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教康結合視角下特殊教育本科生職業(yè)能力發(fā)展路徑研究

        2018-01-28 10:04:02艾文娟
        銅仁學院學報 2018年2期
        關鍵詞:本科生康復心理

        艾文娟

        ( 銅仁學院 教育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

        為了彰顯教育公平,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提升殘疾人教育水平,促進殘疾人全面發(fā)展,教育部等部門共同研究制訂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國辦發(fā)[2014]1號)文件中明確指出“特殊教育教師和康復專業(yè)人員數量不足、專業(yè)水平有待提高”,要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探索教育與康復相結合的特殊教育模式。[1]普通高校特殊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是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渠道,本文期望從教康結合視角出發(fā)探索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職業(yè)能力表征,提出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職業(yè)能力發(fā)展路徑,從而為促進高校培養(yǎng)出適應教康結合理念下特殊教育學校所需求的復合型專業(yè)人才提供參考。

        一、教康結合理念緣起

        20世紀90年代,全納教育理念在中國傳播與推廣,倡導以人為本、反對排斥的教育思想促使特殊教育學校面臨根本性的變革,不僅要將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盡可能地轉向普通學校,而且要滿足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教育教學知識習得與康復訓練機會的雙重需求,教康結合理念應運而生。

        (一)教康結合理念的內涵延伸

        為了在特殊教育領域內更好地實施教康結合理念,國內一些地區(qū)的特殊教育專業(yè)工作者進行了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關于教康結合的具體內涵,相關研究學者眾說紛壇、莫衷一是,暫無統(tǒng)一定論,但是大多數研究者認同的是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與康復訓練技術的有機融合。本文所論述的教康結合是基于特殊教育學校而非醫(yī)療康復機構的教康結合,“教”指的是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教學與管理,“康”指的是康復技術,即運用各種治療手段(物理治療、作業(yè)治療、言語治療等)面向多種人體功能障礙(言語語言障礙、感覺統(tǒng)合失調、認知障礙等)的康復訓練??偠灾?,從微觀角度出發(fā),教康結合理念指的是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必須同時具備教育與康復的復合型素養(yǎng),即必須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并且具有一定的康復知識與技能,能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針對特殊教育學校教育對象的特殊性融會貫通地運用所學實現(xiàn)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從宏觀角度出發(fā),教康結合理念指的是特殊教育學校與康復機構的通力協(xié)作,即特殊教育學校需要聘請康復機構的專業(yè)人員輔助教學,并為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職學習康復訓練技術提供指導,康復機構需要給予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提供康復技能實踐機會,并且必須接納特殊教育學校有特別需要予以特殊關照的學生進行康復訓練。

        (二)教康結合理念的政策落實

        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的頒布是保障教康結合理念得以順利實施的基本條件。為了維護和促進特殊兒童的教育與康復權利,由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殘疾人康復協(xié)會、中國教育學會聯(lián)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特殊教育與康復論壇”于 2004年12月2日—4日在北京舉行,與會領導、專家們提出應該借鑒世界發(fā)達國家特殊教育辦學經驗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guī)保護特殊兒童教育和康復權利,呼吁與整合社會力量、資源共同維護和關愛特殊兒童的教育與康復權利,切實保障特殊兒童的生存權、發(fā)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基本權利的落實。[2]

