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江蘇省鎮(zhèn)江市外國語學校教師,高級教師)
“教育的本質(zhì)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鎮(zhèn)江市外國語學校這個學習共同體中,每個人都是那棵樹、那朵云,每個靈魂都期待被喚醒、被聆聽。
分享激勵成長。學校開展的不同主題的心得分享總是會給教師們帶來驚艷、感動或者震撼。2012年暑期校本培訓,音樂教師虞霞講述了《歌聲與微笑》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微笑,生活中處處有歌聲;2014年教師節(jié),語文教師耿亞萍分享了一篇教育美文——《泰迪的故事》,柔美的聲音、飽滿的情緒加上配樂的渲染,讓很多教師仿佛身臨其境而潸然淚下;2017年7月學期結(jié)束大會,徐玲副校長主講了《為師之道與幸福人生》,讓教師們體會到教師職業(yè)的崇高和為人師表的“小確幸”……分享的過程總是那么美好,因為教師們不僅僅是敘述過去發(fā)生的事情,還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對教育的理解以及人生的信仰。每當坐在觀眾席上側(cè)耳傾聽時,我總是會忍不住想:這一期如果由我來講,會從哪個角度入手?能不能打動觀眾?能不能啟迪思考、引發(fā)共鳴?
記得第一次收到校長辦公室的邀請函是在2011年暑假,組織者希望我在校本培訓中以一名班主任的視角來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我認真閱讀了樂嘉的《性格色彩學》,根據(jù)所學對本班學生的性格也做了一個大致的分類,并且逐一剖析了典型人物和事例,發(fā)現(xiàn)熟知性格色彩非常有利于班主任開展個性化的德育工作。當我在暑期培訓中分享了《“色”眼識人》的經(jīng)驗后,很多教師紛紛點贊。會后,我將自己的發(fā)言稿進行整理,參加了鎮(zhèn)江市第一屆“我的教育故事”論文評比,意外獲得一等獎。
成長渴望傾聽。2012年8月,我走上行政管理崗位,分管高中部的德育工作,原有的教育經(jīng)驗在新的教育情境面前開始顯得匱乏。所幸,學校在管理人員的培訓上是舍得花力氣的。近年來,一方面由學校組織委派,另一方面我積極主動爭取機會,參與了一些國內(nèi)外大型的教育專題培訓和研討會。會議中的專家講座、心得分享及教學實踐經(jīng)驗拓寬了我的視野,填補了認知的空白,也給我的教育實踐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2013年在上海舉辦的“國際教育和創(chuàng)新論壇”,讓我看到最前沿的國際課程體系;2016年暑期有關(guān)“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教育發(fā)展方式轉(zhuǎn)變”的研討,讓我了解到一線城市、知名學校對教學評價模式的新探索;2017年11月參加的“傳統(tǒng)文化高研班”,因為其長達兩年、跨越四個學期的研修課程,讓我有勇氣和信心去踐行“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德育目標。
有一則古印第安諺語說:“別走得太快,等一等靈魂?!惫ぷ魇畮啄陙恚疑罡兄袊逃l(fā)展之快。教育工作者一路奔跑、一路追趕,被形勢驅(qū)趕、被分數(shù)綁架、被技術(shù)裹挾,因為走得太快,所以難免陷入迷茫和困惑。一個學期中能有幾天時間心無旁騖地坐下來聽聽同事的心聲、專家的見解,真是莫大的幸福。在分享和傾聽的時刻里,教師的靈魂因交流、悅納和思考,從而暫時擺脫了日常瑣事帶來的浮躁與喧囂;當教育實踐有機會得到整理和反思,教育的智慧和靈感便應(yīng)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