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曉峰
森林病蟲害防治,是保護深林資源的長遠之策,任重道遠,切實保護好森林資源,促進森林健康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既是當代林業(yè)發(fā)展的時代重任,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標,也是打好林業(yè)“相持階段”攻堅戰(zhàn)的科學之舉。
1森林病蟲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或其產品和繁殖材料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影響,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擾和破壞,從而導致植物生理上、組織上和形態(tài)上產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狀態(tài),生長發(fā)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終引起人類經濟損失和其他損失的現象。
2害蟲綜合治理。
綜合治理是在保護環(huán)境前提下,重視天然的自然控制作用,對有害生物的一種管理系統,它考慮到有害生物種群動態(tài)與之相關的環(huán)境關系,盡可能協調的運用適當的技術措施和多種行政措施,使有害生物種群控制在經濟受害允許水平之下,并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其要點是應用生態(tài)系統、有害生物種群動態(tài)、遺傳學和林業(yè)經濟學的知識,制定一個規(guī)劃,有機配合各種手段,調控有害生物種群低于經濟閾值而生活:
2.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來抑制或消滅有害生物的一種防治方法。內容包括:
2.1.1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見的有應用真菌、細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質的抗生菌,如應用白僵菌防治馬尾松毛蟲(真菌),蘇云金桿菌各種變種制劑防治多種林業(yè)害蟲(細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蟲、泡桐大袋蛾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ǚ啪€菌)微孢子蟲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蟲(原生動物),泰山1號防治天牛(線蟲)。
2.1.2利用寄生性天敵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蠅,最常見有赤眼蜂、寄生蠅防治松毛蟲等多種害蟲,腫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圓蚧。
2.1.3利用捕食性天敵防治。這類天敵很多,主要為食蟲、食鼠的脊椎動物和捕食性節(jié)肢動物兩大類。鳥類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鳥等捕食害蟲的不同蟲態(tài)。鼠類天敵如黃鼬、貓頭鷹、蛇等,節(jié)肢動物中捕食性天敵有瓢蟲、螳螂、螞蟻等昆蟲外,還有蜘蛛和螨類。
2.2應用B.t防治
B.t是一種廣譜性細菌殺蟲劑,能防治上百種害蟲,對鱗翅目害蟲特別有效。并且對人畜安全,對植物無藥害,不傷害天敵。目前國外生產應用Bt逐年穩(wěn)步增加,北美防治舞毒蛾的面積達130多萬公頃,占實際防治面積的48%,東歐國家也都注重發(fā)展Bt殺蟲劑防治森林害蟲。我國在“八五”期間通過攻關研究,實現了產品標準化,在總體上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微膠囊Bt原粉和微膠囊懸浮劑兩個劑型對馬尾松毛蟲等10多種農林害蟲都有明顯殺蟲效果,用藥量1500~2250g/hm2情況下,毒效提高20~30%,1997年林業(yè)部確定為重點推廣成果??傊?,由于世界知識經濟和環(huán)境時代的到來,生物殺蟲劑取代化學殺蟲劑為主的防治技術已成必然。
2.3白僵菌防治
白僵菌是一種半知菌類的蟲生真菌,具有營養(yǎng)器官一菌絲和繁殖器官—分生孢子,白僵菌的分布范圍很廣,從海拔幾米至2000多米的高山均發(fā)現過白僵菌的存在,世界上已在200多-種昆蟲體上發(fā)現了白僵菌的感染寄生,利用白僵菌防治農林害蟲已擴大到60多個蟲種。林業(yè)上主要用于防治松毛蟲等害蟲。
所謂白僵蟲就是白僵菌的分生孢子落在昆蟲體上,在高溫條件下,即可發(fā)芽直接侵入昆蟲體內,以昆蟲體內的血細胞及其他組織細胞作為營養(yǎng),大量增殖,以后菌絲穿出體表,產生白粉狀分生孢子,從而使害蟲呈白色僵死狀,稱為白僵蟲。目前在生產防治上,主要采取地面或飛機噴灑白僵菌制劑的方式進行施藥。也可在雨季從林間采集森林葉部害蟲活幼蟲集中撒上白僵菌原菌粉,或配成含量為5億孢子/m1的菌液,采活蟲在菌液中沾一下再放回樹上任其自由爬行。這些帶菌蟲死后,長出很多分生孢子,即形成許多白僵菌流行點,逐步促成林間害蟲白僵病流行。
3病害綜合治理的原則
森林病害綜合治理是一個控制的系統工程,即從生態(tài)學觀點出發(fā),在整個森林生產、栽植及養(yǎng)護管理等過程中,都要有計劃地應用改善栽植養(yǎng)護技術,調節(jié)生態(tài)環(huán)境,預防病害的發(fā)生,降低病害發(fā)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標準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為防治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意識地加強自然防治能力。
3.1胡柚樹脂病
也稱流膠病,該病主要為害枝、干,也為害葉、果,是胡柚凍害后一種常見疾病,該病呈灰褐色,病部可產生流膠并有酒糟氣味,導致枝、干枯死,甚至使整株樹死亡。其防治方法:
(1)小枝條發(fā)病,剪除燒毀。
(2)主干、主枝發(fā)病,用刀刮除干凈,用托布津涂刷。
(3)50%多菌靈1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噴霧
3.2梨樹銹病
又名赤星病,病害通常危害葉片、新梢,引起早期落葉,病斑在葉片反面形成黃褐色凸起,并著生5~7根刺狀物,嚴重時引起葉片枯死,甚至幼苗枯死,果實受侵害后不但造成畸形,而且不能食用,每年5月中旬開始發(fā)病,7月中旬結束。其防治方法:
(1)梨園周圍5公里范圍內不能栽植柏樹,因為梨膠銹菌是—種轉主寄生菌。
(2)加強水肥管理,增加樹木抵抗力,幼樹每株施尿素、硫酸鉀復合肥1~3兩,結果樹0.5斤,溝施、穴施即可。
(3)選育或栽植抗病品種。
(4)20%三唑酮乳油2000-2500倍液或15%粉銹寧1500~2000倍液,發(fā)病期可隔10天噴一次,連續(xù)噴3次即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