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大、小戴《禮記》文同題異篇目比較

        2018-01-28 01:04:37盧靜
        天中學(xué)刊 2018年5期
        關(guān)鍵詞:曾子禮記諸侯

        盧靜

        ?

        大、小戴《禮記》文同題異篇目比較

        盧靜

        (陜西師范大學(xué) 民族教育學(xué)院,陜西 西安 710062)

        通過比較現(xiàn)存大、小戴《禮記》文字相近而篇題不同的篇目可知,小戴《禮記》比《大戴禮記》更為精粹、成熟,遠較大戴為勝。相形之下,小戴《禮記》篇題命名更準(zhǔn)確,題目也更貼合文章的原意,文字比《大戴禮記》更為簡明,章法整齊,闡釋更具有學(xué)理性和邏輯性,內(nèi)容也更契合儒家學(xué)理及學(xué)說。這說明大、小戴有著不同的編輯傾向和學(xué)理思路,也側(cè)面說明了小戴之書并非刪取大戴而成。

        《禮記》;《大戴禮記》;戴德;戴圣

        大、小戴《禮記》的學(xué)術(shù)地位殊別。誠如清孫詒讓所云:“《禮大戴記》漢時與《小戴》同立學(xué)官,義恉閎邃,符契無間,而《小戴》誦習(xí)二千年,昭然如揭日月。太傅《禮》乃殘帙僅存,不絕若線,綴學(xué)者幾不能舉其篇目,何其隱顯之殊絕與!”[1]同是源自古“記”之文,大、小戴《禮記》的大多數(shù)內(nèi)容頗不相同,而僅數(shù)篇內(nèi)容相近。那么,二者的地位究竟為何有如此大的差別?我們是否可以透過這些寥寥可數(shù)的相近篇章,尋繹到一些端倪呢?對此,王鍔[2]、甘良勇[3]等學(xué)者曾做過相同篇目的細(xì)致對照。前賢嚴(yán)謹(jǐn)縝密的考察,對筆者開展大、小戴《禮記》的文本比較研究有重要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同時筆者也發(fā)現(xiàn),二戴之書仍有進一步比較、討論的必要。例如大、小戴《禮記》的一些篇章文字相同,但是篇目題名不同。那么,哪個題目更符合文章的原意?文字方面,哪一篇表達得更為深入、清晰?哪一篇闡釋更有邏輯性?如《大戴禮記 · 本命》與《禮記 · 喪服四制》的篇題不同,而文字有相同之處,其中哪個篇名更準(zhǔn)確?筆者在字句比較的基礎(chǔ)上,著重討論大、小戴《禮記》中文字相近而篇題不同的相關(guān)問題。

        大、小戴《禮記》中篇題不同,而文字趨同的篇目共有5組:一是《大戴禮記 · 禮察》與《禮記 · 經(jīng)解》,二是《大戴禮記 · 曾子大孝》與《禮記 · 祭義》,三是《大戴禮記 · 諸侯釁廟》與《禮記 · 雜記下》,四是《大戴禮記 · 朝事》與《禮記 · 聘義》,五是《大戴禮記 · 本命》與《禮記 · 喪服四制》。本文擬具體分述如下。

        一、《大戴禮記 · 禮察》與《禮記 · 經(jīng)解》之比較

        大戴《禮察》篇首至“取舍之謂也”的文字,同小戴《經(jīng)解》“夫禮,禁亂之所由生”至“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氂,繆以千里。’此之謂也”。二者都闡述了禮的重要作用,不同之處有四點:

        其一,《禮察》開篇引孔子曰:“君子之道,譬猶防與?”《經(jīng)解》無此句,但見于《禮記 · 坊記》。可見,大、小戴是各取所需,來編輯、整理古“記”文的。大戴在此篇首先援引孔子之言,具有“興”的意味,領(lǐng)起下文,同時也借以增強說服力。

