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理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中英文雙語教學,是指在高校體育教學課程中,使用英文原版體育教材或利用查找的英文體育教學文獻資料或運用中文體育教材英文翻譯授課,熟練運用漢語和英語2種教學語言傳授體育教學課程內容的教學方式。它融合體育教學與英語教學為一體,但英語只是進行體育教學課程傳授的媒介和方法手段,使學生獲取體育學科專業(yè)知識、提高運動技能、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培養(yǎng)終身鍛煉身體的意識和習慣是其主要目標。高校培養(yǎng)的是既精通體育專業(yè)知識和運動技能,又能熟練使用英語進行體育交流的復合型人才。
黨的十九大報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我們提出的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家繁榮富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安居樂業(yè)的重要指導思想,包括了體現(xiàn)我國綜合國力和實力的各行各業(yè)的夢想,需要眾多復合型國際人才去建設、完成和實現(xiàn)。大學生是國家的高層次人才、未來國家建設的主力軍,既需要擁有專業(yè)知識,又要具備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身心和人格。同時為了和國際接軌,又要具有熟練的英語交流和表達能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在具備雙語教學條件的前提下,對大學生進行雙語教學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是體育教學不斷追求的目標,永無止境,力爭每一次體育教學質量都達到最優(yōu)化。在具備雙語體育教學的前提下,體育教師要大膽嘗試,勇于改革教學和上課模式,將雙語教學用于體育教學中,吸引學生的興趣,調整上課的氛圍,通過英語授課語言,科學合理地運用體育教學方法、體育教學手段、體育教學原則、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等對學生進行授課,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培養(yǎng)終身鍛煉身體的意識和習慣。
高校體育教學實施中英文雙語教學改革符合國家的教育導向。比如,早在2001年,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中就指出,高校按照“教育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zhàn),本科教育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yè)課教學。 應鼓勵支持高校體育教學探索雙語教學,引用原版教材,因為體育是國際通用性強、可比性強的學科和專業(yè)。教育部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又指出, 提高大學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建立個性化教學體系,切實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要提高雙語教學課程的質量,繼續(xù)擴大雙語教學課程的數(shù)量。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點》的通知提出, 構建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貫徹落實《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扎實推進《推進“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制訂《APEC教育戰(zhàn)略》行動計劃,進一步做好對教科文組織工作,實施全球治理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上述這些教育指導思想都是在于培養(yǎng)國際化全球復合型人才,要求人才既要懂專業(yè)知識,又要會運用英語通用工具進行國際間交流。國際間交流少不了體育文化等相關體育領域的交流和合作。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是必修的全校公共課,在教會大學生體育知識、運動技能的同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提高大學生中英文雙語體育學習的能力,理應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要在繼續(xù)推動發(fā)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大力提升發(fā)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我國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對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體育文化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比如眾多大學生喜愛在互聯(lián)網上觀看英文版體育文化節(jié)目,但由于對體育英文專業(yè)詞匯、語句感到陌生,導致常常看不懂。基于全球互聯(lián)網+體育產業(yè)、體育文化、體育傳媒、體育營銷等領域的發(fā)展和普及,產生了大量的、跨學科的、相互融合的工作崗位,需要大學生既要擁有相關專業(yè)背景知識,又要擁有流利熟練的體育英語讀聽說寫譯的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未來跨學科工作的能力。高校體育教學實施中英文雙語教學能起到這方面的教育功能。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起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任。高校體育教師在備課時,要時刻牢記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責任。主導是對學生正確的指導、引導和教導。為了更好地實施中英文體育教學,體育教師不但要具備精湛高超的體育教學水平,還要具備比較高的英語水平;不但自身英文發(fā)音準確、溝通流暢,還要在如何利用英語教學交流手段和方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上下功夫和多思考。要給學生一杯水,體育教師首先要有一桶水、一缸水,甚至一河水、一海水,這樣才能更好地起到體育教師的主導和榜樣作用。
體育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缺一不可。教師在備課時,既要考慮學生的生理、心理、年齡、性別、運動基礎等狀況,又要考慮學生的英語基礎和能力,以便堅持班級授課和因材施教并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體育教學實施中英文雙語時,要循序漸漸,剛開始要少部分使用英語或完全使用漢語,逐步向運用英語交流學習的環(huán)境中過渡,教學語言以漢語為主逐漸向英語轉變,鍛煉學生用英語進行體育教學的聽課和思維,并能較熟練地在母語和英語間切換,課堂英語使用比例不低于80%。對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體育雙語教學,比如外語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可以采用高起點的教學模式,即采用純英語教學語言環(huán)境進行體育教學。
先進合適的教材,是完成體育教學內容的載體和保障。但目前我國體育課雙語教材缺乏。教師還是采用國內教材,通過上課添加英語授課語言的方式來進行雙語教學。造成學生沒有參照的雙語教材進行預習和復習,對雙語學習的認知感降低,影響學習進度和質量。因此,教師在上課前應盡量選擇合適合格的英語原版教材授課,或者查找合適的雙語體育教學資料,自編成教材,通過相關部門審核通過后用于教學。一般遵循以下原則:首先,要有權威性,以保證學生領略到“原汁原味”的東西,包括專業(yè)內容系統(tǒng)準確性、專業(yè)語言表達、專業(yè)教學思路等。其次,要有時效性,以保證學生學到國際前沿的學科知識。再次,要有針對性,以保證教材內容與本校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和本校學生接受能力相匹配。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體育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體育教學實踐的內外部條件的變化以及教學內容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教師在運用的時候就有好壞之分了。教師要清楚,雙語教學不光是讓學生學習英語,更重要的是通過英語語言教學這種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新穎性,更好地為完成體育教學服務。高校體育教學實施中英文雙語教學時,體育教師要充分備課和思考,如何把英語語言教學方法和體育教學方法有效有機地合理融合,使雙語教學方法發(fā)揮其最大功能,為學生學好體育教學內容,完成體育教學目標服務,同時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使體育教學質量達到最優(yōu)化。
體育教學除了理論教學之外,還有和其它學科教學有著本質區(qū)別的術科運動項目教學。就是體育術科運動項目教學,必須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體育教師無論采取什么教學方法,都離不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學習、掌握和運用運動技能,增強體質,增進健康”這一基本規(guī)律。學生對一項新的運動技能的掌握,都必須經過泛化階段、分化階段、鞏固提高階段和動力定型4個階段。因此,高校體育教學實施中英文雙語教學時,體育教師要了解教學內容的性質和英語教學語言運用的時間和時機,根據(jù)實際需要,掌握好英語語言講解和學生運動技能學習的時間和比例。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18].http://news.xin 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2001-8-28].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23/201006/88633.html.
[3]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2005-01-07].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15/200708/25595.html
[4]教育部.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點. [EB/OL].[2017-01-25].http://www.moe.edu.cn/srcsite/A02/s7049/201702/t20170214_296174.html.
[5]馬 青,王 淙.“國際市場營銷學”雙語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4(4).
[6]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