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景強
6歲是個關節(jié)點,原則上6歲之前兒童不宜練習特定的體育項目,應該以玩耍為主,順其自然,適當引導。
有些人望子成龍,或者認為技多不壓身,喜歡讓孩子及早多學習一些本領,心情可以理解,但原則在那里,例如喜歡乒乓球,也應該6歲以后,等身高增長了,至少在揮拍擊球時肘關節(jié)能在球臺上,這樣在練習過程中也能避免過多的錯誤動作,并降低受傷風險。
6歲以后,孩子本人有意愿,家里也有條件,那應該選擇什么項目呢?這里面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相對沒的選擇,比如家學淵源、父母遺傳、明星影響等等,也就是說孩子就想練習某個項目,或者家長出于某種目的強迫孩子練習某項目,第二種是有的選擇,就是孩子和家長都沒有確定的項目意向,只是想讓孩子練習一個運動項目,本文主要討論的就是這種。
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盡量不要選擇單肢體運動,也叫單側性運動,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這類運動對于學齡前、正處于發(fā)育期的兒童來講有一定的隱患,比如羽毛球右手持拍容易造成右上肢畸形發(fā)育。所以,學齡前孩子練習運動項目時要注意能全面鍛煉身體,防止單側發(fā)展。如果確實喜歡而選擇了單肢體項目,在練習的過程中,就要注意全身動作的均衡、協(xié)調發(fā)展。即便6歲后可以選擇運動項目了,也應穿插游戲,專業(yè)的訓練最好在12歲以后進行。記住,更重要的一點是選擇一個專業(yè)的入門教練。
6歲之前,家長帶孩子鍛煉時應注意以下原則。之所以強調6歲之前,也就是學齡前,是因為兒童上小學后就會有專門的體育老師帶著玩耍。而學齡前除了在幼兒園,孩子基本還是和家長在一起的時間更多些。
家長帶孩子鍛煉的時候應注意,首先要確保玩耍的場地要安全,迅速查看是否有不安全因素,比如新挖的坑、附近沒拴繩的狗、機動車可能通過的路線、一些器材的安全性等等。其中,器材的安全性一是指器材本身的安全性,二是指使用方法的安全性。其次,玩的項目要有花樣,或者說變化,因為兒童運動能力訓練主要包括跑、跳、投三種,如果你帶了個球,不能只讓孩子去扔(投),還應該扔遠了讓孩子去追(跑),拋起來讓孩子去夠(跳)。其他玩具或者器材的使用以此類推,記住這三類能力要均衡發(fā)展。
兒童運動或玩耍,安全是第一位的,家長或者教練老師應時時注意、貫穿始終。但切忌不停地對孩子喊“注意安全”,也不要隨時叫停。這樣會影響兒童玩?;蜻\動的流暢性,也會給孩子留下陰影,導致做事顧慮重重、畏首畏尾,甚至厭煩。理想的做法是委婉地提示及正確的示范。另外,近些年,針對兒童的訓練營、社區(qū)比賽也多起來,可以選擇有資質、口碑好的活動參加,家長也可以借機學習一些先進的育兒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