        論壇順利召開并通過“維護和促進特殊兒童教育與康復權利倡議書”的形式謝幕,為國家及各地區(qū)一系列相關政策法規(guī)文件的出臺拉開了序幕。200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的意見》提出要加強殘疾人醫(yī)療康復工作,保障殘疾人的醫(yī)療康復需求,“將殘疾人康復納入國家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制度和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內容”,大力開展社區(qū)康復,優(yōu)先開展殘疾兒童搶救性治療和康復。[3]2011年,《中國殘疾人事業(yè)“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殘疾人康復服務網絡,全面開展醫(y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yè)康復、社會康復,提供功能技能訓練、輔助器具適配、心理輔導、康復轉介、疾病預防、知識普及和咨詢等康復服務”。[4]綱要的出臺與頒布標志著康復服務重心的轉移,即轉向了對教康結合理念的重點關注。2014年,教育部、發(fā)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wèi)生計生委、中國殘疾等七個部門共同研究制訂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國辦發(fā)[2014]1號)文件中明確提出“支持承擔隨班就讀殘疾學生較多的普通學校設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中心),配備基本的教育教學和康復設備,為殘疾學生提供個別化教育和康復訓練。支持特殊教育學校配備必要的教育教學、康復訓練等儀器設備,探索教育與康復相結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加大對薄弱特殊教育學校配備教育教學和康復設施的支持力度。”[5]2016年,教育部首次發(fā)布實施《盲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版)》、《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版)》、《培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版)》(教基二〔2016〕5號)文件,這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都遵循殘疾學生身心特點和學習發(fā)展規(guī)律不同程度地納入康復類課程內容,如《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版)》涵括的《溝通與交往》課程教學內容中的“口語”包括“聽覺訓練”、“看話訓練”、“說話訓練”,《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內容設置康復板塊以最大可能地實現(xiàn)缺陷補償和潛能開發(fā)。[6]又如,《盲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版)》專門設置《綜合康復》《定向行走》《社會適應》等三類康復類課程,《綜合康復》課程在盲校1—3年級開設,專門根據學生能力水平和康復需求評估設置認識初步、視覺康復、感知覺補償、物理治療、作業(yè)治療和心理健康六個模塊進行康復訓練,并構建學校、家庭、康復機構與社區(qū)“四位一體”的康復體系,從而減輕視力殘疾造成的功能障礙;《定向行走》課程主要針對盲校 1—6年級學生開設,涵括參與意識、基本概念、基礎訓練、定向技能、行走技能、綜合應用等六個學習領域內容,訓練學生定向行走的技能,提高獨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課程面向中高年級學生開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生活、學習、人際和職業(yè)適應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7]再如,《培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版)》設置《康復訓練》課程根據培智學校學生高度異質而多樣化的群體特點,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運動、感知覺、溝通與交往、情緒與行為等功能障礙設置課程內容,通過康復訓練改善學生各方面的功能障礙,為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奠定基礎。[8]

        鑒于此可知,國家高度重視特殊教育的改革發(fā)展,力圖通過踐行教康結合理念擴充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力量,改革特殊教育義務課程標準體系,提升特殊教育辦學質量。

        二、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職業(yè)能力表征

        教育與康復相結合的教育理念對特殊教育教師提出新的要求與挑戰(zhàn),特殊教育教師需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康復訓練能力。此外,基于現(xiàn)階段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對象主要是視障、聽障、智障、自閉癥、腦癱、多動癥、多重障礙等殘疾學生,不同障礙類型的學生統(tǒng)一存在心理疏導的需求,又要求特殊教育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心理輔導能力。故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必須掌握勝任特殊教育學校工作所需的教育教學能力、康復訓練能力、心理輔導能力三大職業(yè)能力,如圖1所示。

        (一)教育教學能力

        教育教學能力是教師職業(yè)能力結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核心因素。孫亞玲認為教師必須基于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需要具備“教學規(guī)劃與設計、組織與管理、操作與表達、評價與反饋、調節(jié)與控制、理解與交往、教研與科研”等教育教學能力。[9]]然而,田寅生等人通過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特殊學校與普通學校教師在教育教學能力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并將教育教學能力劃分為課堂教學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評價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10]再者,閆楷汶基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將特殊教育學校擔任學科教學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分為教學認知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評價能力、教學反思能力。[11]由于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殘障類型和程度存在著顯著差異性,為了促進特殊需要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融入社會,本研究認為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必須兼具教師基本教學能力和特殊教學能力,教師基本教學能力主要包括課堂教學設計、教學管理、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等綜合能力,特殊教學能力主要包括特殊兒童課堂行為干預、個別教育計劃制定、教學輔具開發(fā)、非語言(手語與盲文)溝通等特殊能力。

