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開啟了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長達268年的集權統(tǒng)治。多數(shù)治清朝書法史者著力于清朝中期帖學式微,以及碑學興起的書法現(xiàn)象和代表書家的個案研究,對于帝王書法和宮廷書法關注較少。實際上,在封建社會政治的大背景下,帝王的書法審美傾向對于清朝宮廷書風有著深刻的影響。奠定了清朝統(tǒng)治格局及思想的康熙帝,不僅在政治、軍事、生產等關乎統(tǒng)治根基的方面表現(xiàn)出過人的遠見和膽魄,并且在文化思想領域也始終踐行著儒家禮制思想對于圣主明君的要求??滴跏且晃粯O其熱愛漢文化的君主,對于書法藝術更是終其一生臨池不輟,他以不疾不勵的中庸書風為取法對象,主要學習董其昌、趙孟頫、王羲之、米芾等歷代大家。在封建集權的大背景下,康熙以九五之尊的身份身體力行地學習和提倡書法,他的書法面貌和書法觀念對于清廷書法風貌和審美傾向的建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南書房的建立就充分地體現(xiàn)了康熙的政治智慧,南書房從建立之初就伴隨著帝王的書法活動。本文以南書房為研究對象,探究其建立的初衷以及發(fā)生在南書房中的書法活動和實際的政治意義。
南書房位于紫禁城乾清宮南廡的最西端,屬于內廷范圍。原本是康熙讀書學習的地方。它正式被載入史冊是因為康熙將它作為詞臣入值時的辦公場所。南書房從設立之初就在康熙王朝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關于它的設立,部分原因可歸為康熙帝留心翰墨、雅好書法。
歷史上不乏熱愛書法的皇帝,如南朝梁武帝蕭衍、親自為王羲之作傳的唐太宗、藝術天賦絕高的宋高宗等,但尚未見如康熙一般,以學習書法的名義設立專門的場所供自己與入值朝臣暢談翰墨之事。南書房成立的時間是康熙十六年十月二十日,而對照當日《康熙起居注》所記載的內容,則更能清楚南書房設置的經過與目的。該日,康熙諭大學士勒德洪、明珠等人曰:“朕不時觀書寫字,近侍內并無博學善書者,以致講論不能應對。今欲于翰林內選擇博學善書者二員,常侍左右,講究文義。但伊等各供其職,若令仍住城外,則不時宣召,難以即至。今著于城內撥給房屋,停其升轉、在內侍從幾年之后,酌量優(yōu)用。再如高士奇等善書者,亦著選擇一二人,同伊等在內侍從。爾衙門滿漢大臣會議具奏?!眱乳w大學士們隨即遵旨會議后奏曰:“皇上勤學書寫,甚盛事也,皆應欽奉上諭遵行。選擇翰林,尋取善書之人,相應交與翰林院可也?!笨滴蹼S即表示“依議”。此事經內閣大臣們會同翰林召開會議討論后,將名單進呈,康熙于是年十一月十八日正式諭令內閣:“著將侍講學士張英在內供奉,張英著食正四品俸。其書寫之事一人已足,應止令高士奇在內供奉,高士奇著加內閣中書銜,食正六品俸。伊等居住房屋,著交與內務府撥給?!庇种I大學士勒德洪、明珠:“爾等傳諭張英、高士奇,選伊等在內供奉,當謹慎勤勞,后必優(yōu)用,勿得干預外事。伊等俱系讀書之人,此等緣由雖然明知,著仍格遵聯(lián)諭行?!?/p>
張英、高士奇得賜府邸于西安門內,此已屬禁城范圍之內,清朝建立以來,這是第一次賜府邸于禁城內,可謂咫尺天顏。但當朝臣不在南書房入值或辦公時,就要遷出禁城:“天子詔(朱彝尊)入南書房,賜宅景山之北,黃瓦門東南,居一年,名掛彈事史議當落職。天子宥之,左謫其官,復僦宅宣武門外?!?/p>
由上引數(shù)則史料不難看出,康熙皇帝學書、論書、品書心情迫切,他希望召詞臣至南書房時,不會因為住處離禁城較遠的原因而消磨他寫字游藝、放松身心的心情。被召入值南書房的朝臣也必須“辰入暮出,退或復宣召,輟食趨宮門,懊密謹格”,侍讀生活是緊張忙碌的,與天子相處需時時、處處小心謹慎,但可以侍駕陪讀,一睹天顏,對于封建禮教中的大臣來講已經是萬般殊榮了。朱彝尊入值南書房時,興奮之余嘗賦詩一首:
本作漁樵侶,翻聯(lián)侍從臣。
迂疏人事減,出入主恩頻。
短袂紅塵少,晴窗綠字勻。
愿為溫室樹,相映上林春。
