸度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產品。
1.2.1 粗酶液的制取
根據(jù)李新華等人[19]的提取方法,并進行改進。將新鮮百合洗凈切片、粉碎,稱取5 g糊狀樣品,并加入4 mL預冷的磷酸鹽緩沖溶液(pH值為6.84),在8 000 r/min的轉速下冷凍離心,上清液即為粗酶液。
1.2.2 單因素護色試驗
選擇對褐變有影響的酸化劑、螯合劑、抑酶劑、天然提取物等試劑作為護色劑來進行護色試驗。將新鮮百合洗凈切片、粉碎,分別稱取5 g糊狀樣品浸漬于25 mL不同質量分數(shù)(0.2%,0.4%,0.6%,0.8%,1.0%)的蘋果酸等護色劑溶液中,并加入4 mL預冷的磷酸鹽緩沖溶液(pH值6.84),護色25 min后,在8 000 r/min的轉速下冷凍離心,再分別測定其對褐變度的影響,找出護色效果較好的護色劑。
1.2.3 正交試驗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選用護色效果較好的護色劑進行復配,進一步進行正交試驗,找出最佳復配效果。
1.2.4 評價抗褐變效果的指標
果蔬在加工時,組織受損,導致氧侵入,酶原被激活,酚類經酶的催化作用氧化為醌類,進一步與細胞內的蛋白質等反應,發(fā)生褐變現(xiàn)象[20]。褐變的程度可直接反映護色液的防褐效果,因而褐變度成為抗褐變、護色的一個重要指標[21]。
1.2.5 褐變度的測定
采用消光值法[22],參照文獻方法并加以改進,分別取0.2%鄰苯二酚溶液2 mL和離心后的上清液,在25℃的恒溫水浴鍋中加熱10 min后,取出2種溶液并迅速混合均勻,在420 nm處測量吸光度。結果以A420×10表示褐變度。
使用蘋果酸、異抗壞血酸鈉、殼聚糖、L-半胱氨酸、精氨酸、木瓜蛋白酶、谷胱甘肽等進行護色試驗后,根據(jù)安全高效原則選擇蘋果酸、異抗壞血酸鈉和半胱氨酸進行正交試驗,其相應機理及對褐變的影響討論如下。
2.1.1 蘋果酸對百合褐變度的影響
蘋果酸是一種重要的有機羧酸,廣泛存在于果蔬中,能降低產品的pH值或者具有絡合金屬離子的作用,可作調酸劑和保鮮劑,抑制PPO的活性,從而減緩加工果蔬的酶促褐變發(fā)生[23]。大多PPO最適pH值在6.0~7.4,在pH值降至4.0以下,PPO幾乎完全失去活性。因此可加入適量的pH值調節(jié)劑調酸以降低pH值的方法來抑制果蔬褐變的發(fā)生率[24]。選取蘋果酸質量分數(shù)為0.2%,0.4%,0.6%,0.8%,1.0%進行試驗。
不同質量分數(shù)的蘋果酸溶液對百合褐變度的影響見圖1。
圖1 不同質量分數(shù)的蘋果酸溶液對百合褐變度的影響
由圖1可知,不同質量分數(shù)的蘋果酸抗褐變的效果不同,0.6%~1.0%內護色效果顯著,隨著蘋果酸質量分數(shù)的增大,褐變度不斷減小。當質量分數(shù)為0.8%時,抗褐變效果最好。
2.1.2 L-半胱氨酸對百合褐變度的影響
L-半胱氨酸(L-Cys) 作為組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之一,可溶,無毒副作用,含有巰基(-SH),是一種安全高效的天然褐變抑制劑,對多種果蔬(如蘋果、馬鈴薯等)體內的PPO都有抑制作用[25-26],作為無硫護色的替代品很有潛力。L-Cys作為一種還原劑,既能消耗果蔬組織中的氧,又可與酶促褐變底物反應生成的醌類化合物進行加成或還原,使其不再形成黑色素[27-28]。選取L-Cys質量分數(shù)為0.2%,0.4%,0.6%,0.8%,1.0%進行試驗。
不同質量分數(shù)半胱氨酸溶液對百合褐變度的影響見圖2。
圖2 不同質量分數(shù)L-Cys溶液對百合褐變度的影響
由圖2可知,不同質量分數(shù)的L-Cys抗褐變的效果不同,質量分數(shù)0.4%~1.0%時護色效果顯著,隨著L-Cys質量分數(shù)的增大,褐變度不斷減小。當質量分數(shù)為1.0%時,抗褐變效果最好。