        (二)康復訓練能力

        康復訓練是實現(xiàn)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潛能開發(fā)、缺陷補償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特殊兒童日常生活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基本途徑。特殊教育學??祻陀柧殞ο笾饕嫦蛑兄囟鹊闹钦?、聽障、視障、腦癱、自閉癥、多動癥、語言和言語障礙、多重障礙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不同類型特殊需要學生的康復需求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顯然,康復訓練方法也各不相同。李曉娟等人指出特殊兒童康復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療、運動療法、音樂療法、感覺統(tǒng)合療法、美術療法、游戲治療、作業(yè)治療、心理治療和言語治療等”。[12]]每種訓練方法的運用都必須根據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自身特點而定,而且還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流程、手段和原則,否則難以達到預設的康復效果。由此可知,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需要具備一定的康復訓練能力,不僅要掌握言語語言康復訓練、聽覺功能康復訓練、感覺統(tǒng)合訓練、特殊兒童思維能力訓練等各種訓練方法,而且還必須具備學會使用特殊兒童評估工具,熟練運用常見的康復訓練器材等能力。

        (三)心理輔導能力

        心理輔導旨在通過心理干預、矯正技術等方式促進個體身心健康發(fā)展,是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心理問題疏導的主要途徑。邵偉等人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特殊教育學校學生主要存在敏感、易怒、說謊、自卑、攻擊、偷竊等行為問題,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們也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心理健康教師數量和質量都難以滿足不同類型特殊教育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的需要。[13]鑒于此,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需要具備基本的心理輔導能力,一是能夠運用心理測量工具對特殊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分類與篩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為有針對性地心理咨詢奠定基礎;二是能夠根據心理測量篩查結果針對那些具有強烈心理沖突與矛盾,有特殊需要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充分利用心理咨詢技術改善其心理不良狀態(tài),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三是能夠具備敏銳的洞察能力來判斷特殊需要學生的心理障礙癥結之根本所在,以彌補心理測量工具的不足;四是能夠根據特殊教育學生情緒或行為的臨時突發(fā)狀況,進行緊急的心理干預,糾正與治療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的心理與情緒行為失常問題;五是能夠具備良好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通過不斷認識、調控和提升自我境界鑄就強大的內心驅動力,以面對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艱巨性與復雜性。

        三、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職業(yè)能力發(fā)展路徑

        特殊教育專業(yè)屬于多學科交叉融合專業(yè),主要涉及醫(yī)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領域,專門為特殊教育學校輸送能夠勝任特殊教育需要的教學與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為了滿足特殊教育學校師資數量和質量的需求,高校必須聯(lián)合特殊教育學校、教育康復機構、家庭來共同發(fā)展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的三大職業(yè)能力。

        (一)高等學?!厥鈱W校聯(lián)動:教育教學能力夯實

        1.高等學校重點培育基本教學能力

        高等學校是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獲得教育教學基礎理論知識與教育教學基本能力的主陣地,而教育教學基礎理論知識的熟練掌握又是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獲得教育教學能力的有力保證?;诖?,高等學校特殊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必須緊緊圍繞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領域而進行設置教育教學類相關課程,如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設置了課程與教學、教育學、特殊教育學、教師口語、特殊教育教學設計、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特殊學校課堂管理、教育技能訓練、學科教學法、特殊學校學科教材教法等課程。學生通過高校課堂系統(tǒng)學習教育教學類相關課程,不僅有利于學生獲得教育教學基本能力,而且奠定了學生發(fā)展特殊教學能力的基礎。此外,高等學校必須組織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最大限度地開展課堂內、外教學實踐活動,一是基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倡導專業(yè)任課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屬性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參與課程教學設計,并且采取“學生主講、教師補充”的形式讓學生獲得專業(yè)基礎知識的同時,自身的教學基本能力亦得到鍛煉;二是組織與鼓勵學生參加校級、市級、省級、國家級教學技能大賽,并為學生提供教學技能指導教師;三是高校必須組織特殊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進行教學試講,試講合格作為學生申請畢業(yè)的條件之一,從而引起學生對自身教學基本能力的高度重視。

