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沈艷,覃金榮,羅 雋,王月燕
(南寧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01)
雙相情感障礙是指具有躁狂或輕躁狂發(fā)作,又有抑郁發(fā)作的一類心境障礙,在精神科是常見病、多發(fā)病。臨床癥狀復雜多變,躁狂和抑郁交替發(fā)作,具有高復發(fā)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等特點,給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1]。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精神障礙,伴有認知、行為、心理生理以及人際關系方面的紊亂,該病終生患病率為2.6%~7.8%,約占精神科情感障礙的一半[2]。2004年WHO將雙相情感障礙列為世界所有年齡段第12種最常見的中度至重度致殘性疾病[3]。對于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藥物治療是目前最重要的臨床治療手段。近年來的臨床事實發(fā)現(xiàn),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精神狀況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綜合性護理干預[4]。現(xiàn)將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護理研究綜述如下。
Mani等[5]研究報道,藥物治療雖然可以減輕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卻不能消除其損害?;谒幬镏委煹木窒扌约半p相情感障礙認知功能損害特點,心理干預越來越受到重視。研究結果顯示[6]:心理護理干預充分利用了社會支持系統(tǒng),降低了不良刺激對患者不良情緒的誘發(fā)作用,能快速有效地減少患者的沖動行為,能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降低醫(yī)療風險。配合藥物治療,對于快速而持久地控制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沖動行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經(jīng)常受癥狀的影響,睡眠飲食無序,生活很難自理,有嚴重的社會交往障礙,還常有自傷、傷人甚至是自殺傾向?;颊呷朐?周后,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60 min/次。研究表明,有氧運動后產(chǎn)生的舒適感與內(nèi)啡肽關系密切,它具有強烈的鎮(zhèn)痛作用[7]。適量的有氧運動鍛煉對于減輕患者痛苦、改善抑郁情緒有積極作用[8]。在進行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康復鍛煉后,調動了患者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提供一種輕松、和諧的人際協(xié)調環(huán)境和途徑,提高了團結協(xié)助,克服困難,爭取勝利的信心,從而提高患者的交往能力。
循證護理是20世紀90年代受循證醫(yī)學的影響而產(chǎn)生的一種護理理念,同循證醫(yī)學一樣,其核心在于運用最新的科學數(shù)據(jù)為護理服務,提供更具有專業(yè)性及有效的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的療效[9]。近幾年,循證護理也受到廣泛關注,并在臨床應用上取得了顯著效果。有研究顯示[10]:為進一步評價循證護理干預對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fā)作患者進行研究,給予研究者循證護理干預,包括組建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糾正其錯誤認知和康復訓練等方面進行護理,循證護理干預在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fā)作中護理效果較好,明顯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治療依從性增強,同時提高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健康教育是通過醫(yī)護人員的干預,幫助患者自覺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導致疾病病情加重的因素,從而幫助患者保持健康狀態(tài)以及保證臨床治療效果的醫(yī)療措施。進行心理衛(wèi)生講座,將疾病基本知識及注意事項詳細講解給患者,包括心理障礙知識、角色適應問題等;同時將相關治療成功的案例列舉出來,從而使患者樹立治療信心[11]。為患者及家屬講解雙相情感障礙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藥物治療的作用、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等精神疾病的基礎知識[12]。通過加強患者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干預,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緩解與穩(wěn)定。
人性化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真正把以“病”為中心推向以“人”為中心的發(fā)展方向,更能尊重人的生命價值和人格尊嚴,使患者在溫馨和諧的環(huán)境里得到身心照護。有研究表明精神科患者有較高的病恥感,接受過人性化護理的患者可以改變不正確的認知感,提高患者滿意度和生活質量[13]。
