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永剛 花晨
清代乾隆年間,社會相對穩(wěn)定,市場逐漸繁榮。北京城中有一個叫孫振蘭的游方道士,和其他鈴醫(yī)一樣,走街串巷,為市民看病用藥。多年下來,他依靠省吃儉用,終于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左右,在京城前門大街鮮魚口胡同里長巷頭條北口置了一間鋪房,掛上“長春堂”招牌,正式開辦了一座前店后坊的中醫(yī)藥堂。
到了光緒十四年(1888年),店鋪傳到孫振蘭后代孫三明手中。孫三明也像其祖爺爺一樣,在房山一座道觀里皈依道門,成為一名“火居道士”,人們稱他為孫老道。孫三明雖然皈依道門,但對搞醫(yī)藥傳承祖業(yè)還是十分熱心的,他很想在祖?zhèn)鞯穆勊幓A上再搞出些名堂。孫三明經(jīng)常出入廟宇道觀,一天,他在道觀中行走,猛然嗅到一股芬芳的香味,觸動到他的靈感。他想,如果能把祖?zhèn)鞯穆勊幾兂捎腥绱朔曳嘉兜南闼?,銷路不是會更好嗎?他把這種炷香研碎成粉末,但粉末的氣味并不好聞。他苦苦思索,找到在京城川田醫(yī)院工作的華人藥師蔡希良,向他請教。蔡藥師幾經(jīng)試驗,在炷香末中加入各種藥物,包括他家祖?zhèn)鞯乃幏?,薄荷、冰片、朱砂、麝香等,并加入甘油,終于成功制成一種氣味芬芳的聞藥,很符合孫三明的要求,民眾也樂意接受,反響很好。但炷香原料的配方他們?nèi)匀徊恢?,還得依靠大柵欄云香閣香蠟鋪提供。為了生產(chǎn)這種香型的聞藥,孫三明只得花高價從云香閣購買炷香原料,這樣的買賣延續(xù)了10年。
孫三明給他的新聞香藥取名為“辟瘟散”。1924年,孫老道經(jīng)過大量工作,終于以500塊銀元的代價買通云香閣制香工人楊山,楊山帶著兩個徒弟到“長春堂”來,制出了香料,在楊山的精心配制下,“辟瘟散”的質(zhì)量又有了新的提高。
“辟瘟散”味香、性涼,具有祛瘟消暑的功效,這種藥裝在一個錫制的八卦形的小盒子里,打開盒蓋,用指頭蘸一點,往鼻孔一揉,深吸一口氣,一股清涼氣息由鼻而入,沁入肺腑。此藥也可以用水沖服,辟暑解穢。“辟瘟散”的香料中含有檀香、木香、白芷、姜黃、麝香等中藥,加上原來的基質(zhì),這些藥分別具有行氣止痛、芳香開竅、清心醒腦、辟穢解毒、祛濕排膿、安神解暑等功效,其廣告上還寫著可治霍亂吐瀉、暈車暈船、飲酒過度、口舌生瘡、風火牙痛、蝎蜇蟲咬等病癥,十分吸引人。
當時民生凋敝,醫(yī)衛(wèi)條件極差,廣大百姓根本看不起病,這個“辟瘟散”名氣大,價格還便宜,幾個銅板就可以買一盒,深受百姓歡迎。當時京城的街頭就流傳過這樣的歌謠:“暑熱天,你別慌,去買暑藥長春堂,抹進鼻孔通心腑,消暑祛火保安康?!?/p>
在“辟瘟散”銷售初期,日本人依仗他們與奉系軍閥的特殊關(guān)系,將他們的東洋貨拼命傾銷到中國,尤其是北方的商品市場,當時日本的祛暑藥“仁丹”和“寶丹”的大幅廣告貼滿了大街小巷,大店小店都可以買到這些東洋丹藥。孫老道看到滿眼的日本廣告,十分生氣,心想你們這些暑藥比我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你們能賣得火,我可以比你們更火。為了和日本東洋貨競爭,孫老道和楊山、蔡藥師等人商量,將原來的“辟瘟散”再進行改進,原來只有一種規(guī)格,就是祛暑辟瘟,現(xiàn)在開發(fā)成了紫、綠、黃、白四種規(guī)格。紫色的藥劑側(cè)重祛除熱感;綠色的藥劑側(cè)重祛濕除邪;黃色藥劑側(cè)重防治瘡瘍;白色藥劑側(cè)重防暑辟穢。新藥可以針對不同癥狀的病人使用不同品質(zhì)的藥劑,且療效更顯著,民眾更加追捧。
在帝國主義侵略和大小軍閥的連年混戰(zhàn)中,中國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醫(yī)療條件十分落后。20世紀二三十年代,華北一帶幾乎每年都有霍亂發(fā)生。人們在發(fā)病時,缺醫(yī)少藥,手中只有這些價格便宜的“辟瘟散”,情急之下,就將幾盒“辟瘟散”用水沖服下去,不少人就減輕了癥狀,甚至有人居然很快就痊愈了。這個消息像春風化雨般迅速傳遍民間,人們紛紛沖向周圍的大小店堂購買“辟瘟散”,各店鋪火速向批發(fā)商要貨,一時間,中國北方幾個省銷售“辟瘟散”火了,各地催貨的訂單像雪片一樣飛向長春堂,長春堂一年幾度招兵買馬,擴大店面,工人們連夜加班都忙不過來?!氨傥辽ⅰ辈粌H占領了中國市場,還出口到泰國、印度尼西亞、緬甸等國家。日本的東洋藥丹的老板們望著長春堂蒸蒸日上的“辟瘟散”,無可奈何地說:“這個孫老道好像是中了什么邪了,辟瘟散賣得這么火,我們只能甘拜下風了?!?/p>
1926年孫老道病故,他唯一的兒子自幼貪圖安逸,好吃懶做,孫家只好將孫老道的外侄、長春堂的經(jīng)理助理張子余聘為經(jīng)理,總管長春堂的全部業(yè)務。張子余為人精明,頭腦靈活,他除了精通業(yè)務外,還特別善于交際。他一方面著力擴大店里中藥材和膏散丸丹的品種、數(shù)量,還不斷提高質(zhì)量;另一方面運用各種渠道和各種手段,積極宣傳,推廣長春堂的特色藥品——尤其是“辟瘟散”的銷售,使得長春堂的生意比過去更加興隆。
“七七事變”以后,北平淪陷,日本兵及其漢奸走狗到處橫沖直撞,屠殺、迫害中國人民。日本東洋藥丹的老板乘機打壓長春堂。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長春堂才逐漸恢復元氣,重振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