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蔚鈺 華明玲
(西南科技大學,四川 綿陽 621010)
在沒有聽過他的音樂會之前,對鄧泰山的名字始終是個謎。因為,有太多的音樂家聞名于世,且能找到相輔的許多資料,而鄧泰山這個名字卻感到十分陌生。鄧泰山,出生于二十世紀戰(zhàn)火紛飛的越南,由母親啟蒙鋼琴,當時越南正處于國家分裂之時,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放棄音樂,而在防空洞里練琴,一直到1974年在知名俄羅斯鋼琴家卡茲于越南巡演時被發(fā)掘,隨即推薦前往莫斯科音樂學院就讀。并在1980年第十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奪得冠軍。在當時那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中,鄧泰山依然熱愛鋼琴,成為亞洲史上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鋼琴家。愛迪生所說的“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鄧泰山印證了這種說法。
然而雖找到了相關的資料,但與其他較活躍的鋼琴家比起來還有許多差距,且在2000年,僅18歲的中國青年鋼琴家李云迪也獲得了肖邦國際比賽的冠軍,對于鄧泰山的諸多好評便產(chǎn)生了懷疑。
當真正坐在音樂廳中,看到一身黑西服,個子不高,留著小胡子,帶著一副普通的黑框眼鏡的鄧泰山,沒有過多與臺下聽眾進行互動,深鞠一躬,坐在琴凳上,先是右腳輕輕踩下踏板,手指接觸到琴鍵的一瞬間,讓人深深感受到音樂的美妙,也足以顯示其高超的演奏能力。
雖然鄧泰山以演奏肖邦的鋼琴曲為主,但并沒有以此開頭。而是首先演奏了舒伯特的鋼琴曲。分別是作品915號的《c小調快板》和作品170.D.790號的《十二首德國舞曲》。我國著名鋼琴家殷承宗曾經(jīng)在采訪時說過:“其實有很多藝術家都會在年輕的時候喜歡李斯特、肖邦的音樂,而舒伯特的音樂毫無掩飾,完全表現(xiàn)了他想表達的意思。所以有很多人在年紀大了反而會喜歡這種純粹的音樂?!编囂┥娇赡芤嗳绱恕J娌氐摹禼小調快板》,誕生在貝多芬已到垂暮之年并將撒手人寰之時,可以說是為了貝多芬的葬禮而作,深沉而肅穆,似是在對著風雪唱著悲歌,但又對未來充滿希望,因為已經(jīng)歷經(jīng)悲歡離合,看透世間煩惱,便能帶著純潔的笑容迎接下一縷陽光。悲傷至極中又帶著希望的情感被鄧泰山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無論是左右手的卡農(nóng)式模仿、樂曲中微妙的陽光般溫暖的感覺以及對“極弱奏”的把握都讓聽眾仿佛感受到舒伯特內(nèi)心非常真摯的感情。而后鄧泰山演奏的的《十二首德國舞曲》,十分的連貫并賦予歌唱性,右手常是三度和六度的雙音,位于高聲部的音總是能柔和地凸顯,層次分明。左手是典型的圓舞曲伴奏,讓人沉浸其中,翩翩起舞。
隨后,演奏了最令人期待的肖邦的鋼琴曲。分別是作品60號的升F大調《船歌》和作品22號的《流暢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其中的剛柔并濟,靜謐而不浮躁,深邃而不沉悶,細膩而不造作,達到完美的平衡,風格自成一派而得其精髓。作這首《船歌》,是肖邦作的唯一一首船歌,然而這并不是傳統(tǒng)船歌6/8拍的拍子,而是變?yōu)?2/8拍,強拍放在第一拍及和第七拍,弱拍放在第四拍及第十拍,旋律被拉長,而更加的流暢。鄧泰山在演奏時似乎又重現(xiàn)了當時肖邦即將與喬治·桑分開時內(nèi)心的孤獨和惆悵。而另一首《流暢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鄧泰山通過極精妙的觸鍵方式,以及踏板的靈活運用,表現(xiàn)出了1830年巴黎特有的優(yōu)雅氣質,清新而典雅。不愧于著名鋼琴家傅聰所說“鄧泰山是世界上少數(shù)能真正理解肖邦語言的鋼琴家之一?!?/p>
中場休息后,鄧泰山演奏了波蘭鋼琴家、作曲家和指揮家帕德雷夫斯基的作品16-2號的降G大調《旋律》、作品16-1號的降A大調《傳說》、作品16-4號的降B大調《夜曲》、作品14-1號的G大調《小步舞曲》和作品5-3號的降B大調《克拉克維克》。帕德雷夫斯基當時也處于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生于莫斯科,在1939年從德國納粹集中營逃出,移居華沙。華沙起義時,在街壘戰(zhàn)爭中犧牲。他的大部分譜稿被燒毀,幸存的少數(shù)作品結構十分嚴謹,具有浪漫派風格。相似的遭遇,總是能引起共鳴,也能讓聽眾融入其中。
最后一首是李斯特的《諾瑪回憶錄》,選自貝里尼歌劇《諾瑪》。這首鋼琴曲被認為是“世界十大最難彈奏鋼琴曲”之一,技巧艱深、篇幅及音色恢宏磅礴以及情感跌宕起伏,而把這首曲子作為壓臺曲目,不禁讓人擔心鄧泰山的體力和精力是否能堅持?。〉嬲葑鄷r是讓人震撼的,鄧泰山完美地表現(xiàn)出了李斯特所具有的恢宏大氣和富足的歌唱性,均勻而有力,快速而清析,直到最后一個音落下與抬起的完成,現(xiàn)場爆發(fā)出了極熱烈的掌聲,鄧泰山在琴凳上足足坐了幾分鐘,才起身向聽眾深深鞠了一躬,足以見得演奏這首鋼琴曲所需要花費的巨大體力,在場的所有人都被深深震撼了,這才是真正的大師!
在聽眾們熱烈的喝彩聲和鼓掌聲中,鄧泰山加演了肖邦的作品op.34,no.2號的A小調《圓舞曲》和作品op.7,no.3號的f小調《瑪祖卡》,肖邦的音樂語言再次被完美解讀出來。
這是我第一次聽鄧泰山的獨奏音樂會,也是難得的一次大師級的獨奏音樂會。他在演奏的時候不僅遵從于作曲家本身的意愿與特定的意境,而且融入自己的風格。演奏上不夸張,僅僅是沉醉于音樂本身,這種對于演奏和音樂的態(tài)度令我敬佩,也值得我學習。鄧泰山在中國的鋼琴獨奏音樂會的巡演還在繼續(xù),更多的人也會由不了解到欣賞到感到無比的震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