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宗強 廣西師范大學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許多家長都為孩子報名參加了業(yè)余音樂學習,如鋼琴班、歌唱班、其他樂器班等,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音樂學習對孩子的認知能力有著積極影響,可以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因此,音樂訓練變成提升音樂認知能力的一種手段。
基礎認知能力包括語言能力、空間能力和數(shù)學能力,筆者分別從這三方面對基礎認知能力和音樂訓練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
一些學者認為,將受過音樂訓練的兒童和未受過音樂訓練的兒童進行比較,在語音意識測驗中,受過音樂訓練的兒童比未受過音樂訓練的兒童獲得的成績更高。受過音樂訓練的兒童對一些音符的起始時間以及變異和加工可以引出波幅。學前兒童在音樂訓練方面的時間和腦干語音的編碼也存在正比關系。通過這些研究人們認為,越早接受音樂訓練越能夠快速改變兒童的聽覺能力,這種改變有可能是永久性的。假如在噪音很強烈的情況下,音樂訓練對腦干語言的編碼也會在中老年人、青年人和學齡兒童中得到有效驗證。
音樂訓練對語言知覺有促進作用。有學者認為,經(jīng)過20周音樂方面的訓練,在閱讀方面有缺陷的兒童的語言意識能力明顯提高。有研究者將41位學前兒童隨機分配到音樂、語言和運動訓練的三個小組里,經(jīng)過15周的相關訓練后,其中,語言訓練組的兒童在語音意識測驗上的成績沒有提升。與此同時,音樂訓練組在成績上有顯著提高。此項研究表明,在語音知覺方面,音樂訓練能夠提高兒童的語音意識。音樂訓練對于語言知覺的作用也得到了其他研究的驗證。
空間能力,指人類在轉換、提取、保持與產(chǎn)生視覺方面的表象時所產(chǎn)生的能力。這是由空間的視覺化和空間定位能力構成的??臻g的視覺化指在頭腦中對物體或圖形進行翻轉、操作或者旋轉的能力。
對于空間定位能力方面的測驗主要可以通過方向感、迷宮的測驗、卡片的旋轉等來實現(xiàn)。對120名兒童的空間關系加工和音樂能力的影響進行考察,將兒童分為三個小組,第一組是有音樂天賦、能進行即興表演的兒童。第二組是有音面天賦,但是不能即興表演的兒童。第三組是缺乏音樂天賦的兒童。對這三組兒童進行為期一年的測驗,次年,對于所有兒童的能力進行測試。第一次測試后,三個小組沒有發(fā)現(xiàn)特別明顯的差異,但第二次測試后,第一組和第二組兒童的空間關系測驗成績明顯高于第三組。這就證明了,空間關系的加工和音樂訓練沒有直接關系,但是音樂創(chuàng)造力卻影響著個體對空間關系的加工能力。
數(shù)學和音樂的關系在很久之前就曾被人們研究過。在古希臘,畢達哥拉斯提出:音程和諧性和音樂的節(jié)奏、節(jié)拍能體現(xiàn)出了數(shù)學的邏輯關系。例如,全音符能夠分為兩個的二分音符,也就是四個四分音符,十六個八分音符。相關研究也證明了,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和音樂訓練是成正比的。將接受音樂訓練的學生和沒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學生進行對比,結果表明,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學生不但對于數(shù)學概念的理解能力更強,數(shù)學測試分數(shù)也更高。這些差異獲得了腦成像的研究結果支持。
對61位兒童進行一段時間的音樂訓練后,能發(fā)現(xiàn)這些兒童的數(shù)學成績得到了顯著提高。之后再對小學生進行一年的音樂訓練,發(fā)現(xiàn)接受過聲樂訓練的學生比未接受聲樂訓練的學生的數(shù)學測驗成績要高。
以上研究表明,基礎認知能力和音樂訓練之間存在著一定聯(lián)系。
人們在基礎認知能力與音樂訓練的關系上已有相關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一結果對我們理解音樂訓練對認知能力的效應提供了基礎。但是,這些研究只說明認知能力與音樂訓練之間存在一定聯(lián)系,并不能闡述兩者的關系。所以,在未來進行相關研究時,應該加強對此領域的研究。如此一來,才能厘清認知能力和音樂訓練間的關系,為音樂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