        2.特殊教育學校發(fā)展特殊教學能力

        特殊教育學校教育對象的障礙類型和程度的復雜性決定了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延展性,即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必須深入了解特殊學生家庭背景、成長經歷、智力、行為特征等身心特點,才能開展有針對性的集體與個別相結合的教學活動,故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必須在學習掌握各類障礙兒童教育課程的基礎上,還需要廣泛深入了解、熟知高校所在地區(qū)的特殊教育學校,根據自己擅長的、潛在挖掘的障礙類型教育領域選擇相應的班級深入課堂觀摩聽課。為了保證課堂觀摩聽課的實效性,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在大一至大三教學期間,每年至少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深入課堂聽課活動,并且擔任特殊教育學校班級的助教,既能彌補當前特殊教育學校師資數量缺乏的普遍性困境,又能加深學生對特殊教育專業(yè)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再者,高校應該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特殊教育優(yōu)質課評選觀摩交流活動,參賽地點一般在特殊教育學校,參賽教師皆為特殊教育學校行業(yè)領域的佼佼者,其在公開課中對課堂教學的設計與管理、教學輔具的開發(fā)與應用、課堂突發(fā)行為的干預等方面所具備的能力和技巧能對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產生示范與引領作用。此外,畢業(yè)實習是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特殊教學能力提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學以致用的重要體現(xiàn)。在畢業(yè)實習期間,為了彌補師資的不足與保證良好的教學秩序,特殊教育學校必須基于在為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選派實習指導教師的前提下,安排學生承擔具體班級、學科的教學任務。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通過在特殊教育學校進行的短期課堂觀摩活動與長期畢業(yè)實習,能夠具備較好的環(huán)境學會手語與盲文等特殊溝通能力;能夠深入實踐掌握特殊兒童課堂行為干預方法;能夠巧妙地設計教學輔具,將復雜的問題最大限度地簡單化;能夠在廣泛深入了解兒童身心特征的基礎上學會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

        (二)康復機構——家庭跟蹤協(xié)作:康復訓練能力習得

        1.康復機構提供康復訓練方法觀摩

        康復機構類型形式多樣,不同類型的康復機構由不同的行政部門管轄,如衛(wèi)生部門管轄的綜合醫(yī)院的康復科、康復門診;中國殘聯(lián)管轄的康復中心、康復醫(yī)院;民政部門管轄的福利院、老人院;教育行政部門管轄的特殊教育學校;私人或外資機構管轄的康復訓練中心、推拿按摩診所等??祻蜋C構工作人員從事康復訓練工作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全部需要持證上崗,主要包括康復醫(yī)師、物理治療師、作業(yè)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等各種治療師、康復工程技術人員、中醫(yī)康復人員和社會工作者等。為了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具備熟練掌握各種康復訓練方法的能力,高校需要為學生提供與康復訓練相關的專業(yè)基礎理論知識系統(tǒng)的課程學習,如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yè)開設了特殊教育的醫(yī)學基礎、人體解剖生理學、殘疾兒童康復基礎、特殊兒童康復評估、運動康復、作業(yè)康復、感覺統(tǒng)合訓練、言語語言病理學、特殊兒童語言訓練、特殊兒童認知訓練、殘疾人社會工作等課程。高校特殊教育專業(yè)負責人必須與所屬地區(qū)康復機構的各個管轄部門建立廣泛聯(lián)系,利用學生大三暑期時間分類選派學生去各個類型的康復機構集中觀摩至少 1個月,并通過與康復機構負責人的協(xié)商,盡可能地為學生安排各種治療師作其為指導教師。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通過康復機構的觀摩活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各種康復訓練方法的理解與實踐,學會康復評估工具的使用,而且能夠確保學生學會運用常見的康復訓練器材等。