        其二,《禮察》“夫禮之塞”一段文字與《經(jīng)解》近似,闡述摒棄舊禮必有亂患。不同的是,《禮察》從反面論述,《經(jīng)解》從正反兩方面論之。

        其三,分論廢棄諸禮的后果部分,二者有兩點區(qū)別。一是所言諸禮的次序,大戴依次為婚姻之禮、鄉(xiāng)飲酒之禮、聘射之禮、喪祭之禮;小戴依次為婚姻之禮、鄉(xiāng)飲酒之禮、喪祭之禮、聘覲之禮。二是文字有差異,主要在于:小戴“聘覲之禮廢”,“覲”,大戴作“射”;小戴“君臣之位失”句,大戴無;小戴“倍畔侵陵之?dāng)∑鹨印敝氨杜锨至辍?,大戴作“盈溢”。甘良勇認(rèn)為:

        兩段文字的差別不能僅僅解釋為文獻流傳過程中在文本層面產(chǎn)生的衍脫訛倒,當(dāng)為抄錄者戴德在轉(zhuǎn)錄《經(jīng)解》此段文字而進行的有意改變……到了戴德生活的西漢昭、宣時期,因為景帝、武帝長期推行的削藩政策,各地諸侯王已經(jīng)無力與中央相抗衡,故而諸侯之禮在禮儀中已經(jīng)不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與此同時,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統(tǒng)治措施,儒家思想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西漢統(tǒng)治者又極其強調(diào)家庭倫理中的“孝道”,而“喪祭之禮”則是最能體現(xiàn)孝道的禮儀形式,此禮在西漢時期得到了強調(diào)突出。故而,戴德在轉(zhuǎn)錄《經(jīng)解》的時候,對原文中的“喪祭之禮”和“聘覲之禮”二者的順序進行了調(diào)整,從而達到加強“喪祭之禮”的目的。[3]99–100

        戴德“有意改變”這一結(jié)論是從王鍔“《禮察》征引《經(jīng)解》”[2]208–209之說引申而來。然筆者認(rèn)為,如果戴德的確“有意改變”了《經(jīng)解》的文字,應(yīng)該是后出轉(zhuǎn)精的,然似并非如此。從大、小戴中諸禮的次序看,小戴為優(yōu)?;橐鲋Y以明夫婦之義,鄉(xiāng)飲酒之禮以明長幼之序,喪祭之禮以明臣子之恩,聘覲之禮以明君臣之位?!督?jīng)解》按照由近及遠、從下往上的次序,從男女之別推及尊老敬長,再從人臣之義推及君臣之禮?!抖Y察》將“聘射之禮”置于“喪祭之禮”之前,模糊了敘述的次序。

        此外,大戴無“君臣之位失”句,“倍畔侵陵”作“盈溢”,從表達的內(nèi)涵上看,大戴之文顯得柔和許多,不如小戴那么明晰、有力和令人凜然生畏?!抖Y察》繼而比較禮、法的不同作用,篇末以湯武、秦王事,闡明以禮而非以刑治民的主張,所云湯武能傳子孫行五百歲而不失,秦王不能持十余年而亡,這些都是慘痛的歷史教訓(xùn)。大戴不言“君臣之位失”,而僅言“諸侯之行惡,而盈溢之?dāng)∑稹?,有避重就輕之嫌。兩相比較,可見小戴《禮記》文字穿透力更強,表達以禮治國之意更為急迫和不容置疑。

        其四,《禮察》與《經(jīng)解》這兩段文字論述的側(cè)重點有所不同?!抖Y察》先引孔子之語,接著闡述不以禮治國必有亂患,之后轉(zhuǎn)而對比以禮或法治民的不同,著重強調(diào)禮“禁于將然之前”的作用,末尾更以歷史事實、“《易》曰”,指明國家安危系于天子之取舍(或以禮,或以法)?!督?jīng)解》通篇未比較禮、法,而是先從正面論述禮的作用,繼而從反面論之,中間又從婚禮等五個方面分別加以論證,文末總結(jié)禮“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的重要作用,最后引“《易》曰”以結(jié)全文。二者都闡述了禮的重要作用,然而,《經(jīng)解》重在表述隆禮乃治國之要這一觀點,是就禮(事)而言;《禮察》則意在強調(diào)人主能否以禮治國是天下安危之所在,是就人而言。換言之,《禮察》比《經(jīng)解》更側(cè)重談君王方面的因素。這大概與戴德編輯《大戴禮記》時側(cè)重談王道的傾向性有關(guān)。

        二、《大戴禮記 · 曾子大孝》與《禮記 · 祭義》之比較

        《大戴禮記 · 曾子大孝》全篇同《禮記 · 祭義》“曾子曰:孝有三”至“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部分的文字。

