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敏 胡維娜
(新疆五家渠市第六師醫(yī)院 新疆 五家渠 831300)
心內科是各級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為診療心血管疾病而專門設置的一個臨床科室,收治的疾病包括心絞痛、高血壓、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齊、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1]。高血壓是當前我國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患者以老年人群為主,但近些年來發(fā)病人群低齡化趨勢尤為明顯。服用降壓藥是治療高血壓的主流手段,并且隨著醫(yī)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降壓藥物種類日益多樣。鑒于此,本次研究圍繞心內科病房抗高血壓藥的應用展開分析,內容如下。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新疆五家渠農六師醫(yī)院心內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壓患者分為利尿劑組、β受體阻滯劑組、鈣離子拮抗劑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組、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組各20例。利尿劑組中男11例、女9例;年齡48歲~68歲,平均年齡(58.22±1.10)歲;病程時間2.0年~5年,平均病程(3.20±0.22)年。β受體阻滯劑組中男12例、女8例;年齡46歲~68歲,平均年齡(58.20±1.11)歲;病程時間1.8年~5年,平均病程(3.21±0.21)年。鈣離子拮抗劑組中男13例、女7例;年齡47歲~68歲,平均年齡(58.23±1.10)歲;病程時間1.7年~5年,平均病程(3.20±0.23)年。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組中男14例、女6例;年齡45歲~68歲,平均年齡(58.18±1.08)歲;病程時間1.5年~5年,平均病程(3.17±0.23)年。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組中男10例、女10例;年齡50歲~68歲,平均年齡(58.19±1.09)歲;病程時間1.7年~5年,平均病程(3.15±0.24)年。納入標準:(1)經臨床診斷均為原發(fā)性高血壓者;(2)無上述藥物過敏史或禁忌者。排除標準:(1)嚴重精神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者;(2)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者。五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可分組比對。
五組患者用藥治療時間均為4周,利尿劑組口服螺內酯片40mg/d~80mg/d;β受體阻滯劑組口服美托洛爾片100mg/d~200mg/d,分早晚兩次服用;鈣離子拮抗劑組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30mg/次,1次/d;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組口服氨氯地平貝那普利片2.5mg1次~10mg1次,1次/d;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組口服25mg/次、1次/d。
選取收縮壓、舒張壓作為觀察指標,采用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MC-6800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儀測定。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五組患者血壓無明顯差異,治療后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心內科病房抗高血壓藥應用效果比較(±s,mmHg)
表 心內科病房抗高血壓藥應用效果比較(±s,mmHg)
收縮壓 舒張壓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組別利尿劑組(n=20) 155.33±1.27 135.19±1.11 100.28±1.22 86.00±1.10 β受體阻滯劑組(n=20) 155.35±1.25 135.07±1.13 100.30±1.20 85.97±1.13鈣離子拮抗劑組(n=20) 155.40±1.22 134.08±1.12 100.29±1.21 86.20±1.18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組(n=20)155.38±1.20 134.10±1.10 100.26±1.24 86.10±1.10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組(n=20)155.36±1.24 133.45±1.05 100.27±1.23 85.22±1.08 t 1.004 1.124 1.002 1.130 P 0.996 0.865 0.998 0.862
引發(fā)高血壓的病因多樣,并且患者普遍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傷,甚者危及其生命安全,所以控制血壓顯得尤為重要。當前臨床常用的降壓藥物種類多樣,總體上可以分為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五大類且均能夠收獲較為理想的降壓效果。本次研究中五組患者治療前收縮壓、舒張壓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經過為期4周治療后各指標數值均明顯下降,但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在五種降壓藥物中取得的降壓效果最佳。原因在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能夠阻斷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的激活,繼而促使血管舒張、減少血管升壓素分泌、提高醛固酮合成效率,綜合作用下取得理想的降壓效果[2]。利尿劑則可以通過提高高血壓患者體內鈉和水排出量,降低細胞外液和血容量,并且可降低血管對收縮血管物質的反應程度以及周圍血管阻力以實現降壓的目的[3]。β受體阻滯劑則可以通過阻滯心臟阻滯的β受體、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以及中樞神經系統、重建壓力感受器等方式促使血壓維持在正常范圍之內[4]。鈣離子拮抗劑可使得鈣離子通過細胞膜上的鈣通道的數量減少、心肌收縮力減弱、心率降低、血壓下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主要利用抑制血管緊張素I轉化為血管緊張素Ⅱ,降低后者的生成量,繼而切斷血壓升高的作用鏈,降低血壓[5]。
在上述五大類降壓藥物中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降壓效果最佳,但也是所有藥物中價格最高的,因而難以被所有高血壓患者承受,成為限制其臨床推廣使用的重要因素。利尿劑價格低廉,亦是當前臨床治療高血壓的基礎藥物,在臨床中使用頻率最高。β受體阻滯劑雖然起效快,但持續(xù)作用時間相對較短,患者用藥劑量較大。鈣離子拮抗劑降壓幅度相對較強且受個體因素影響較小,尤為適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治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對于降低高血壓患者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有著顯著的效果,且能夠對心臟、大腦、腎臟等大器官形成保護。由于上述五大類降壓藥物有著不同的作用機理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因而在臨床使用中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以及本地區(qū)實際情況合理選用,以促使高血壓患者收獲最佳的降壓效果。
綜上所述,心內科病房五類抗高血壓藥(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均能夠取得理想的降壓效果。
[1]冉琴.簡述心內科五類抗高血壓藥物的臨床應用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15):106-107.
[2]劉大聯.心內科五類抗高血壓藥物的臨床探討[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0):93-94.
[3]周之征,張若斌.心內科五類抗高血壓藥物的臨床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84):187-188.
[4]翟新程.心內科五類抗高血壓藥物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2):6379+6382.
[5]牛偉東.心內科五類抗高血壓藥物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2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