        2.家庭跟蹤提供康復訓練的鍛煉機會

        家庭承擔著殘疾人持續(xù)康復訓練的責任與義務,也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與康復訓練技術挑戰(zhàn)。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與家庭密切合作,全面了解殘障生的身心發(fā)展動態(tài)和行為特征表現(xiàn),以便更好地組織教育教學與康復訓練工作。為了更好地適應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崗位工作的需要,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可以通過團組織和青年志愿者組織牽線搭橋,以義工或者志愿者的身份利用課余閑暇時間與家庭建立起長期穩(wěn)定的關系,為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康復訓練技術支持和幫助,一是能緩解家庭的巨大心理壓力和康復訓練技術知識學習的困擾,促使家庭集中精力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需要和身心健康發(fā)展需要,從而逐漸的坦然面對家庭中的困境,并能夠認真學習日常生活護理與康復訓練技術;二是能給予學生將所學康復理論知識與技能學以致用的展示機會,通過長期深入的家庭跟蹤與實踐,不僅能夠加強對相應類型與程度的殘疾人身心發(fā)展和行為特征的了解,提升相應的康復訓練能力,而且能夠增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能力。

        (三)心理咨詢——自我提升并舉:心理輔導能力衍生

        1.心理咨詢實踐練就心理咨詢技巧

        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特殊性決定了心理輔導必須貫穿于特殊教育學校課堂內外實踐活動中。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必須在系統(tǒng)學習心理學與特殊兒童早期干預相關課程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渠道爭取心理咨詢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以練就心理咨詢技巧,如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yè)開設了教育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學校心理輔導、心理測量、變態(tài)心理學、行為矯正技術、特殊兒童早期干預、特殊兒童評估等課程。一是申請以班級心理委員、志愿者或者兼職助教為身份,廣泛參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組織的大一新生入學心理普查、“5.25”心理健康節(jié)、心理健康知識宣傳講座等校內大型活動,通過協(xié)助心理健康教師組織與策劃各類實踐活動和處理日常心理咨詢工作的過程中,學會評估工具的使用與統(tǒng)計分析,明確常規(guī)心理咨詢工作的程序與標準規(guī)范,領悟行為療法、情緒療法、箱庭療法等各種常規(guī)心理咨詢方法的切實運用技巧;二是在特殊教育學校課堂觀摩與畢業(yè)實習期間,將在課堂教學中觀察到的特殊學生心理認知與行為問題,向特殊教育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心理輔導教師請教如何科學制定干預計劃并開展行為矯正;三是通過特殊兒童家庭跟蹤的方式,與家長和特殊兒童溝通交流,了解認知缺陷和行為異常的原因,采取心理測驗和其他相關診斷性檢查鑒定特殊兒童當前心理狀況,并根據兒童的一般心理問題和各種心理障礙進行耐心教育、心理疏導和行為矯正。

        2.提升自我心理素質應對職業(yè)挑戰(zhàn)