        《大戴禮記》“曾子十篇”中,有4篇與《孝經(jīng)》之言相發(fā)明,分別是《曾子本孝》第五十、《曾子立孝》第五十一、《曾子大孝》第五十二、《曾子事父母》第五十三。《曾子本孝》言忠乃孝之本,孝子要敬其身以及敬父母?!对恿⑿ⅰ费杂兄遗c禮,則孝道立。《曾子大孝》篇,據(jù)王聘珍云:“名曰大孝者,孝以尊親為大,亦舉篇首之字為篇題也。其中兼言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之孝,《小戴禮記 · 祭義》第二十四與此同。又裒取他篇以益之,主言祭祀齋戒薦羞之義,不專為曾子書,故于《別錄》屬祭祀也?!盵4]《曾子事父母》言孝子幾諫等事父母之義,以及事兄使弟之道。從這4篇的內(nèi)容上看,先論忠敬以孝,次及忠禮以立孝、孝有三層次、事親之道等,篇次編排有序。各篇內(nèi)容前后關(guān)聯(lián),可以合而為一篇,亦可分篇獨立。從篇題看,不唯王聘珍指出的《曾子大孝》乃取自篇首,其他3篇亦如是。不過,《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的篇題未能與內(nèi)容盡合。

        對于《祭義》的篇名,楊天宇說:“通觀全篇,其所涉內(nèi)容亦較雜,而主要內(nèi)容有二:一是記行孝道以敬奉雙親,二是記行悌道以敬順長上。其中尤以記孝道為突出,而所述孝道又主要是記怎樣通過祭祀來體現(xiàn)孝敬親老之意,故所謂《祭義》者,祭以盡孝之義也。這大概是此篇立名之由?!盵5]798其說有理。《禮記 · 祭統(tǒng)》曰:“祭者,所以追養(yǎng)繼孝也?!薄都懒x》篇即在于闡明以祭彰顯孝之義。篇中與《曾子大孝》重合的部分,就專門探討了孝的內(nèi)涵、層次和作用。

        《祭義》中論孝的部分與《曾子大孝》文字相近,其間僅有個別字句、詞序不同,而文意相同。所可注意者,是“曾子曰:樹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夫子曰:‘?dāng)嘁粯?,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這段文字。《祭義》的這段話,在《曾子大孝》中少了“曾子曰”,“樹木”作“草木”,“斷一樹”作“伐一木”。這些都沒有表意上的區(qū)別,差異在于此段文字出現(xiàn)在各自文本的次序不一。這段話在《曾子大孝》之末,而在《祭義》中“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之前。觀《祭義》之文,開端說殺生是為不孝之舉,接著說何謂小孝、中孝和大孝,最后舉樂正子春所引孔子之語,進一步申明孝的內(nèi)涵。在開頭的“曾子曰樹木以時伐焉”這句話之前,是曾子論述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橫乎四海,施諸后世而無朝夕”,推而放諸四海而皆準(zhǔn)的一番話,這樣自然引出下文(即“曾子曰樹木以時伐焉”這段話),表明孝之道可以推及自然界一切生物,隨后再由動物、植物推及人,論述孝分小孝、中孝、大孝。可見,開頭的“曾子曰”這段文字與上下文銜接自然,關(guān)聯(lián)緊密?!对哟笮ⅰ分械倪@段文字是在末尾處,不僅顯得突兀,與上下文之間也有割裂之嫌。

        三、《大戴禮記 · 諸侯釁廟》與《禮記 · 雜記下》之比較

        《大戴禮記 · 諸侯釁廟》全篇同《禮記 · 雜記下》“成廟則釁之”至“其名者成,則釁之以豭豚”?!吨T侯釁廟》曰:

        成廟,釁之以羊。君玄服立于寢門內(nèi),南向。祝、宗人、宰夫、雍人皆玄服。宗人曰:“請令以釁某廟。”君曰:“諾?!彼烊?。雍人拭羊。乃行,入廟門,碑南,北面東上。雍人舉羊,升屋自中,中屋南面,刲羊,血流于前,乃降。門以雞。有司當(dāng)門北面,雍人割雞屋下,當(dāng)門。郟室割雞于室中,有司亦北面也。既事,宗人告事畢,皆退,反命于君。君寢門中南向,宗人曰:“釁某廟事畢?!本唬骸爸Z?!弊谌苏埦脱啵局送?。[6]202–203

