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石橋市鋼都中心校 趙 冰
聽課者主要是指同行和學生。同行們聽課一般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看教者的人格魅力。這主要看教者駕馭課堂的能力,如語言表達,書寫的規(guī)范,圖、表、線的描述,聲與情的抑揚,幽默而不張揚的展示等等。二是看教者是否具有一定的才藝。教者不但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功底,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藝術才能,二者不可缺一。如果只具備一定的知識功底,而不具備一定的藝術才能,課堂氣氛往往比較沉悶,這僅僅是泛泛的說教而已;如果具有一定的藝術才能而知識功底不夠扎實,那么,這樣的教育可能是華而不實。三是看教者的知識面是否寬泛。教者的知識面非常重要,特別是新課改前提下的教育教學工作上,要求教者的知識不但要專,而且還要寬,文理科之間要主從兼顧。四是看教者能否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中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所以在課堂上教者要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去熱愛、去珍惜、去探索、去克服、去征服、去擁抱、去抒發(fā)、去頑強地展示、去積極地開發(fā)自己的潛能及其他。五是看教者能不能完全突出以素質(zhì)教育為指導的思想。素質(zhì)教育應主要體現(xiàn)在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上,即形象思維、空間想象、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實驗、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素質(zhì)教育還表現(xiàn)在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大膽設想、毫不氣餒和積極參與等的能力上。六是看教者能不能真正遵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原則。新課改就是要讓學生積極地動起來,要把學生激發(fā)起來,要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而教者要真正起到主導作用。也就是說,教者的主導應體現(xiàn)出催化劑的作用,即“酶”的作用或者“媒介”作用。七是看教者對各種教學手段應用的科學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可以多種多樣,關鍵是看教者對教學手段選擇的科學性,這其中也包括現(xiàn)代媒體的選擇應用上,現(xiàn)代媒體的應用是現(xiàn)代教育教學的重要特色之一,但選擇、應用媒體必須科學,否則將會令人有為了應用而應用的感覺,從而使學生不能得到真正的“實惠”,這些都是教者的基本素質(zhì)所決定的。
新課程教育教學內(nèi)容應該是在教材之中而又在教材之外。我們說教材之中,是因為教材是教育教學的主線、是藍本,教材內(nèi)容以一定的知識結構為載體,這其中的知識結構具有一定的嚴整性和嚴密性。而教育教學內(nèi)容又在教材之外的原因,是因為新教材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它的所有章節(jié)都在啟迪著我們的學生進行探索、實踐,所以教者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充分展示以教材為依據(jù)的前提下,又要有挖掘教材、開拓教材和丟脫教材的能力。在教的過程中如果不能突出這一點,則我們的課不是合格的課,是不符合新課程要求的課。新課程課堂教學必須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善的知識體系。通過教學,每節(jié)課都必須使學生能夠主動地獲得一個知識框架,而這些知識框架又并不是我們給的“魚”的結果,而是學生自己去“漁”的結果,是學生自己去尋求和感悟的結果。新課程教學必須使學生從中領悟到具體知識的豐富內(nèi)涵。教者在授課時,我們要聽我們的教者是否用知識去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陶冶人、啟迪人;是否使學生在掌握具體原理的一個方面的同時也能夠認識到原理的另一個面;是否使學生在掌握點的同時也能夠掌握了面或者多個面;是否能夠啟發(fā)學生從一個知識點發(fā)散出去。因為新課程教學絕對再是交給學生“死板板幾條筋。新課程教學必須要與具體的時間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從本質(zhì)上去掌握,體會知識的點和面,去掌握有關知識的豐富內(nèi)涵。新課程教學必須使學生學會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到認知過程。通過課堂教學,通過理論——實踐——理論的教學方式,一定要把學生從苦澀的題海中解救出來,如果仍然是以一張張試卷或以大劑量的練習去主宰課堂的話,那么我們的教者則是“毀人”而不是“誨人”。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要勇于探索,不斷探究的風范,切不可使學生望題興嘆,更不可以讓題海淹沒學生的一切。
學生們的聽課與教者的同行們的聽課是不同的,同行們的聽課是站在一定的教育理論水準和經(jīng)驗體會上來聽課的。而學生的聽課不單單是聽老師的分析、講解,學生又是課堂教育教育的直接參與者和老師的配合者,是知識的接受者和傳承者。1.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學生希望自己來抒發(fā)、來展示、來體驗、來描述或檢驗一下自己的思想,由此而希望得到老師、同學們的贊賞或認可,所以學生們需要的是主動和互動,而不希望自始至終地聽老師娓娓道來,或者是“緊扣書本”的死記硬背。2.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需要的是直觀的、動態(tài)的、趣味的或是源于實踐的、生活的、能夠觸摸得到的。這既是學生內(nèi)在的需要,也是對我們教者的授課要求。3.希望老師的授課內(nèi)容不但要專,而且還要寬。學生不需要老師就教材講教材,而需要的是老師能夠引領同學們從教材中走出去,希望能夠看到教材外面的世界。4.學生需老師實實在在的授課內(nèi)涵。他們需要現(xiàn)代媒體進入課堂,但是不贊成用現(xiàn)代媒體把課堂炒得虛無縹緲或者“看錄像”“過電影”式的教學方法。5.對于課堂教學內(nèi)容,學生需要的是成串的葡萄,而并不需要散碎的珍珠。6.學生希望老師是一眼涌動的清泉而不是一桶死水,不希望老師以老師經(jīng)歷過的那個時期為永遠的藍本、永遠的教材來教育今天的學生,在回顧過去的同時,學生更希望老師指導他們學會關注社會的今天和社會的未來,所以我們的教者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在上每一個節(jié)課的時候,必須將有關的教育教學內(nèi)容放在知識的整體性中加以考慮,必須將課堂教育與目的性教育、目標性教育進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