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選擇輸液治療的人會發(fā)現(xiàn)拔針后自己的手背瘀青,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王虹虹解釋:“這和按壓方法不當有關系。瘀青在臨床當中也可以稱為瘀斑,它多數(shù)與外傷或穿刺有關,主要是由于皮下的毛細血管或小血管出血,瘀積到皮下組織而造成?!?/p>
原來手背的瘀青,是由于皮下出血導致的。但是有時候,我們明明已經(jīng)按壓到?jīng)]有血液滲出了,為什么還是會出現(xiàn)瘀青呢?
穿刺過程當中主要是有兩個所謂的“針眼”,一個在皮膚表面,我們能看到針眼;再一個,就是血管穿刺進針的針眼。我們往往是把皮膚上的針眼按壓了,但是血管上的針眼沒有按壓,或者按壓的時間不夠,因此造成瘀青。
專家提醒,針頭進入皮膚后會在皮下潛行一段距離后才進入血管,因此出血點是因人而異的。那么,既然要讓兩個出血點都止血,是不是按壓的面積和力度越大越好呢?
不是。按壓力度過輕或過重,都不利于傷口的愈合。如果力度過大,會使病人感覺到穿刺部位疼痛,并阻斷局部的靜脈血回流;過輕又達不到止血的目的。所以按壓的力度一定要是均勻的。按照我們臨床的經(jīng)驗,應當是手指的甲床微微發(fā)紅,同時按壓的部位不變形,這種力度就比較合適。那么,正確的按壓方法應該如何呢?
一般來說,用三指法和拇指法依從度是最高的。輸液結束,護士把針拔除之后,會留一條帶棉紗的小方紗輸液貼蓋在針眼處,然后讓病人用他的三個手指,在方紗上方一到三公分的位置按壓下去。
按壓的時間,大概是三到五分鐘,如果遇到一些老年人,尤其是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者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藥的病人時,按壓時間需要增加到十分鐘以上,并且在按壓過程當中不要間斷。此外,專家還告訴我們,如果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瘀青腫脹的情況,可以在24小時后用毛巾熱敷,加速血液循環(huán),幫助瘀血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