        《雜記下》曰:

        成廟則釁之,其禮:祝、宗人、宰夫、雍人皆爵弁、純衣。雍人拭羊,宗人視之,宰夫北面于碑南,東上。雍人舉羊升屋自中;中屋南面,刲羊,血流于前,乃降。門、夾室皆用雞,先門而后夾室。其衈皆于屋下。割雞,門當(dāng)門,夾室中室。有司皆鄉(xiāng)室而立,門則有司當(dāng)門北面。既事,宗人告事畢,乃皆退。反命于君曰:“釁某廟事畢?!狈疵趯嫞相l(xiāng)于門內(nèi),朝服。既反命,乃退。路寢成,則考之而不釁。釁屋者,交神明之道也。凡宗廟之器,其名者成,則釁之以豭豚。[6]1228–1229

        兩篇的內(nèi)容,據(jù)王聘珍云:“諸侯釁廟者,亦《禮古經(jīng)》五十六篇中之篇名,而此乃其記也。記諸侯既成祖廟,殺牲釁之之事?!盵4]孔穎達曰:“此一節(jié)論釁廟及考路寢之事?!盵6]1569二者都記錄了釁廟的過程。大戴記釁廟之初“君玄服立于寢門內(nèi),南向”,以及宗人請君命以釁廟等數(shù)語,小戴無?!坝喝耸醚颉敝痢澳送恕币欢?,二者所記略同,而小戴記錄更詳,條理更清晰。另外,小戴兼及路寢之事,即文末“路寢成,則考之而不釁”數(shù)句,大戴則無。此處言明為何不釁路寢而釁廟,以及釁宗廟之器不用羊而用豭豚等。這大概是小戴在釁廟禮之外,補記相關(guān)釁祭之禮的結(jié)果。王鍔先認(rèn)為:“比較兩段文字,可以看出,《雜記》下關(guān)于‘釁廟禮’的文字,稍詳于《諸侯釁廟》,《諸侯釁廟》無《雜記》下‘釁屋者交神明之道也凡宗廟之器其名者成則釁之以豭豚’二十四字之內(nèi)容,似《雜記》抄《諸侯釁廟》,又增加后二十四字,補記‘釁廟禮’之不足。就《諸侯釁廟》文字來看,文風(fēng)近于《儀禮》。而《雜記》之寫成當(dāng)晚于《儀禮》諸篇和《諸侯釁廟》。”[2]138其說近是。綜觀之,大戴更多保存了古“記”文的原貌,小戴則較大戴為詳、為優(yōu)。

        四、《大戴禮記 · 朝事》與《禮記 · 聘義》之比較

        大戴《朝事》之文同小戴《聘義》篇首至“故天子制之,而諸侯務(wù)焉爾”。王鍔認(rèn)為,“《大戴禮記 · 朝事》抄襲《聘義》?!镀噶x》中解釋聘禮意義的文字,全見于《大戴禮記 · 朝事》篇”,“《聘義》第一至十節(jié),與《朝事》第八至十七節(jié)基本一致。但《朝事》第一至第七節(jié)文字,又與后面基本重復(fù)”[2]228–231。王聘珍亦指出,《朝事》“經(jīng)文多同《周禮》典命、大行人、小行人、司儀、掌客諸職及《小戴記 · 聘義》篇,是記者鈔錄舊聞,以為《禮經(jīng)》之記者也”[4]。從《朝事》的內(nèi)容上看,的確龐雜繁亂。開篇的“古者圣王明義”一段論儀以別貴賤尊卑,之后依次抄錄《周禮》中典命、大行人職掌,次及君臣朝聘、諸侯相互聘問之禮,次及大行人所掌諸侯四時朝會之禮。這中間,抄錄典命、大行人職掌的部分,見出《朝事》與《周禮》關(guān)系密切;講述朝聘禮義的文字,同《禮記 · 聘義》;還有“諸公之國,中階之前”至“諸男之國,門西,北面東上”一段文字,同《禮記 · 明堂位》;“奠圭,降、拜、升、成拜,明臣禮也”,近同于《禮記 · 燕義》等。概如王聘珍所說,此篇是廣采舊聞而成。

