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斕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610064)
對外漢語教學是語言教學,根本任務(wù)是教漢語,目的在于讓學習者掌握漢語這一交際工具;其次,對外漢語教學是第二語言教學,這就與母語教學即語文教學不完全相同;最后,它是針對外國人,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漢語是其主要教學內(nèi)容,同時教學中又必須對教學對象的文化背景因素加以考慮重視。本文主要是指在海外針對漢語初級水平學習者的漢語教學。
從事海外初級漢語教學的教師,很多還是新手教師,科學規(guī)范自己的課堂語言對他們來講是一門必修課。但部分教師們,尤其是新手教師們,在剛從事教學的前期,具有對外漢語新手教師語言的代表性特點,同時其課堂語言往往存在一些紕漏。那么,根據(jù)筆者的親身實踐與觀察,總結(jié)了在海外教授初級漢語教學的新手教師課堂語言的主要特點。
漢語教學中,課堂語言既是教學手段,又是教學內(nèi)容。尤其是對非目的語環(huán)境的學習者而言,直接接觸到的最多的目的語來源便是教師的課堂語言。但實際上,從事海外教學的教師,大部分是新手志愿者教師,他們有著較為豐富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在進行教學時,尤其在教學的前期,這部分教師還處于不斷調(diào)整教學實踐的狀態(tài),其課堂語言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沒有完整地形成一整套固定簡單的課堂指令,還會不自覺地加入超綱詞、口頭禪、網(wǎng)絡(luò)用語等語言成分。隨著教學的逐步深入,經(jīng)驗的逐步積累,在教學的中后期,教師才能形成科學規(guī)范的課堂指令,并學會對自己的不規(guī)范的語言成分進行管控,但這個時候,離教師任期結(jié)束也不遠了。往往學生的學習在習慣了教師課堂語言,正漸入佳境的階段時,卻隨著教師的換任而又停滯或者后退。
這一特性是對外漢語課堂語言多少都會有的。在教學對象是初級階段時尤為明顯。初級階段的學習者,由于掌握的目的語知識較少,零散未成系統(tǒng),表達與理解的能力不高。教師課堂語言也會相應受到許多限制,整個課堂只能使用簡單的漢語詞匯、單句等,甚至有時還需要借助學習者的母語來進行教學。部分海外教師受制于此,為了方便表達,簡化課前準備,就大量地使用語法翻譯法,過度依賴于學習者母語來做講解。這一階段的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求也比較高,教師既要保持一定量的有效的語言輸入,又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對輸入的課堂語言進行管控。
海外教師教學初級漢語時,大部分的學習者是未成年人。海外教師,尤其是新手志愿者教師,在針對未成年人教學時,由于經(jīng)驗和能力的欠缺,有時會出現(xiàn)語言不得體的表現(xiàn),不符合漢語教師的身份,嚴重的還引起師生之間的矛盾等。比如,在學生犯錯時,教師直接說出了“真是的!”這類的詞語,比如,在學生調(diào)皮搗亂秩序的時候,教師生氣之下,口不擇言地說出諸如“老師不喜歡你了”這種句子。一些簡單的詞句,學生完全會聽懂,如果學生水平差,他聽不懂詞句,但從教師的表情等都可以看出教師表達的意思,這會深深打擊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甚至讓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漢語產(chǎn)生抵觸情緒。
在海外進行初級漢語的教學時,教學對象大多是未成年人。這一類的教學對象,受教育的方式是豐富多樣、靈活有趣的。教師們?yōu)榱诉m應海外學生的特點,通常在課堂上會使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在講授知識的同時,還會設(shè)計豐富多樣的練習與活動方式。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達到跨文化交際目的,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師的課堂語言呈現(xiàn)出了鮮明的豐富多樣性。除了漢語和學習者的母語以外,還有著各種夸張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身體姿態(tài)等體態(tài)語,以及其他教學手段作輔助。