        面對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殘障類型的多元化和障礙程度的差異性,盡管按照學生認知水平和殘障類型采取分類、分層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仍然可能面對不同障礙類型和程度的學生,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了解每個學生的身心特點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此外,面對班級教學過程中以培智生為對象的簡單日常生活知識日復一日地教不會的情況,以及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教學秩序混亂的情況,需要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具備足夠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等綜合心理素質,如在2017年6月某市特殊教育學校承辦的特殊教育優(yōu)質課觀摩交流活動中,讓一年級的培智班成為小學思品課程的教學對象,其中一位培智生在優(yōu)質課教學過程中途突然跑向教室后面的觀摩教師人群中,教學助教人員為了維持優(yōu)質課教學秩序努力將他帶回到原先固定的教學座位上,但是由于他不聽指揮、隨意亂跑,承擔陪讀任務的奶奶情急之下抓住他并當著眾人之面重重地打了他一巴掌,當時的場景讓在座的觀摩教師們震驚與心痛。面對特殊教育學校類似常見的突發(fā)教學插曲,需要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巧妙地應對,盡可能地減輕對學生的心理傷害,并在課后耐心地與家長溝通交流,引導其采取人性化措施坦然面對培智生的特殊行為。為了畢業(yè)后能夠盡快勝任特殊教育教學工作,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不僅要努力學習特殊教育專業(yè)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而且需要不斷地努力學習感興趣的人文,以知識修煉自我,成為具備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恒心的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工作者,以迎接職業(yè)挑戰(zhàn)。

        特殊教育師資培養(yǎng)是當期特殊教育改革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支撐力量,而高校特殊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又是特殊教育師資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也是解決目前特殊教育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的基本方式,迫切希望高校在增設特殊教育專業(yè)的同時,要嚴格按照特殊教育學校緊缺人才規(guī)格的要求,重點培養(yǎng)特殊教育專業(yè)本科生,還需要與特殊教育學校、康復機構、特殊兒童家庭實現(xiàn)無縫對接,打造具備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能力、康復訓練能力、心理輔導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EB/OL].http://www.scio.gov.cn/xwfbh/xwblbh/wqfbh/201 4/20140213/xgzc30389/Document/1362835/1362835.htm.

        [2] 王文寶.第二屆特殊教育與康復論壇綜述[J].教育研究,2005(3).

        [3] 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jrzg/2008-04/23/ content_952483.htm.

        [4] 新華社.國務院關于批轉中國殘疾人事業(yè)“十二五”發(fā)展綱要通知[EB/OL].http://www.gov.cn/jrzg/2011-06/08/content_1879697.htm.

        [5] 國務院辦公廳.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EB/OL].http://www.scio.gov.cn/xwfbh/xwblbh/wqfbh/201 4/20140213/xgzc30389/Document/1362835/1362835.htm.

        [6] 教育部.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612/W020161 213303084460898.pdf.

        [7] 教育部.盲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612/W020161 213303084136265.pdf.

        [8] 教育部.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61 2/W020161213303084709835.pdf.

        [9] 徐繼紅.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結構模型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10] 田寅生,方俊明.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師教學技能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1(4).

        [11] 閆楷汶.特教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12] 李曉娟,王輝.特殊教育教師職業(yè)素質的基本要素與特征[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4(5).

        [13] 邵偉,武婧,王圣.特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現(xiàn)狀及對策[J].綏化學院學報,2016(10).

        猜你喜歡
        本科生康復心理
        看見具體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感受
        娃娃畫報(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特別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中醫(yī)藥大學本科生流行病學教學改革初探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康復治療腦卒中35例
        探索如何提高藥學本科生實習的質量
        讓教授回歸本科生課堂
        我校加入優(yōu)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丰满熟女人妻中文字幕免费|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女同同性少妇熟女|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蜜臀av一区二区| 亚洲色欲色欲欲www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夜色不卡 | 亚洲精品老司机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在线有码日韩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高潮| 日韩美女av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亚洲区亚洲av | 成人av在线久色播放| 精品www日韩熟女人妻|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vr|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专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中国丰满熟妇xxxx性|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乱码有限公司| 国产精品亚洲av无人区一区蜜桃 | 女人和拘做受全程看视频| 国产激情对白一区二区三区四|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av久久| 不卡的av网站在线观看|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视频| 亚洲色图综合免费视频| av网站免费观看入口| 特黄熟妇丰满人妻无码| 亚洲精品老司机在线观看|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爽爽影院免费观看|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亚洲无人区乱码中文字幕能看| 天下第二社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