        相比之下,《朝事》《聘義》優(yōu)劣殊明。鄭玄《目錄》曰:“名曰《聘義》者,以其記諸侯之國交相聘問之禮,重禮輕財之義也。此于《別錄》屬《吉事》。”[6]1661《聘義》篇名誠如其內(nèi)容,從首至末言聘禮及其禮義,先明介傳命前后,主君與賓交相敬讓,以禮相接之義;次明諸侯交相聘問,相厲以禮之義;次明既聘還圭璋,輕財重禮,教民廉讓之義;次明待賓之厚,聘禮用財之厚,務(wù)行禮讓之義。論說聘禮既畢,又申明行聘用時之久,故記者引唯勇敢之人能成禮事。最后,因聘禮用玉,而假子貢問于孔子來論比德于玉,以結(jié)此篇。終篇采用先述禮,后論其禮義的注解方式來言說,依次道來,極有條理。

        五、《大戴禮記 · 本命》與《禮記 · 喪服四制》之比較

        《大戴禮記 · 本命》“禮義者,恩之主也”至“圣人因殺以制節(jié)也”的文字,同《禮記 · 喪服四制》篇首至“王者之所常行也”。除了個別義同而字異之處,二者文字上的差異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喪服四制》篇首至“人道具矣”,與《本命》篇“禮義者,恩之主也”至“有恩,有義,有節(jié),有權(quán)”差別很大。前者從禮取之陰陽,說到喪服取之四時,而有四制:恩(仁)、理(義)、節(jié)(禮)、權(quán)(知),論說秩序井然。后者由所謂“九禮”說到禮象五行,其義法于四時,“故以四舉:有恩,有義,有節(jié),有權(quán)”。與《喪服四制》相比,大戴這段話前后之間似乎缺少了必要的鋪墊,論說顯得倉促、不充分。

        二是《喪服四制》的四處文字為大戴所無,分別是:“土無二主”;“杖者何也?爵也。三日授子杖,五日授大夫杖,七日授士杖?;蛟粨?dān)主,或曰輔病。婦人童子不杖,不能病也”;“禿者不髽,傴者不袒,跛者不踴,老病不止酒肉”;“此喪之所以三年”數(shù)句。這些文字使文意更為明晰、充實。尤其是大戴缺少“杖者何也”部分,下文便云“百官備,百制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后事行者,扶而起;身自執(zhí)事而后事行者,面詬而已。凡此,以權(quán)制者也”,令人陡覺突兀。

        再看《本命》《喪服四制》篇章結(jié)構(gòu)及內(nèi)容的不同。李學(xué)勤指出:

        (《喪服四制》)由禮之大體本于天地、四時、陰陽、人情,以禮則陰陽、吉兇異道轉(zhuǎn)而專論喪禮,講到喪有四制——恩、理、節(jié)、權(quán),是取于四時,論說層次十分謹(jǐn)嚴(yán)清楚。接著設(shè)四小段,分論以恩制、以義制、以節(jié)制、以權(quán)制,點明喪服四制的題旨,其結(jié)構(gòu)也非常明確整齊……《大戴禮記》的《本命》,篇首突出“分于道謂之命,形于–謂之性”,比《喪服四制》更富哲學(xué)氣息。該篇結(jié)構(gòu)松散,故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稱之為“禮家雜記”。篇中也由“禮之象五行也,其義四時也”轉(zhuǎn)入“有恩,有義,有節(jié),有權(quán)”,下面一大段基本與《喪服四制》相同。不過《本命》前面講“冠、婚、朝、聘、喪、祭、賓主、鄉(xiāng)飲酒、軍旅”九禮,此處專論喪禮,顯得很不自然??磥怼侗久分荒苁且u用《喪服四制》,年代應(yīng)當(dāng)較晚。[7]19