2.1.3 異抗壞血酸鈉對百合褐變度的影響
異抗壞血酸鈉既能抑制PPO本身的催化作用,作為酶分子中銅離子的螯合劑,通過-OH與多酚氧化酶的輔基銅離子螯合,并能被多酚氧化酶直接氧化,起到競爭性抑制劑的作用,同時又有較強的還原性,作為醌的還原劑,能將PPO形成的產物醌還原為酚,阻止它們轉化為有色物質,并且還能消耗反應體系中的氧[27,29]。選取異抗壞血酸鈉質量分數(shù)為0.2%,0.4%,0.6%,0.8%,1.0%進行試驗。
不同質量分數(shù)異抗壞血酸鈉溶液對百合褐變度的影響見圖3。
圖3 不同質量分數(shù)異抗壞血酸鈉溶液對百合褐變度的影響
由圖3可知,不同質量分數(shù)的異抗壞血酸鈉抗褐變的效果不同,質量分數(shù)0.2%~0.8%時護色效果顯著,隨著異抗壞血酸鈉質量分數(shù)的增大,褐變度不斷減小。當質量分數(shù)為0.8%時,抗褐變效果最好。
進行一系列的單因素試驗后,分別選取0.4%,0.6%,0.8%,1.0%的蘋果酸;0.2%,0.4%,0.6%,0.8%的異抗壞血酸鈉;0.4%,0.6%,0.8%,1.0%的半胱氨酸進行正交試驗,對復合護色劑進行優(yōu)化。
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設計見表1,正交試驗方案與結果見表2。
表1 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設計/%
由正交極差分析可知,因素的主次關系為異抗壞血酸鈉>蘋果酸>L-半胱氨酸,試驗結果中整體的吸光度都低,與單因素護色劑處理相比,護色效果都有提高。如表2所示,該試驗條件下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蘋果酸0.4%,異抗壞血酸鈉0.8%,L-半胱氨酸溶液1.0%時吸光度最小,褐變度僅為2.75。但由表2極差統(tǒng)計分析可知,應選擇蘋果酸0.8%,異抗壞血酸鈉0.2%,L-半胱氨酸溶液0.8%為最優(yōu)的護色劑組合。
不同種類及質量分數(shù)的護色劑對百合褐變的抑制作用不同,根據(jù)安全高效原則選擇蘋果酸、異抗壞血酸鈉和半胱氨酸做進一步的正交試驗。結果表明,蘋果酸質量分數(shù)0.8%,異抗壞血酸鈉質量分數(shù)0.2%,L-半胱氨酸溶液質量分數(shù)0.8%為最優(yōu)的護色劑組合。復合護色劑組合中各成分安全可靠,可作為硫的替代物在生產實踐中應用。
表2 正交試驗方案與結果
[1]丁貴平,袁建興,李利東,等.藥食同源的百合 [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04(9):51-52.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 [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88.
[3]Kwon O K,Lee M Y,Yuk J E,et al.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methanol extracts of the root of Lilium lancifolium on LPS-stimulated Raw264.7 cells[J].Ethnophamacol,2010 (1):28-34.
[4]Yarmolinsky L,Zaccal M,Ben-Shabat S,et al.Antiviral activity of ethanol extracts of Ficus binjamina and Lilium and idum in vitro[J].N Biorechnol, 2009, 26 (6):307-313.