人性化護理更注意護患溝通,重視人文關懷,是以患者為中心,同情、關心患者,為患者提供高效率的服務,以提高其生活質量為目標的護理模式[14]。臨床實踐表明,在治療中注重人性化護理,可幫助患者提高治療依從性,減少疾病復發(fā),對雙相情感障礙抑郁期患者臨床治療中有很好的輔助作用[15]。
社會支持網(wǎng)絡是一組個人之間的接觸,通過這些接觸,個人得以維持社會身份并且獲得情緒支持、物質援助和服務、信息與新的社會接觸。那些社會網(wǎng)絡資源不足或者利用社會網(wǎng)絡能力不足的個體,社會工作者致力于給他們以必要的幫助,幫助他們擴大社會網(wǎng)絡資源,提高其利用社會網(wǎng)絡的能力[16]。因此社會支持不僅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起到監(jiān)督作用,而且能穩(wěn)定療效,讓患者重塑信心,提高社會功能。
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家庭背景及家屬需要解決的問題,于家屬探視時對其進行家庭護理。內(nèi)容主要包括:情感性障礙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及應對策略,藥物治療及常見不良反應,復發(fā)的早期表現(xiàn)及預防措施,家庭監(jiān)護與康復等[17]。適時或不定期安排家屬探視,護理人員向家屬介紹患者的基本病情及探視交流的技巧,并協(xié)助患者制定切實可行的日?;顒佑媱潱行虻貐⒓游捏w活動,轉移注意力。
由于缺乏精神衛(wèi)生知識,家庭照護者常將患者視作獨立于家庭之外的個體,使患者難以接受系統(tǒng)的康復訓練、健康宣教及回歸家庭后的一系列變化,影響病情預后[18]。院外延伸護理充分展現(xiàn)了對患者及家屬的尊重感,極具靈活性及信息共享性,最終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提高患者的社交水平及照護者的技能[19]。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約占精神科臨床情感障礙的50%,其特征為反復發(fā)作的躁狂和抑郁以及混合發(fā)作,可伴有焦慮、沖動、物質濫用等,25%~50%有自殺企圖[23]。
宣泄療法是醫(yī)務人員引導患者把自己心中積郁與痛苦傾吐出來,從而使患者減輕心理壓力,減輕和消除緊張的情緒,最終使患者恢復平靜心情,對病情的治療和生活質量的改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多數(shù)患者喜歡用傾訴式宣泄、娛樂式宣泄的方法,而影響他們有效情感宣泄的主要因素是活動場地的受限、傾訴對象受限、作息時間受限[24]。在綜合治療、心理干預的基礎上,通過幫助鼓勵患者建立適當?shù)男睦硇雇緩?,并給予充分的宣泄空間有效的緩解了患者的不良情感。
研究顯示[25-26],交往技能訓練有利于矯正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態(tài)行為,改善社會功能和生存質量,而緩解期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和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均有明顯的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的損害。紀廣芹[27]對緩解期雙相障礙病人進行交往訓練,包括學習經(jīng)驗交流、模擬交往訓練、社會實踐訓練等。研究結果表明,交往訓練能夠明顯改善緩解期雙相情感障礙病人社會功能缺陷,有利于緩解期雙相情感障礙病人社會功能的恢復和保持,有利于保持緩解期雙相情感障礙病人病情穩(wěn)定,改善病人的預后。
雙相情感障礙病人的想法、情感和行為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如果給予病人較多和正確的有關疾病教育的知識,改變或糾正不恰當?shù)恼J知,對其治療和康復或許效果更為顯著。Lam等[28]研究證實,行為治療可以預防雙相障礙抑郁復發(fā)、降低抑郁嚴重性評分及抑郁發(fā)作時間、改善病人的藥物治療依從性和社會功能,可以作為雙相情感障礙藥物治療的有益輔助治療。劉文娟等[29]復習了國外近年來用于治療雙相障礙的常用心理社會治療方法,提出對雙相障礙病人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心理社會干預的必要性,以藥物治療為基礎,綜合應用心理社會治療有助于雙相障礙病人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改善對應激性生活事件的應對策略、預防復發(fā)以及全面改善社會功能和提高生活質量。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常見的反復發(fā)作、致殘率極高的終生性精神疾病,常發(fā)生于兒童晚期或青春早期。其患病率1.2%~2.4%,占心境障礙人群的20%~50%,具有高復發(fā)率、高致殘率、低診斷率和低治療率的特點[30]。綜合護理干預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方法,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進行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疾病知識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綜合干預,可以幫助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建立鞏固的社會支持關系,有利于促進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社會功能恢復,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能力,改善生活質量。所以說臨床上應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給予積極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減輕家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