        其說甚是。若從這兩篇的全文看,其區(qū)別更為明顯?!秵史闹啤废瓤傉搯手篌w有四種之制,初明恩制,次明理制,次明節(jié)制,次明權(quán)制,隨后又引高宗之事,闡明三年喪自古有之,篇末論述斬衰以下禮制的差別。篇章結(jié)構(gòu)謹(jǐn)嚴(yán),層次清晰。《本命》篇先論“命”“性”,繼而談男女與生俱來之別,接下來由“九禮”說到“恩義節(jié)權(quán)”,之后言“夫德”“婦德”“女有五不取”“婦有七去”“婦有三不去”“大罪有五”等。全篇內(nèi)容散亂,前后之間亦缺乏自然的銜接。

        從篇章結(jié)構(gòu)的分析,能夠看出二者內(nèi)容側(cè)重之不同:《喪服四制》圍繞仁義禮智集中闡述禮義;《本命》言喪服之事,認(rèn)為男女之別在于性命,將一切歸之于“命”“性”,告訴世人要安分守己。

        最后看《本命》《喪服四制》的篇題。王聘珍云:“名曰本命者,本經(jīng)曰:‘分于道之謂之命?!醒阅信邮?、喪服之事,亦禮家雜記,推本于性命也?!盵4]?!侗久菲┪菜啤芭形宀蝗 薄皨D有七去”“婦有三不去”“大罪有五”等,與篇名相距甚遠,有剝離之嫌。因此,其名之曰“本命”顯得勉強。關(guān)于《喪服四制》的命名,鄭玄、孔穎達、任銘善、楊天宇等諸位前賢各有所論。王鍔綜合任、楊之說,認(rèn)為“該篇命名為‘喪服四制’,蓋因其論述喪服制度之制定,遵循仁、義、禮、知即恩、理、節(jié)、權(quán)四原則的緣故。名‘義’名‘制’,并無深義”[2]154。筆者以為,此篇之名蓋取自篇首,全篇文字也都是圍繞這一篇題來展開論述的。以篇首為題,在《禮記》中非常普遍?!抖Y記》49篇中,《曲禮》上下、《檀弓》上下、《王制》《曾子問》《文王世子》《禮器》《郊特牲》《玉藻》《明堂位》《祭法》《哀公問》《仲尼燕居》《孔子閑居》《中庸》《緇衣》《奔喪》《深衣》《投壺》《儒行》《大學(xué)》《鄉(xiāng)飲酒義》《燕義》《喪服四制》等25篇直接取篇首為題(《曲禮》《檀弓》各計為1篇)。此外,《學(xué)記》《樂記》《三年問》《坊記》《冠義》《婚義》《射義》《聘義》等8篇在開篇之初,就鮮明地點出要闡述的核心,如“學(xué)”“樂”“三年之喪”“坊”“冠”等,其篇題即是圍繞這些核心詞擬定的。如果將這8篇加上,則《禮記》有30余篇是“首章標(biāo)其目”的,其所占比例已相當(dāng)可觀了。回顧《詩經(jīng)》的篇題,就能夠發(fā)現(xiàn)《禮記》學(xué)習(xí)和借鑒了《詩經(jīng)》的經(jīng)驗,二者之間有不容忽視的關(guān)聯(lián)。

        有意味的是,《喪服四制》是《禮記》第49篇,即該書最后一篇,然而也是最重要的一篇。因為其論述的“四制”其實也是禮的四個原則,或曰禮義的四個內(nèi)涵。所云“喪有四制,變而從宜,取之四時也”,也正是禮義的核心要素,正如《禮記 · 禮器》云:“禮,時為大”。今觀《禮記》以《曲禮》記載細(xì)儀末節(jié)開篇,以《喪服四制》論述制禮的原則終篇,中間的記述則涉及人間“禮”式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其間,所記內(nèi)容雖顯龐雜,卻是緊緊圍繞“禮”來建構(gòu)材料,重點指向禮義的詮釋,成為比較系統(tǒng)的古禮記述體系。因此可以說,《禮記》四十九篇既可以各自分篇獨立,構(gòu)成一書又能夠前后連屬,成為一個中心明確、重點突出的統(tǒng)一整體。一部《禮記》儼然一部古代禮儀生活史,一部禮文化史。從這個意義上說,《禮記》的末篇《喪服四制》是帶有總結(jié)性質(zhì)的一篇。小戴將它置于全書之末,為“禮記”畫上句號,當(dāng)屬有意之為。相比之下,《大戴禮記》廣輯哀公問孔子之語、世子之養(yǎng)成、五帝世系等,其間又雜以“孔子三朝記”“曾子十篇”等,內(nèi)容極其駁雜。該書比之《禮記》,其中心顯得較為模糊。要之,《大戴禮記》僅為“禮”之記,即大戴整理、編輯關(guān)于禮的資料,是為了講學(xué)授徒之需,以助于理解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而《禮記》則帶有著書立說性質(zhì),只不過,其所立之說是在“述”禮的前提下達成的,由此,小戴憑借《禮記》一書而終成面目鮮明的禮學(xué)一派。