[5]彭蘊茹,錢大瑋,丁永芳,等.百合不同提取部位的藥理活性比較 [J].現(xiàn)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6,20(1):31-32.
[6]曾嶸,李福元,龍洛娜.3種百合水煎液抗疲勞與耐低氧作用比較 [J].醫(yī)藥導報,2007,26(8):850-851.
[7]李汾,袁秉祥,彌曼,等.純化百合多糖抗腫瘤作用和對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 [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8,16 (2):188-189.
[8]尹平孫.百合的貯藏與加工 [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6,9(10):46.
[9]張建華,楊兆艷,董文賓.蘋果(非油炸)干制護色工藝的研究 [J].食品科技,2006(5):29-30.
[10]吳立根,王岸娜,連東軍,等.濃縮蘋果原汁的護色工藝研究 [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6(5):34-38.
[11]Wang Y,Zhao P,Zhou S Z,et al.Enzymatic browning and its control during potato pulp powder processing[G]//New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CA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2011:869-873.
[12]Gerald M.sapers.Browning of food:control by sulfites antioxidants and other means[J].Food Technology,1993,47(10):75-84.
[13]Timbo B,Koehleen K M,Wolyniak C,et al.Sulfites-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review of recalls and reported adverseevents[J].Food Protection,2004,67(8):1 806-1 811.
[14]鄭龍,肖正東,王陸軍,等.板栗品種褐變度差異性及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相關性研究 [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5 (18):126-130.
[15]易建華,朱丹,朱振寶.不同微波預處理對蘋果汁褐變特性的影響 [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4(14):264-267,271.
[16]Dan Li,Yudou Cheng,Yu Dong,et al.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ing on fruit quality and peel browning spot in Huangguan pears during cold storage[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17(5):68-73.
[17]何純蓮,張小艷,楊球楨,等.藥用百合多糖提取純化工藝的研究 [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5(3):7-10.
[18]吉宏武,丁霄霖.百合化學成分及其淀粉粒結構與一般特性 [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6,27(2):33-37.
[19]李新華,高路.紫甘薯多酚氧化酶酶促反應最適條件的研究 [J].糧油食品科技,2008(3):42-45.
[20]王艷穎,胡文忠,龐坤,等.機械傷害引起果蔬褐變機理的研究進展 [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7(11):230-233.
[21]李全宏,趙雅松,蔡同一,等.鮮切馬鈴薯褐變抑制效果研究 [J].食品科學,2005,26(9):92-95.
[22]Franceso Pizzocaro.Inhibition of apple polyphenol oxidaes(PPO) by ascorbic acid and sodium chloride[J].Food Proc and Pres,1993 (17):21-30.
[23]劉元濤,劉超,文文.蘋果酸的生產現(xiàn)狀和研究進展[J].發(fā)酵科技通訊,2014,43(1):33-35.
[24]喬勇進,徐芹,方強,等.溫度、pH值對梨汁非酶褐變影響的研究 [J].上海農業(yè)學報,2008,24(3):6-9.
[25]Iyidogan N F,Bayindirh A.Effect of L-cysteine,kojic acid and 4-hexylresorcinol combination on inhibition of enzymatic browning in Amasya apple juice[J].Food Engineering,2004 (7):299-304.
[26]邱龍新,黃浩.半胱氨酸對馬鈴薯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J].食品科學,2006,27(4):37-40.
[27]王璋.食品酶學 [M].北京:輕工業(yè)出版社,1990:268.
[28]Ding CK,et al.Inhibition of loquat enzymatic browning by sulfhydryl compounds[J].Food Chem.,2002 (3):213-218.
[29]Lambrecht H S.Sulfite substitut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enzymatic browning in foods[C].In:Lee C Y,Whitaker J R(ed)s.Enzymatic browning and its prevention[M].Washington DC,USA;ACSSymposium Series 600,1995:31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