南書房的辦公條件是相當優(yōu)渥的。從“命處其中(南書房),飲饍給于大官。執(zhí)書使中涓,筆墨側理器具之屬,皆取于御府。珍果饍饈之撤自御饌者,日數(shù)至焉?!币约啊白允欠踩胫嫡?,應制賦詩,評論字畫書史,頒賜珍果、饈饍、御書以為常,年終代筆賜內外臣工福壽字卷條等,蓋專屬于文學侍從矣?!笨梢钥闯鋈胫翟~臣的飲食、使用的筆墨紙硯皆是內府供應。入值南書房的朝臣,得康熙皇帝賞賜御書的機會也較多,據(jù)康熙十九年六月二十七日《南書房記注》:“辰時,上召臣英至瀛臺便殿,上復誦‘初六,謙謙君子’六節(jié),親講‘六四,無不利偽謙’六節(jié)。是日,上賜臣英、臣士奇、臣訥御筆字各一軸?!?/p>
良好的書寫器材,優(yōu)厚的生活待遇,豐富的內府收藏,眾多善書詞臣的傾心指教,共同保證了康熙帝的書法品評、臨摹和創(chuàng)作等游藝翰墨的文藝活動以得天獨厚的條件展開。
南書房設立之初,職責之一就是為康熙皇帝學習書法、觀賞字畫、和大臣交流書藝觀念提供一個優(yōu)雅舒適的環(huán)境??滴醭T谡罩嗾偕茣蟪寂闶棠蠒恐校驅懽只蛴^摩古人墨跡,與侍臣探討書藝。據(jù)《南書房記注》載:
(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午時,上賜觀內府珍藏王羲之真跡三軸,懷素真跡二軸,顏真卿真跡二軸,蘇軾真跡二軸,蔡襄真跡一軸,黃庭堅真跡一軸,米芾真跡一軸,朱熹真跡一軸,趙孟頫真跡二軸,周文矩畫董其昌字共一軸,宋初拓《淳化閣帖》全部。臣等恭睹天府稀世之寶,滿目琳瑯,見所罕見,真千載之奇遇也。
(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午時,上召臣士奇至懋勤殿。上臨摹王羲之《樂毅論》小楷,臣士奇奏曰:“昔人論書,謂右軍《樂毅論》有端人正士之慨。今皇上臨摹,備得其神采,非尋常摹仿形似者所可及也。”
如前文所述,康熙學習書法,多取古人法帖臨摹。清宮廷內府收藏巨富,有時將古人真跡取出和侍讀大臣一起把玩欣賞。一日,康熙命牛鈕、陳廷敬二位官員近前,欣賞名家真跡:
上方御翰墨,命二臣近榻前,指所臨帖謂曰:“此黃庭堅書,朕喜其清勁有秀氣,每暇時輒一臨摹,汝等審視,果真跡否?”二臣:“蘇、黃、米、蔡宋書之最有名者,而此書又庭堅得意之筆,皇上萬機余暇,留心書史,至于書法,亦可陶冶德性,有益身心?!鄙显唬骸叭?。”命近侍雜取晉、唐、宋、元、明人字畫真跡卷冊,置榻上。每進一卷冊,上于御案上手自舒卷,指點開示?;蛘b其文句至于終篇,或詳其世代爵里事實,論其是非成敗美惡之跡,且閱且語。中間所賜覽古今來諸名家真跡神品,至五、六十種,不可殫述。至顏真卿書,則諭謂此魯公書,嚴氣正性,可卜后來臨難風節(jié)。二臣奏:“真卿當唐明皇時,安祿山之亂,河朔盡陷,真卿固守平原。初,明皇聞亂,嘆曰:‘河北二十四郡,無一忠臣耶。’及真卿奏至,帝謂左右曰:‘朕不識真卿為何如人,乃能若是?!丝梢娭页剂x士,人君貴養(yǎng)之于平時,然后用之于一旦。今觀其書,可想見其嚴霜烈日,凜然生氣?!鄙显唬骸叭??!庇终擖S庭堅生平大節(jié)。二臣奏:“庭堅當宋哲宗、徽宗時,以直辭貶謫,恬然不以為意。后屢遭斥逐,著有清節(jié)。大抵文章、翰墨可傳于后世者,類皆賢人君子多。”上曰:“然?!?/p>
在南書房進行的書事活動如此豐富多彩,使得龍顏大悅。一時間滿朝善書文臣云集南書房,除高士奇外,還有沈荃、沈宗敬父子,張英、張廷玉、張廷璐父子,勵杜訥、熊賜履、陳元龍、陳奕禧、查昇、何焯、蔣廷錫、葉方藹、朱彝尊、徐乾學、李鱓、王鴻緒、王士禎、張照、查慎行、孫岳頒等皆是。諭旨中提到的高士奇、張英,在日后康熙皇帝的書法學習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南書房舊為順治、康熙讀書之所,至康熙朝時又成為康熙游藝翰墨之所。南書房本不是政府機構,但凡以善書入值南書房的各階官員,不僅常蒙恩賜,御賜之物多不勝記,且絕大多數(shù)仕途順達。據(jù)學者統(tǒng)計,目前所知的入值南書房的34位內閣大臣中,后官至二品以上者多達24位,其中有官至朝廷命官如大學士、各部尚書、侍郎等。不難看出,入值南書房的朝臣有較多擢升機會,這在上文康熙諭旨入值朝臣“酌量優(yōu)用”中也可窺見端倪。不僅如此,在入值人員中,有作奸犯科、結黨營私、觸犯國家法律者,康熙也盡量給予禮終。高士奇“因其字學頗工,不拘資格,擢用翰林”,入值南書房,得近侍康熙帝之殊榮。但后因結黨營私遭左都御史郭琇彈劾,不過康熙并未大發(fā)雷霆,只讓他致仕回家??滴跞?,高士奇又得人舉薦,復入值南書房。高氏入值南書房,前后共約15年時間。高士奇因書得寵,又因書避禍,此事發(fā)生在康熙朝是不難理解的。
