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芳
皮劃艇運動是現代奧運會歷史上的熱門運動項目之一,也是各個國家十分重視的奪金熱門項目。奧運會中,皮劃艇項目共產生16枚金牌,歷屆奧運會中,這些金牌大多都被英國、德國等歐洲皮劃艇豪強獲得。從我國皮劃艇項目的發(fā)展來看,我國開展這項運動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盡管發(fā)展過程相對曲折,但總體上的取得了明顯的發(fā)展。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提高以及科學的訓練方法的應用,我國皮劃艇運動員的成績得到了飛速的提升,在部分項目上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皮劃艇運動的普及程度、規(guī)模和運動員儲備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北京奧運會、雅典奧運會,我國的運動員不負眾望,在皮劃艇項目均有金牌入賬,成績喜人。[1]誠然,這些進步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皮劃艇項目上,我國還與歐洲某些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還遠未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所有運動員在倫敦奧運會上折戟沉沙,在皮劃艇運動項目上,我國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
皮劃艇運動是使用無支點的船槳依照一定的規(guī)則進行滑動,以此推動船艇前進,并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抵達終點的一種運動項目。按照目前的奧運會比賽規(guī)則來看,皮艇與劃艇在比賽規(guī)則、距離、場地以及裁判規(guī)則方面都基本一致,所以將其統稱為皮劃艇。
從技術結構與環(huán)境方面來分析,皮劃艇項目需要運動員不斷的做周而復始的周期性運動,運動員需要通過協調力量,使船艇得到前進的動力。整個過程中,動作的要領是將運動員腰部力量通過手臂傳導到漿上,得到船槳的支撐。這個過程中,動作的力量、節(jié)奏以及舒展程度是一個運動員技術優(yōu)劣的重要判斷標準。皮劃艇項目的快節(jié)奏、耐力性與高速度使其除技術、戰(zhàn)術的要求之外,對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耐力久、爆發(fā)力強的運動員更能滿足皮劃艇運動的要求。近些年來,運動相關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訓練器材的提升,使皮劃艇運動員在單純的力量訓練的基礎上,爆發(fā)力與協調性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力量和技術動作能夠協調一致。但不可否認,力量訓練仍是皮劃艇運動訓練的重中之重。在皮劃艇運動訓練的研究實踐過程中,學者雷思金人為,皮劃艇運動必須進行專項的力量訓練,并且與劃槳過程中所用的力的類型相聯系,動作性力量耐力、快速力量與最大力量訓練是皮劃艇項目訓練的關鍵。在前蘇聯體育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中,也同樣人為皮劃艇項目的專項訓練應在耐力、快速性以及最大力量三個方面展開。研究學者宋應華人為,三者的重要性排序應為力量耐力、力量速度以及專項的最大力量。[2]可以看出,在諸多的研究成果中,結論幾乎是一致的。由于皮劃艇運動的代謝特點的特殊性,因此其訓練方法也必須具有一定的專門性。有氧耐力訓練是皮劃艇運動員訓練過程中的重要項目,運動員有氧耐力能力的高低,對比賽的技術與戰(zhàn)術的運用和發(fā)揮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皮劃艇運動訓練所表現出的生理學特點來看,首先皮劃艇運動員的肌肉纖維組成相對特別。一般來說,皮劃艇運動競技對力量持續(xù)性的要求,使肌肉纖維的平衡性顯得尤為重要,因而皮劃艇運動員的快慢肌肉纖維比例為1:1最為理想。因而在訓練過程中,需要提高運動員在乳酸代謝條件下的運動能力??傮w來看,皮劃艇運動是一項有氧與無氧混合的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通過船槳以自身力量客服水的阻力來推動船體前進,無形中增加了運動員的符合強度。國外研究者在對乳酸生成、代謝過程中的研究中發(fā)現,大部分工作肌生成的乳酸在不同的纖維間重新分配,Ⅱa型快肌纖維在收縮時所產生的乳酸不斷的在Ⅰ型慢肌纖維與Ⅱb型快肌纖維中進行氧化。另外,血液中的乳酸在進入毛細血管后,通過血液循環(huán)在其它肌肉中進行氧化和利用,整個過程中的乳酸主要通過有氧氧化來分解,生產為水和二氧化碳。通過這個過程的分析可以發(fā)現,如梭的代謝和消耗仰賴于運動員的有氧代謝水平,所以,皮劃艇運動員有氧代謝水平的提高對提升運動所需的耐力和速度是大有裨益的。
