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偉文
摘要:閱讀課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課型,提高閱讀課教學效率對學生學好英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初中閱讀課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以一節(jié)閱讀課為例,闡述了如何設計worksheet,如何利用它提高閱讀課教學效率,并提出了一些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worksheet;閱讀課;閱讀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9-0065
一、引言
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呂良環(huán)教授曾指出:“閱讀是讀者運用己經(jīng)具備的語言知識、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和學習策略,通過對書面文字符號的感知、加工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心理過程”。閱讀課是中學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課型,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教會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和策略,使學生由“學會閱讀的內容”轉變?yōu)椤皩W會閱讀”,培養(yǎng)學生有效獲取信息和獨立探索意義的能力。
閱讀課教學的一般模式是:讀前進行話題引入,同時呈現(xiàn)新詞匯及句型,處理閱讀障礙,讀中引導學生梳理文本線索,理解文本信息,讀后引導學生內化文本信息,拓展文本內涵。而我們現(xiàn)實的閱讀課課堂往往在讀前,讀中和讀后均存在低效的問題。
1. 在讀前,有些教師會花大量時間創(chuàng)造情景,逐一呈現(xiàn)新詞匯,到頭來,優(yōu)秀生產(chǎn)生疲勞情緒,中下學生依然是不知所云,而后面的閱讀任務卻來不及完成。
2. 在讀中,有些教師活動設計不合理,學生的默讀大多被他們的講解和提問所代替,學生缺少足夠的自主閱讀時間;更多時候,對于教師給出的任務,中等生和學困生還來不及仔細思考,答案就被優(yōu)秀生講出來了,這就無形中剝奪了中等生及學困生思考的權利;還有些教師在讀中忽視閱讀技能、策略和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3. 在讀后,有些教師活動設計偏離教學主題內容和教學重點,輸出和輸入不一致;有些教師設計的任務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知識水平,如有的口頭表達或者書面寫作的任務,之前沒有為學生搭好臺階,做好相關的鋪墊,對學生來說太難。即使給他們時間思考,也都答得很表面,時間卻浪費不少。
那么,如何解決閱讀課在這三方面的低效這個問題呢?筆者認為依托worksheet可以做到。
二、Worksheet的概念
眾所周知,在英語教學中,導學案很流行。而worksheet則區(qū)別于導學案,我們稱它為學習單。導學案只是注重課前引導學生如何自學,而worksheet則包含了課前、課中、課后整個學習過程。它的設計包括課前自學、課中交流和課后鞏固三個版塊。課前自學又包括了解背景知識、詞匯預習、文本預習和語料預習四個部分。課中交流沒有固定的組成部分,根據(jù)教學設計需要而定,這個版塊可以設計survey的表格及匯報的框架,讓學生可以有地方記錄采訪的結果,也可以設計思維導圖,前提是這個思維導圖可以作為學生課后的書面表達的支撐和框架;還可以設計discussion,即further thinking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時可以記下一些只言片語。課后鞏固主要以遣詞造句為主,一些重點詞匯讓學生造句,可以鞏固語言點。也可以延續(xù)文本的話題,寫一篇書面表達。
三、Worksheet結合課例的設計及使用
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己在浙江省五縣區(qū)初中教學聯(lián)誼會第三次研討會上的一節(jié)展示課為例,來闡述如何設計worksheet 以及如何使用worksheet提高閱讀課的效率。
這節(jié)課是Go For It!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section B的2a-2e,單元話題是make predictions(對未來進行預測),單元語法是正確使用一般將來時態(tài)...will.../There will be...該閱讀短篇談論的是未來的機器人的發(fā)展的話題,其中涉及到機器人過去和現(xiàn)在的狀況,并主要介紹了兩派科學家對未來機器人的發(fā)展的不同的推測。
1. Worksheet結合課例的設計
(1)課前自學版塊的設計
A. 了解背景知識
任何一種語言都包含著文化內涵。語言與文化是同時產(chǎn)生并且相互依存的。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是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有益于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與使用,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本節(jié)課需要學生了解的是現(xiàn)在機器人已經(jīng)發(fā)展到什么樣的水平以及未來機器人的發(fā)展趨勢。筆者的設計如下:
【課前預習】一、了解文化或背景知識
請查閱資料或利用網(wǎng)絡了解現(xiàn)在機器人已經(jīng)發(fā)展到什么樣的水平以及未來機器人的發(fā)展趨勢。
B. 詞匯預習內容的設計
本節(jié)課共有生詞及短語20個。首先,筆者把這些生詞及短語按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和短語的順序整理好,然后挖掘和這些詞匯有關的詞,形成一個詞條,如名詞Japan,我們可以列出形容詞Japanese,再如動詞believe,我們可以列出形容詞believable等。這樣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梳理詞匯,搭建詞匯網(wǎng)絡,還可以讓學生在自我梳理過程中學會如何預習詞匯、擴展詞匯。設計好的詞匯預習如下:
【課前預習】二、詞匯預習:
請翻譯下列單詞或短語。
1. 人 ( n.) ____________
2. 仆人( n.) ____________
3. 工廠( n.) ____________
4. 日本( n.) ____________
日本的;日本人的(adj.)____________
5. 形狀;外形( n.) ____________
6. 倒塌;跌倒;掉落;(美式)秋天( n.) ____________
倒塌;跌倒;掉落 (v.) ____________endprint
7. 一方(的意見、態(tài)度、立場)( n.) ____________
8. 相信;認為有可能(v.) ____________
可信的(adj.) ____________
9. 不同意;持不同意見;有分歧(v.)____________
分歧;不一致( n.) ____________
10. 同意;贊成;應允(v.)____________
同意;一致( n.) ____________
11. 有危險的;不安全的(adj.) ____________
危險( n.) ____________
12. 可能存在或發(fā)生的;可能的(adj.) ____________
可能,可能性( n.) ____________
13. 不可能存在或發(fā)生的;不可能的(adj.)____________
不可能性( n.) ____________
14. 已經(jīng);早已 (adv.) ____________
15. 甚至;連;愈加(adv.) ____________
16. 在……里面 (adv./prep) ____________
17. 多久;反復地 (phrase) ____________
18. 許多;大量(phrase) ____________
19. 突然倒下;跌倒;倒塌(phrase) ____________
20. 尋找;尋求(phrase) ____________
這些生詞及短語在學生預習之后,筆者就打算在課堂上不再一一呈現(xiàn),但對于像human, servant, possible, impossible, inside, fall down, look for等影響學生閱讀理解,而又缺少上下文線索,不能根據(jù)上下文語境猜測出詞義的重點詞匯和短語,在上課時還是要設計語境逐個呈現(xiàn)的。而shape這個生詞則放到文中通過上下文猜詞義來呈現(xiàn),以培養(yǎng)學生的猜詞能力。利用上下文學習和記憶單詞,詞匯之間建立語意聯(lián)系,記憶不僅準確而且長久(王篤勤,2011)。
C. 文本預習內容的設計
文本預習主要是為了初步掃除理解文本的障礙,把文本里影響理解的重難點句子的中文列出,讓學生從文本中找出相應的英文句子,這樣設計比讓學生把那些句子翻譯成中文要簡單,會讓一部分學生在預習中嘗到成就感。文本預習的另一個內容是完成文本前面或后面的一些練習,文本前面的一般是段落大意的配對的練習,文本后面的一般是根據(jù)文本回答問題的練習,可直接做在書上,在worksheet上列出要求即可。另外,教師自己設計的一些簡單的關于文本框架結構或體裁的問題,如瀏覽文章并選出本文大意或體裁的問題,也可以設計到這個版塊中。根據(jù)所上的閱讀課內容,筆者的設計如下:
【課前預習】 三、文本預習
1. 閱讀文章并找出下列句子的翻譯:
①當我們觀看有關未來的電影時,我們有時會看到機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機器人在工廠里工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們認為在25年到50年之后機器人甚至將能夠像人類一樣交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們永遠不知道將來會發(fā)生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完成53頁2b。
D. 語料預習內容的設計
語料預習是教師為導入話題設計的問題,在worksheet上設計這些問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提前思考,便于在課堂上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同時也可以緩解學生因沒有準備引起的緊張和焦慮情緒。導入話題的問題一般文本前面會有設計,如果沒有,就需要教師自己設計。筆者這節(jié)閱讀課前面就有現(xiàn)成的:Tell your partner what you know about robots. What do they look like and what can they do? 但筆者在此基礎上根據(jù)教學設計做了些修改:
【課前預習】 四、語料預習
思考并回答問題:
1. What do robots look lik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at can robots d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What will happen if robots can think and talk like huma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課中交流版塊的設計
“閱讀教學活動中,討論不僅可以讓發(fā)言者的思路逐漸變得清晰,也能激活參與討論的其他人的思維,最后形成大家對整個話題的深入思考”(陳莉,2012), 所以本節(jié)課筆者就設計了Discussion這一環(huán)節(jié),筆者把討論的問題設計在worksheet上,讓學生談論時有地方可以做記錄。學生有了哪怕是只言片語的記錄,組織語言就順利得多,匯報時人也自信很多,講得也深入很多。此外,筆者在讀后環(huán)節(jié)設計了一個任務,讓學生當機器人設計師,給身邊的某人設計一款機器人,并介紹為什么給這個人設計,以及這款機器人將會像什么,將能干什么。該任務既是文本的拓展,又運用了單元語法將來時...will...,而且很好地結合了情感教育。為確保學生能順利地完成這個任務,就必定要設計到worksheet上來,這樣既能留出地方給學生畫機器人,又能幫他們做好介紹的框架,降低難度?!斑@個符合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的扶助性原則,任務型教學理論認為,所有的課和教材都應該提供足夠的支持性框架,以確保學習過程得以發(fā)生?!保ㄍ跫?,2015)。設計如下:endprint
【課中交流】
1. Discussion
Besides(除了) snake robots, what other shapes can robots be? What can they d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Design a robot for someone and write a passage.
I will design a robot for ________, because _______________
The robot will look like ____________.
It will be able to __________________
It will also be able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hope ___ will like it.
(3)課后鞏固版塊的設計
該版塊主要是通過遣詞造句來達到重點單詞和短語的鞏固和落實。本節(jié)課生詞和短語20個,筆者主要以黑體詞和短語為主,加上專業(yè)和經(jīng)驗的眼光,定了6個詞匯和短語。筆者特地把書上的原句也列出,并給重點單詞或短語加粗,這樣做的目的是給優(yōu)秀生示范,也供學困生模仿,他們可把課文原句換幾個詞變成自己的句子,這樣對他們來說降低了難度,讓他們跳跳就能摘到果子。當然,我們要鼓勵中等及中上學生編造自己的句子,優(yōu)秀生把詞句串起來造,編成一段話或一個故事。設計如下:
【課后鞏固】
遣詞造句
1. They do simple jobs over and over aga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re will be more robots in the fu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It may take hundreds of yea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These snake robots can help look for people under the building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But many scientists disagree with Mr. Whi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This was not possible 20 years ag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orksheet結合課例的使用
在展示課的前一天,筆者把worksheet發(fā)到學生手上,并布置學生務必認真完成課前預習版塊。第二天的課上,呈現(xiàn)生詞順利很多,學生在回答提問時,生詞自然而然就能使用出來。一些很難呈現(xiàn)的生詞也在筆者的步步追問下從學生嘴里說了出來。
導入話題時,問學生What can robots do?因為在worksheet上準備過,所以學生都答得很好,答案如下:look after sick kids/ drive cars/do the housework/be waiters in restaurants/talk to people/ walk and dance/play the piano/help doctors/do homework for students...
在梳理文本第三段時,筆者讓學生找出科學家們的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些科學家認為機器人將不會思考并交談,另一些則認為機器人將會像人類一樣思考和交談。接著筆者提問: What will happen if robots can think and talk like humans?因為在worksheet上準備過,學生給出的答案大大出乎筆者的意料。有個學生答:Robots will take humans place to do most of the jobs. 有個學生答:Robots will control humans. 還有學生答:Robots will kill humans.