南書房的設立使得書法與皇權意志的結合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南書房設立雖以書法之名,其功用絕不只是為康熙皇帝提供讀書寫字之地那么簡單,設立南書房的政治用意才是康熙帝執(zhí)政的高明之處。《翰林記》一語道破書法被統(tǒng)治者一經利用,其功用和角色的改變:“習書雖六學之一藝,然事屬經筵,頒為帝制,亦不可以為末務?!睍◤脑緦儆凇澳┧嚒钡牡匚簧仙脚c帝王經筵日講的地位相當,名正言順地參與進國家政務之中。南書房入值的善書詞臣的職能是備顧問、論經史、談詩書、賞名帖、試筆墨,又參與起草詔書,無形之中使得南書房成為康熙朝發(fā)布政令的重要機構,客觀上孤立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鉗制皇權獨大的議政王大臣會議,排擠了對于皇帝集權的限制的宗族勢力??滴趵脮ǔ晒Φ丶訌娏思瘷嘟y(tǒng)治,同時也提升了書法在維護封建統(tǒng)治中的政治地位。
與書法的政治地位提高相適應的是,起草詔書所用的書法滲透著皇權的審美意識。朝廷中上傳下達的政府文書無一不需要體現(xiàn)統(tǒng)治者的審美意愿。朝廷在處理行政事務中產生的各種文書,如履歷引見摺、題本、奏本、奏折、賀表等,無形當中起到了“字帖”的作用。文書中的書法,尤其是經康熙帝過目的文書,其書法的樣貌必須符合皇帝的審美要求。在康熙朝朱批奏折中,多次出現(xiàn)康熙斥責奏折書法不佳、字跡難以辨認、字大小不合適之類。南書房成為康熙皇帝宣揚自己書法審美、文藝觀念的重要窗口,是皇權審美社會化傳播的助推器和放大器,是清朝皇族樹立學習漢文化的典范、精通漢文化的標志。
滿族以武力奪取政權,若想坐穩(wěn)天下,非文治莫辦??滴趸实劾脮ㄗ鳛閭鬟_、貫徹統(tǒng)治思想的工具,施行一系列文化政策如尊崇孔子,推行理學,強化禮制觀念、舉行科舉考試、博學宏詞等措施,其結果取得了文人對于清朝政權的認同??滴趸实凼乔逦幕叩氖芤嬲撸彩俏幕叩膶嵤┱?。入關前的滿族統(tǒng)治者,雖然對于漢文化的接受、吸收、學習經歷了一段過程,在統(tǒng)治初期還是逐漸認識到承認、學習、利用漢文化是保證統(tǒng)治長久的重要問題。滿族統(tǒng)治者對待漢文化和漢文人的態(tài)度與同樣是異族統(tǒng)治的元朝有著天壤之別,統(tǒng)治結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終清一代,宮廷書風由康熙帝定調,以儒家“中和”美為尚??滴趸实蹮釔蹠?,萬機之余以書自樂。因皇帝的大力提倡,書法在清廷上下的朝臣之中,包括在皇族成員中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清代朝廷書法的發(fā)展與清代政治制度相適應,滲透于教育、科舉、職官、文書、修書等一系列政治制度之中,在清代帝王維護統(tǒng)治舉措中其政治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在南書房中,醞釀、頒布的很多政策,發(fā)生的很多文化藝術活動,很大程度上與書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所以研究南書房與書法的關系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清朝前期書法在清廷上下所扮演的角色和發(fā)揮的作用與影響,為我們深入了解清朝書法拓寬了視野。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因為封建制度的集權性質對于書法的大力弘揚這一影響以外,對清廷書法風貌的單一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并且與清中期以后在民間興起的碑學運動有著直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