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梅
(青島西海岸新區(qū)結核病防治所,山東 青島 266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璺危┦桥R床上較為常見的以持續(xù)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由于慢阻肺患者免疫力較低,常常合并肺結核。既往臨床上常規(guī)護理只是注重疾病的治療,常忽視患者心理與生理的護理,導致治療效果不甚理想。為此,本研究對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并探討其護理效果。
選擇2016年7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結核患者150例,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75例。觀察組男39例,女36例;年齡52~78歲,平均年齡(66.74±4.57)歲;對照組男38例,女37例;年齡53~79歲,平均年齡(67.51±3.3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觀察患者觀察生命體征、健康宣教等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具體為:①加強與患者溝通,根據其內心想法予以正確的心理指導,消除其負面情緒;通過播放PPT或發(fā)放疾病知識宣傳手冊,向患者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氧療的重要性、護理措施以及預后,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提高其對治療與護理的的依從性。②予患者持續(xù)低流量氧氣吸入,氧療時應告知患者不得隨意調節(jié)氧流量或中斷氧氣吸入,并教會其更換體位方法,避免更換體位致鼻導管脫落。③告知患者應以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少食多餐,避免進食過熱、過冷、產氣的食物或飲料;注意患者飲食搭配,進而增強患者食欲。④根據患者情況加強其氣道濕化,并予以相應的霧化藥物,同時指導其有效咳嗽、排痰訓練,同時在患者進行訓練時,需注意其面色、呼吸,若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訓練。
在護理1個月后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2]比較兩組患者焦慮程度,該量表包括害怕、認知障礙、焦慮心境等14個項目,<7分為沒有焦慮癥狀,7~14分為可能存在焦慮,14~21分為肯定存在焦慮,22~29分為有明顯焦慮,>29分為嚴重焦慮。在護理1個月后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 I274)[3]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問卷共74條目,包括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生活等四個維度,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HAMA評分為(5.96±1.58)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2.36±2.4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9.233,P<0.05)。
護理后,觀察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分別為(49.57±4.03)分、(59.51±7.95)分、(57.36±5.64)分、(48.96±6.3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0.44±5.42)分、(48.67±6.12)分、(45.69±6.96)分、(39.87±5.45)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1.707、9.357、11.282、9.442,P<0.05)。
肺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引發(f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由于慢阻肺患者長期反復使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等藥物,加之抵抗力下降,導致其成為肺結核的高發(fā)人群[4]。因此,為患者選擇合理、科學的護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綜合護理能消除患者負面情緒,改善其生活質量。綜合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在滿足患者心理與生理需求的同時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改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5]。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使其堅持長期治療;保持室內溫濕度適宜,補充水分,進而避免空氣干燥導致患者發(fā)生肺部感染;遵醫(yī)囑予患者霧化吸入,同時對于排痰、咳嗽困難的患者,可空心掌,由內向外、由下向上的方式幫助患者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鼓勵患者戒煙、酒,進而有效預防疾病惡化;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飲食護理,進而增強患者機體抵抗力;氧療時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氧療的注意事項及重要性,使其配合;同時護士需注意患者用氧安全;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如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等,進而提高患者膈肌功能,增加其通氣量。
綜上所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中采用綜合護理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控制患者病情,增強其抵抗力,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