        經(jīng)過以上對現(xiàn)存大、小戴《禮記》相近篇目的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在篇題上,小戴命名更準(zhǔn)確,題目也更貼合文章的原意;《禮記》的文字比《大戴禮記》更為簡明;《禮記》章法整齊,闡釋更具有學(xué)理性、邏輯性,內(nèi)容也更契合儒家學(xué)理、學(xué)說;同樣的記載,大戴就更原始些,小戴編輯、加工的痕跡更明顯一些,也相對比較完善??傊?,小戴比《大戴禮記》更精粹、成熟,遠較大戴為勝。通過二者相近篇目的比較,也可知二戴有著不同的編輯傾向、學(xué)理思路,這從側(cè)面說明了小戴之書非由刪取大戴而成。如此,或能有助于深化對《禮記》一書特殊性的認(rèn)識,更好地理解《禮記》為何能夠成為漢魏六朝禮制改革的學(xué)理來源,甚至到唐代超越了《周禮》而替代《儀禮》,成為“五經(jīng)”之一。

        [1] 孫詒讓.大戴禮記斠補[M].北京:中華書局,2010:大戴禮記斠補敘.

        [2] 王鍔.《禮記》成書考[M].北京:中華書局,2007.

        [3] 甘良勇.《大戴禮記》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xué),2012.

        [4] 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M].北京:中華書局,1983:大戴禮記解詁目錄.

        [5] 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6] 《十三經(jīng)注疏》整理委員會.禮記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7] 李學(xué)勤.郭店楚簡《六德》的文獻學(xué)意義[C]//郭店楚簡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責(zé)任編輯 劉小兵〕

        Comparison of the Articles with the Same Contents and Different Titles in Two Versions ofedited by Dai De and Dai Sheng

        LU Jing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Dai and Dai Jr's editions of, one can find thatis more mature than. In contrast, thetitles inedited by Dai Jr.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articles. The text is also more concise and rational and the explanations are logical. That shows thatandhave different editing tendency and academic thought. It also proved thatis not an excerpt from.

        ;;; Dai De (Dai); Daisheng(Dai Jr., Dai De's nephew )

        2018-03-09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15XZW017)

        盧靜(1978―),女,河南信陽人,副教授,博士。

        I207.62

        A

        1006–5261(2018)05–0042–06

        猜你喜歡
        曾子禮記諸侯
        SOUNDS OF THE VILLAGE
        漢語世界(2022年5期)2022-10-15 12:32:58
        《禮記·祭統(tǒng)》孝道觀的神圣意蘊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38
        半途而廢
        春秋——諸侯爭霸的擂臺賽
        家教世界(2020年25期)2020-10-07 07:36:46
        曾子殺豬
        文明
        西周金文所見周天子對諸侯臣屬的聘問之禮
        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
        曾子殺豬
        快樂語文(2016年29期)2016-02-28 09:03:36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白人| 亚洲av日韩aⅴ无码电影| 魔鬼身材极品女神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av极品| 影音先锋色小姐| 欧洲-级毛片内射| 538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在线精品 |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的毛片| 四虎影视国产884a精品亚洲| 日产一区一区三区区别|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色老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精品樱花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厂七| 日本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欧美在线专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 午夜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亚州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日本久久黄色高清视频| 18禁止进入1000部高潮网站| 摸进她的内裤里疯狂揉她动视频| 99JK无码免费| 日本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熟妇与子伦hd|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高潮αv|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流白浆| 国产一区二区黄色的网站| 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看| 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人妻系列少妇极品熟妇| 欧美xxxxx在线观看| 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 少妇bbwbbw高潮| 校园春色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女人让男人桶爽30分钟| 欧美一区二区午夜福利在线yw | 男奸女永久免费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