結(jié)合課堂語言的特點,為了使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更好地進行,教師應當注意使用采取一些有效的語言策略。
漢語初級階段的學習者,掌握的目的語知識有限,并不具備辨別出其對錯的水平和能力,對教師的課堂語言通常會來者不拒,一一接受。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不管是課堂指令,教學內(nèi)容,還是教師每一句的講解語言,教師都應當在課前精心準備,有所規(guī)劃,符合漢語初級學習者的漢語水平和理解能力,而不是毫無準備地臨時發(fā)揮。沒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積累,臨時發(fā)揮的結(jié)果往往是不能很好地讓學習者實現(xiàn)學習目標。另外,教師可以在正式教學之前,就制定好清晰簡明地課堂指令,在每一節(jié)課堂都使用,這讓學生很快就能接受和理解教師的課堂指令與程序。
教師的課堂語言具有示范作用,尤其是海外漢語教師的課堂語言,是學習者最主要的目的語輸入來源,更應當是規(guī)范準確的。首先,教師應使用標準普通話,語音語調(diào)應標準無誤,以減少學生學習效仿中的錯誤與偏誤。其次,無論是板書,還是教學道具如卡片等,上面的字形字體都應當工整清晰,方便學習者的認讀與模仿。最后,教師的知識體系,必須掌握得準確透徹。無論是詞語、句型句法,還是語法、語用,都應符合漢語初級學習階段的接受程度。
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有時在講解知識點的時候,可以靈活地將知識點與當下的課堂相聯(lián)系。比如,在教學形容詞時,除了使用多媒體、單詞卡,還可以與教室里的實物、學生、教師的實時情況聯(lián)系起來,舉出各種例子,這對促進學生理解與接受,活躍課堂氣氛等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之前,教師做好了一系列的教學準備與活動安排,但在實際教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各種突發(fā)狀況。此時,教師應當能即時做出應對,語言方面也應及時做出調(diào)整,能隨機應變。比如,課堂上出現(xiàn)學生忘記舊知識點的情況,阻礙了教師原本的教學計劃,那么這時,教師可以采用同義替換,行為表演,或是打趣等幽默性等方式提醒,避免出現(xiàn)氣氛變僵硬的狀況。
教學中,考慮到學習者的進步,教師的語言也應當適應學習者不斷提高的水平而變,在符合學生水平與“i+1”原則的同時,教師的課堂語言也要不斷加以調(diào)整,增加詞匯與句子的長度與難度,增加語法語用的深度,不要一味只求簡單方便而停留在最初的語言輸入的結(jié)構(gòu)和難度上。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應做到言之有度。教師進行教學時,有時為了表達方便,會使用學習者的母語輔助教學。但過度依賴于學習者的母語,這不利于學生的目的語學習,不能建立起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教師應當盡量地多使用漢語。
同時,教師還應使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學生難免會犯錯誤,如果犯錯誤的原因很簡單,比如,口誤,或者語音讀錯等,教師是可以進行語言師范與糾正的。如果原因涉及到復雜的語法語用問題,是不好解釋的,此時,教師就應當采取巧妙回避的方法,暫時先不說錯誤的原因,直接糾正出錯誤之處,一方面給學生自主思考空間;一方面避免出現(xiàn)越解釋越復雜的局面,阻礙正常教學。當然,教師還可以使用其他多樣的方法來解決,比如直接用同義的詞匯替代,直接用卡片提示,行為表演提示等方式。
當課堂上出現(xiàn)學生之間的沖突,師生之間的矛盾情況時,教師應當管控好自己的語言和情緒,采取正確恰當?shù)恼Z言和管理方式,不能出現(xiàn)明顯偏袒性的言語行為,或者口不擇言地說出一些不得體的表達。在課堂上,在各種狀況下,什么時候該說,說什么,怎么說,教師都應心中有數(shù),言之有度。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語言,是不同于日常所用語言的教師專有的教學語言。對外漢語的課堂語言更是具有其獨特之處。研究其主要特點,并采用有效的語言策略,來組織編排課堂語言,對對外漢語的課堂教學有著積極作用。對外漢語的教師,也應不斷培養(yǎng)與提高課堂語言的組織與表達能力,提升語言素養(yǎng),拓寬其他方面的能力以輔助課堂教學,幫助課堂教學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