筆者還在課堂上組織討論Snake robots can look for people under the buildings. Besides (除了) snake robots, what other shapes can robots be? What can they do? 并要求學生在worksheet上將答案寫一下。這就避免討論流于形式。當然PPT上給出一些圖片提示,這樣可以讓討論更有成果。兩分鐘后學生用___robots can___.的結構回答。由于精心準備過了,學生的回答都非常精彩,思維的火花在這個討論中綻放得異常絢爛。
讀后拓展時,筆者讓學生當機器人設計師,給自己的親人朋友設計機器人。學生的想象力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學生完成任務后,筆者把學生的作品放到展示臺上放映出來,大家一起分享。有些學生想為媽媽設計人形機器人,幫她做家務,有些想為祖父母設計動物形狀的機器人,和他們聊聊天,不讓他們寂寞。有些想為教師設計機器人,幫助教師批改作業(yè)。聽著學生對他們所設計的機器人的介紹,感覺特別溫暖。德育在無形中滲透進每人心中。正是因為有worksheet上的框架支撐,才使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讀后遷移十分有效。endprint
課后,筆者讓學生將課后鞏固部分當成作業(yè)完成。第二天收回批改,發(fā)現(xiàn)中下學生造的句子從完整性和準確性來看明顯比沒有設計worksheet時要好很多。有優(yōu)秀生還把要造句的單詞短語串起來編了故事。
展示課后,評課教師對本節(jié)課做了點評,肯定了本節(jié)課課堂容量大,課堂節(jié)奏快,對文本的剖析細致,挖掘深入。難能可貴的是在最后的輸出環(huán)節(jié)能進行價值觀的滲透。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設計并使用了worksheet,否則根本做不到這些。
四、Worksheet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 課前預習版塊的詞匯預習,文本預習和預料預習一定要讓學生先朗讀單詞和文本之后再做題。否則就失去了預習的意義。詞匯預習中擴展出的詞條答案可以放在第二天的早讀課時核對。2. 語料預習中直接做在書本上的練習,可在課前讓課代表檢查,或自己轉一圈看看有沒有完成。3. 課前有時間的前提下,教師可先批改或抽改課前自學部分,了解學情。4. 文本的summary挖空不宜設計到worksheet上,因為耗時過長,在課堂上學生看著PPT準備一下,再站起來說出答案即可。要寫也放課后寫,作為鞏固??傊覀円侠戆才艜r間,盡量騰出時間做一些提升課堂內涵的任務。
五、反思
英語閱讀課教學已經(jīng)從最先的Reading lines(字面理解層)轉變到了現(xiàn)在的Reading between Lines(推斷性理解層),正逐步往Reading beyond Lines(評價性理解層)提升。
如何讓worksheet在這個發(fā)展趨勢上有所體現(xiàn)呢?是否可以再設計一個課后反思版塊,讓學生來評判鑒賞閱讀文本?這也就是課后拓展思維的重要內容??梢栽O計這樣一些問題:
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assage? Which paragraph or sentence do you like best? (引導學生學會評價文本,賞析好的片段及句型)
2. Is it complete? If not, try to complete it.(筆者發(fā)現(xiàn)新教材不少閱讀文本完整性不夠的,可引導學生把文本補充完整)
3. Is it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與時俱進) or out of date(過時)? (引導學生找出與時俱進或過時的依據(jù))
4.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riters idea? Do you agree? (引導學生用批判的思維去看待作者的觀點,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獨特的見解。)
像筆者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就可以培養(yǎng)一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很明顯這個文本out of date, 文本第三段第一句寫道:Scientists are now trying to make robots look like humans and ...而事實是像人的機器人早就有了。第三段最后一句寫道:They think that robots will even be able to talk like humans in 25 to 50 years. 而機器人能和人進行簡單的對話人類早就做到了。設計這樣一些評判和鑒賞閱讀文本的問題在worksheet上,上課有時間就引導學生做起來,上課沒時間就讓學生在課后思考。
六、結束語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worksheet將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引領相結合、課前預習、課中交流、課后鞏固相配合,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它改變了英語閱讀課堂沉悶乏味的課堂氣氛,創(chuàng)造了主動愉快的課堂氛圍;它加快了課堂節(jié)奏,增加了課堂容量,落實了口頭筆頭輸出,它應該由我們公開課的“必需品”轉變成常態(tài)課的“日用品”。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北師大臺州實驗學校 318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