再細化到運動的乳酸代謝特點來分析,血液中的乳酸是通過運動的肌肉細胞透過細胞膜而進入血液的,通過血液進行傳導,是乳酸傳導代謝的主要形式。乳酸主要是骨骼肌來產生的,而乳酸所產生的量是與工作肌的纖維種類運動持續(xù)時間和強度密切相關的。實際上,乳酸的供能速度比有氧氧化高出近一倍,能夠滿足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所需的能量供給的要求。骨骼肌的代謝特點、運動方式、組織組成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運動過程中各部分肌肉的使用強度不同,所產生、消耗的乳酸的量也是不同的。在競技過程中,雖然乳酸供能的整體比例不大,但在大強度的運動中,工作肌的供能比例遠遠高于正常水平。數據顯示,皮劃艇運動員在500到1000米的比賽完成之后,血液中乳酸的濃度會達到11到17.5mol/L。加拿大科學家對皮劃艇運動員的體能負擔與比賽時長的研究顯示,從血液中的乳酸濃度和運動員心率數來看,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生理負擔量達到二者的70%至90%。國內學者馮偉權的研究中得出結論,有氧氧化是消除乳酸的主要途徑,運動過程中的有氧代謝能力增加,因而乳酸的消耗也隨之增加,對肌肉中糖酵解產生供能起到了促進。[3]通過以上的研究可以證實,皮劃艇運動員的訓練需要在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方面雙管齊下,并且,應以有氧訓練為主,以此帶動無氧代謝水平的提升。從能量代謝與人體供能的角度來合理安全訓練符合,提升訓練效果,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從總體上來說,皮劃艇運動是一項以有氧供能主的力量速度耐力性的項目,因此,在具體的訓練中,應注重皮劃艇運動的實際特點,以皮劃艇運動的特征和生理學特性為基礎制定訓練計劃,把握重點,使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
皮劃艇運動在運動特征、生理學特點上都表現出一定的特殊性,在訓練方法上,也不能單純的強調力量上的訓練,應與其它運動的訓練方法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區(qū)分,依據這些特征和特點,進行專項的訓練。
皮劃艇運動訓練與其它運動項目的訓練有所不同,在注重力量訓練與技術訓練的基礎上,應加強對運動員力量持久性和體能的訓練,以提升皮劃艇運動員的競技水平為目標,注重運動員在訓練中各項素質的綜合運用。針對皮劃艇運動的項目特征,施行專門性的力量訓練,主要包括力量快速性、力量持久性以及最大力量三個方面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力量上的專項訓練與實際的皮劃艇運動成績呈正向關系,科學的力量訓練能夠有效的提升皮劃艇運動的成績。因此,針對皮劃艇運動的項目特點和肌肉運用特征、能量代謝特點,采取專門的訓練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根據運動員肌肉代謝的特點,通過血液中乳酸的濃度、最大攝氧量等特征數據客觀的分析運動員的身體狀態(tài)和運動程度,對力量的訓練強度進行準確的監(jiān)控,在進行有氧力量過程中,采取低強度優(yōu)先的原則,控制乳酸代謝量。在進行無氧力量訓練時,提升力量訓練強度,增大乳酸的代謝量。[4]總體而言,科學的利用運動員的生理代謝規(guī)律,合理的安排訓練強度是十分重要的。
皮劃艇運動有氧訓練過程中,應注意對運動強度的控制,合理的訓練強度應使運動員的心率在每分鐘145次到170次之間,這是訓練皮劃艇運動員心肺功能的最佳強度,能夠有效的促進運動肌的供血能力以及吸氧能力。研究結果顯示,心率水平控制在這個范圍之間,能夠使吸氧量達到80%左右,心肌、骨骼肌的毛細血管量極大的增加,運動能力隨之增加。一旦超過這個限度,肌體的耗氧量會下降,無法達到有氧訓練的最佳效果。而一旦低于這個限度,訓練強度達不到要求,無法達到應有的訓練效果。在訓練時間上,應依據運動員的身體狀況在20分鐘至一個小時之間波動,訓練方式上可采用持續(xù)性跑與變速跑,對訓練的強度進行嚴格把控,控制心率在合適的范圍之內。
皮劃艇運動的無氧訓練同樣是不可忽視的,無氧型的訓練在短時間內提升肌肉的強度和持久性十分有效果。無氧型訓練負荷強度的波動范圍在80%到100%之間,一般每次的訓練時間應控制在一到兩分鐘之間。重復性的訓練次數應依據不同運動員的身體狀況來安排,初次訓練的次數可安排到2到3次,對于狀況良好、訓練有素的運動員,可安排3到5次的訓練,次數過少或過多,均達不到最好的訓練效果。每組之間的時間間隔也應該進行嚴格的控制,一般來說,休息實踐以兩分鐘為宜,也可根據訓練的組數恰當的縮短時間間隔,良好的時間間隔的安排,有利于乳酸的代謝,以達到比較良好的訓練效果。
良好的訓練、科學的訓練是運動員競技水平提升、取得良好成績的關鍵。但是,訓練頻率、以及訓練強度都應該嚴格按照人體生理規(guī)律去進行。皮劃艇運動的特點決定了運動員在進行訓練時應著重注意以下問題。首先,在皮劃艇運動訓練計劃的設計中,應嚴格遵循人體的供能特點,對強度進行把控,確保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訓練過程中,應盡量以實際性的比賽為出發(fā)點,使訓練盡量符合實戰(zhàn)的要求,練習動作上應與實際比賽中的動作盡量相似,保證訓練成果能夠在比賽中良好的運用。再次,在注重力量訓練的同時,也應該時刻注意訓練時的動作質量,維持運動員的基本身體狀態(tài)的基礎上,合理的開展訓練計劃,盡量的使訓練動作簡化,使訓練效果達到最大化。最后,專項性的訓練并不是某處肌肉的專門訓練,訓練過程應與皮劃艇項目的實際特點相符合,核心力量訓練的基礎上,也應重視皮劃艇運動員身體整體協調性的訓練,確保核心力量能夠在肌體其它部分力量的支撐下得到有效的發(fā)揮。
皮劃艇運動是水上運動項目的熱門,近年來的關注度持續(xù)增長,已經成為一項家喻戶曉的運動項目。五十多年來,我國皮劃艇項目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得到了明顯的發(fā)展,在奧運會中,也實現了皮劃艇項目零的突破。但是,不得不承認,我國的皮劃艇競技水平還與皮劃艇項目強勢的國家存在明顯的差距,皮劃艇運動員的訓練仍是取得良好成績的關鍵。因此,對皮劃艇運動訓練特征及有效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皮劃艇項目的訓練上,應遵循運動員肌體的代謝規(guī)律,把握訓練強度,有氧訓練與無氧訓練配合進行,全面提升我國皮劃艇運動員的肌肉耐力、速度力量和最大力量,在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支持下,促使我國皮劃艇運動員競技水平的提高,使我國在皮劃艇運動項目上再創(chuàng)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