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實驗學校 李 婧
語文,是一門神秘而又神圣的學科,它有迷人的辭藻,巧妙的修辭,變幻的文法,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內(nèi)涵。我從事語文教師工作五年了,在工作過程中,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我初步形成了一些基礎的語文教學觀。盡管理論千頭萬緒,提法各有側(cè)重,但我認為整體來說,語文教學應該做到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通過提升自身語文素養(yǎng),改變固有的教學方法,賦予語文輕松愉悅的氣質(zhì)。從每節(jié)課的一開始,就緊緊地吸引學生的目光,深深地拴緊學生的心靈,必要時,一句小玩笑,一個小游戲,讓學生始終沉浸在語文課堂的魅力中?!俺跎俨慌禄ⅰ保覍⒆约旱南敕ㄞD(zhuǎn)變成積極的行動,投入到語文教學中。
首先,精彩多變的導入,是優(yōu)質(zhì)課堂的前提。每節(jié)課一開始的三分鐘,我們習慣地稱其為導入,但我更愿意用一個字概括它,就是“啟”?!皢ⅰ笔抢蠋熢谏险n前啟發(fā)、誘導,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與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一個精彩的“啟”既是奠基,更是升華。以二年級的語文課本為例,在教學中我有以下幾種導入方法。
用學生喜歡的兒歌,小故事,謎語導入,使得課文和學生一下子消除距離感。比如,在教學《蝸牛的獎杯》的第一課時,我先給學生猜個謎語:名字叫做牛,不會拉犁頭, 說它力氣小,背著房子走。學生都異口同聲答道是蝸牛。我順水推舟,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蝸牛,可以向老師一樣說謎語,說故事。結(jié)果孩子們一股腦說了很多自己搜集來的資料,有幾個學生還講了他們捉蝸牛的經(jīng)歷,這種看似談話般輕松的導入,實際上已經(jīng)奠定了學生對蝸牛感興趣的基調(diào),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學生們思維活躍,參與度高。
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與所學課文的共鳴。比如,在教學《母親的恩情》時,我問學生是不是和老師一樣非常喜愛自己的母親?誰來說說你從哪些事情上感受過母親濃濃的愛意?提到母愛,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幾乎人人都高舉著小手,要和大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母愛。全班都沉浸在“母子情深”的親情世界里。
其次,輕松又嚴謹?shù)慕虒W過程,創(chuàng)新又高效的教學方法,是課堂含金量最重要的保證。心理學表明,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限,且年齡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地有新鮮的智慧噴發(fā),才能聚焦學生的眼神。同樣以我的課堂為例,以下談幾點我的教學做法。
1.實物展示法。文字描述的內(nèi)容總是抽象難懂,何不用實物展示這種直接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第一課時,因為學生年齡小,并沒有接觸過抗日戰(zhàn)爭的故事,于是我就搜了一些抗日戰(zhàn)爭的視頻和圖片資料給學生看,用畫面重現(xiàn)了當時的情景??赐旰笸瑢W們面色凝重,內(nèi)心觸動很大。在后來的課文朗讀中,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老師不需要太多的指導,學生就能把感情讀得非常到位。由此看來,我們的孩子是聰明而善良的,他們完全可以自己開發(fā)自己的潛能,只需要教師用正確的方式來點撥。
2.詼諧語言法。幽默是一種力量,是用機敏和睿智給人帶來快樂,同時發(fā)人深思。在教學中,不要吝嗇我們的笑臉,必要的幾句玩笑,不僅能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更能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增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依賴。比如在教學《雨后》時,我先肯定了小兄妹兩個人在雨后快樂玩耍的心情。恰逢那天下大雨,我便隨機應變說道:“今天下課后,大家是不是也要去操場使勁地踩水,痛快地摔那么一跤???”孩子們紛紛笑了,都說不會。我故意反問:“那課文中不是這么說的嗎?怎么不行啦?”孩子們立刻小大人一般地“教育”我,在校園里學生要在保護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開心地玩耍。我心中竊喜,瞧,多么聰明的學生??!
3.課文演繹法。小學生的表演欲是很強烈的,他們需要得到充分的肯定,從而獲得足夠的自信。為了滿足他們,我總是鼓勵學生在學完一課后,自己成立小組來排演,還要演出自己的想象和風格。在這種完全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孩子們收獲的一定很多。比如,在授完《會走路的樹》《誰的本領大》等課后,我給他們準備好頭飾等道具,讓孩子們分角色來表演。大家躍躍欲試,積極性都很高,連平常文靜膽小的孩子都被這種快樂靈活的課堂氛圍帶動了。通過對課文的演繹,孩子們的朗讀水平有所提高,還鍛煉了表演能力,這也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最后,作業(yè)設計匠心獨運,別具一格,學習必定會成為一種享受。語文學科的作業(yè)大致可以分為口頭和筆頭兩部分,但是我認為,偶爾我們也能布置一些貼合學生生活實際,有趣又有意義的作業(yè)。比如,學完《蠶姑娘》這篇課文后,一些學生對養(yǎng)蠶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便把自己帶來的蠶卵分給他們,讓他們在家長的陪同下去采摘桑葉,每天細心地養(yǎng)育蠶寶寶,寫觀察日記。最后好幾個學生把雪白的蠶繭帶回來給大家觀賞。我相信他們一定對“蠶的一生”有了更深的認識。
以上就是我在語文教學中的一點看法,在以后語文教育的課堂上,我將繼續(xù)帶著學生發(fā)現(xiàn)風景,參與創(chuàng)造,體驗快樂,繼續(xù)享受著作為語文教師所特有的幸福。我要做到讓語文教育慢慢地逼近孩子們的心靈,成為最具魅力、最富個性的精神創(chuàng)造和最美好、最愉悅的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