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教育局 葉志強
從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角度來看,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在以往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是教育過程的主導,對學生提出要求、作出評價,往往忽略了學生人格培養(yǎng)這一關鍵。特別是農(nóng)村留守兒童,他們?nèi)狈Ω改戈P愛,內(nèi)心的情感發(fā)展容易被忽視,成長中易出現(xiàn)人格偏差,更應受到重視與關愛。
所謂“文以載道”,中學階段的語文課堂在教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需要對學生人格培養(yǎng)這方面重視起來。那么,該如何實施呢?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啟功先生為北京師范大學所題校訓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八個字寓意深刻,準確地概括了為人師者的標準。
在日常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無論是對于教材的講解,還是課下跟學生的交流互動,都是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教師只要在學生面前出現(xiàn),就應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以高標準要求自己。縱觀古今的教育名家,從孔子、孟子到陶行知、蔡元培等,無不具有豐厚的文化知識和崇高的自身修養(yǎng)。當今的教師應學習至圣先師,按照師德規(guī)范進行自我完善,從而引導學生的品格修養(yǎng)。同時,作為語文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這既是保證教學效果的條件,又是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最好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重視教研,豐富課堂知識,拓寬學生視野,不斷反思和優(yōu)化教學設計,實現(xiàn)教學相長。
綜合性學習是為新課程中語文教學所設置的內(nèi)容,它打破了以往語文教學的封閉性,引導學生從教材的文本走進生活、社會和大自然,通過實踐,鍛煉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師生、生生有密切的交流和互動,課題的完成過程更是促使學生互相幫助。這樣,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可以提高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并增強團結協(xié)作意識。而教師在綜合性學習中也可以打破課堂的框架,將知識融于游戲之間,引導學生回顧已學知識,主動探索新知識,學以致用,增強自信心,認識自己,善待他人。
語文學習說簡單也簡單,但學習效果不佳的學生也不在少數(shù)。其實,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教學設計到課堂目標的實現(xiàn),都有豐富的情感因素滲透其間。語文教學與情感的關系猶如水與糖一般,沒有情感,語文教學就變成了一杯白水,淡而無味,難以引人入勝。這就要求教師勤于思考,用自己的智慧發(fā)掘并運用好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將學生引入獨特的文本情境,使其發(fā)現(xiàn)語文的魅力,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一旦對語文學習有了興趣和信心,學生就會主動讀書,并與人交流。“腹有詩書氣自華”,善于讀書的孩子自然明理,這是水到渠成的事。
總之,健全的人格是具備追求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堅韌不拔等品質(zhì)的前提,同時也是自尊、自愛、自信的基礎。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準確把握教學內(nèi)容,善于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這既是現(xiàn)代社會對基礎教育的要求,更是教師自身典范作用的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