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曙光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內部控制實務的發(fā)展,產生了對內部控制人才的巨大需求。然而,內部控制人才尤其是高素質的內部控制人才供給不足問題,成為制約內部控制質量持續(xù)提升的瓶頸。高等學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加大內部控制人才培養(yǎng)力度、創(chuàng)新內部控制課程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內部控制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系統(tǒng)探討內部控制課程教學的改革策略,以期能夠適應全面推進內部控制建設的需求,為企業(yè)與行政事業(yè)單位輸送急需的內部控制人才。
由于企業(yè)與行政事業(yè)單位在組織架構、運行機理、經營理念等方面具有諸多不同,導致企業(yè)內部控制體系與行政事業(yè)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實際上,財政部聯合其他部門針對企業(yè)與行政事業(yè)單位的特點,分別發(fā)布了相應的內部控制規(guī)范,正是深刻地體現出這一理念。當前高校內部控制方面的教材雖然較多,但是主要以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設計與執(zhí)行為主線展開,很少專門針對行政事業(yè)單位內部控制的內容,顯然與全面推進行政事業(yè)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要求不相符合。
與內部控制在實務界的快速發(fā)展相比,內部控制在教學領域的認識還有待提升。主要體現在:第一,雖然大部分高校將內部控制課程納入了會計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當中,但是多數高校只是將其作為選修課程,顯然對內部控制這門課程不夠重視;第二,內部控制課程的課時量一般控制在32個課時以內,由于內部控制的課程內容具有綜合性強、知識面較廣、內容較為抽象等特征,導致該門課程的教學任務較為緊張,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升;第三,學生尚未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課程的重要性,將其視為“邊緣性”的課程,在學習時不愿投入足夠的時間,而是過多地關注于各類資格(或職稱)考試類、注冊會計師考試類的課程。
實踐操作是強化理論知識、增強運用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然而,目前高校會計學專業(yè)的實驗室建設、實訓教材的編寫、實訓案例的開發(fā)、實訓課程的設計等,主要圍繞會計學基礎課程展開,導致了內部控制課程的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較為弱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足。另外,學生在專業(yè)實習過程中,主要被安排到一些基礎性的崗位,一般不會參與到重要的會計崗位或其他管理崗位,導致所學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
內部控制課程內容體現了原則導向的特征,強調的是權變理論思想,這就對任課教師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均提出較高的要求。然而,高校在人才引進過程中普遍采用“高校到高校”的模式,多數高校會計學教師畢業(yè)之后直接參與教學工作,缺乏必要的實踐經驗,在授課時往往是“紙上談兵”,對于內部控制這門實踐要求較高的課程很難準確把握,制約了內部控制教學質量的提升。
加強教材建設是提升內部控制教學質量的基礎。內部控制教材內容的設計要統(tǒng)籌兼顧,不能過于強調企業(yè)內部控制的內容。因此,在編寫內部控制教材時,應當增加關于行政事業(yè)單位內部控制的相關內容,體現出行政事業(yè)單位建設內部控制的需求。此外,內部控制教材建設過程中,還應當編寫與教材配套的實訓案例,并借助于網絡工具持續(xù)更新內部控制教學案例,進而為內部控制課程的教學工作提供支持。
內部控制是一門綜合性課程,課程內容涉及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高校在安排內部控制課程時,務必使學生已經具備與本門課程相關的基礎知識。同時,為了提升學生對內部控制課程重要性的認知,高校應當將內部控制作為必修課程,并且不少于3個學分。此外,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系統(tǒng)地掌握內部控制基礎理論與運用方法,高校還應當增加內部控制課程的課時量,原則上不少于48個學時,其中:理論課為32個學時,實踐課為16個學時。
1.比較教學法。內部控制課程的授課教師應當注重比較教學法的運用。第一,系統(tǒng)講解內部控制與會計學基礎課程的差異,引導學生掌握這一理念:會計學強調的是規(guī)則導向,要求相關單位必須遵守會計準則;而內部控制是以原則為導向,相關單位可以根據具體的環(huán)境來設計不同的制度。第二,系統(tǒng)比較企業(yè)內部控制與行政事業(yè)單位內部控制的差異,以便學生掌握各自的特征,從而適應全面推進內部控制建設的需求。第三,系統(tǒng)比較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在審計目標、審計方法、審計報告等方面的差異,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財務報表審計特征的認識,也便于學生理解內部控制審計的特征。
2.案例教學法。隨著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的發(fā)展,為內部控制課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案例資源。內部控制課程的授課教師,應當緊密結合理論與實務發(fā)展的步伐,搜集、整編、開發(fā)一系列代表性強、社會關注度高、影響范圍廣的典型案例,形成內部控制教學案例庫,并持續(xù)優(yōu)化、及時更新案例信息。在案例選擇時,案例內容要緊扣各章節(jié)的主題,使其能夠將重要的知識點融會貫通,以引導學生理解、掌握相關內容。
模擬實驗教學能夠為學生營造近乎真實的情境,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內部控制的授課教師應當注重模擬實驗在課程教學中的運用,通過對會計實驗室進行改造與升級、購買相對成熟的內部控制實訓軟件、編寫實訓案例等方式,強化內部控制課程實踐。此外,高校還可以邀請經驗豐富的會計實務人員到學校開設專題講座,分享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與實施的經驗;在符合學校要求的情況下,聘請會計實務人員直接講授內部控制課程的一部分內容,例如理論課由本校教師講授,實踐課由外聘實務專家講授。
內部控制師資培養(yǎng)是保障內部控制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基礎。相對來說,從事內部控制理論與教學研究的教師較少,導致該領域的師資儲備相對短缺,進而影響內部控制課程的教學質量。加強內部控制師資建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高??梢岳煤罴贂r間,組織本校內部控制課程的授課教師到國家會計學院(北京、上海、廈門)進行集中培訓;第二,高校應當依托于學校的實習基地,選送內部控制課程的授課教師到實習單位鍛煉,以提升其實際操作能力和實踐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田莉杰.《內部控制》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會計,2016,(10):209-210.
[2]雷金英,李莉.《內部控制課程》“四位一體”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探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7,(05):121-124.
[3]王李.“內部控制”課程的研究型教學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0,(9):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