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華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美術社團是值得關注的民國時期美術發(fā)展現(xiàn)象,幾十年內全國出現(xiàn)近百個美術團體,可謂流派紛呈、畫派林立。每個社團人數(shù)有幾人至幾百人不等,存在時間從一年到幾十年。多數(shù)社團都有藝術探索的目標和定期展覽的規(guī)定,在社會上起到推動美術傳播、普及美育的作用。由于地處邊疆、專業(yè)畫家不多、交流阻隔等原因,民國初期,云南鮮有在社會上產(chǎn)生巨大影響力的美術社團,直到1937年麗江出現(xiàn)“雪社”,這種狀況才被改變。
麗江是“蜀身毒道”和“茶馬古道”的必經(jīng)之地,擁有多種文化交流的地理位置優(yōu)勢。元代開始在麗江設學,明清時期統(tǒng)治麗江的木氏家族更是推崇學習漢文化?!巴了灸驹錾茣?、愛國畫,與中原書畫家董其昌等交往甚密,還喜歡收集珍藏歷代名家書畫作品,并邀請漢族、藏族、白族、回族畫家來麗江繪制白沙等地寺廟宮觀的宗教壁畫。清雍正元年(1723年),麗江‘改土歸流’后,中下層人士研習書畫者漸多。[1]”漢文化書畫同源,讀書人中多有繪畫能手,如清朝道光丁酉科(1837年)舉人,納西族畫家王錫桐善畫山水花鳥,所畫白菜比較出名,人送雅號“王白菜”。清末張文湛在麗江開館授學后,麗江畫家逐漸增多。有些麗江人還通過購買內地名家字畫和畫冊揣摩自學,或到內地游學,提高書畫技藝。至20世紀30年代,趙槐卿、黃穆侯、方儒林、方貞元、李拔、李志明、和溢、李荃、賴敬平、和鏡明、桑文浩、木桐、習樹人、和志堅等老、中、青三代畫家隊伍逐漸形成,涌現(xiàn)出張文湛、王履清、和志堅、周霖等出類拔萃的畫家。
1937年秋,日本侵略者進襲云南,周霖在麗江中學輔導師生繪制抗日宣傳畫,苦于師生普遍缺乏繪畫基礎和經(jīng)驗。他請和志鈞、和志堅、桑文浩、和緝熙等麗江書畫界友人攀登玉龍雪山,途中討論繪畫界應該如何為國出力。麗江教育局督學桑文浩提出建立一個麗江抗日宣傳隊,和鏡明則建議組織一個畫會(社),大家討論后采納和鏡明的意見,推舉和志鈞為社長,于登山之日宣告美術團體成立。周霖將畫會定名“雪社”,“雪”代表玉龍雪山,“社”表明是繪畫團體?!把┥纭钡淖畛醭蓡T有和志鈞、和志堅、周霖、和緝熙、桑文浩、木楠、木桐、賴敬平、涂紹奎等十多人,全部是納西族人?!把┥纭庇泄P會、觀摩講座、繪制宣傳畫等活動,但不像內地美術社團那樣通過學術展覽表明藝術立場,在藝術觀點方面也沒有帶來有力的論爭。該社團在抗日戰(zhàn)爭背景下成立,其定位主要是用書畫服務社會。以周霖為例,“雪社”成立后,他的精力更多放在繪制抗日宣傳畫、寫宣傳材料、組織抗日宣傳隊等方面。他與和志堅組織畫友在麗江教育局舉辦多次抗日賑災、募集寒衣畫展。周霖在畫藝水平和募捐善舉方面頗有名氣,在1943年云南省為抗日將士募集寒衣畫展上周霖售畫得款排名前三位,云南美術界推舉他到成都、重慶等地舉辦個人巡回展覽?!把┥纭睍媹髧睦砟詈苡懈姓倭Γ鐣鹘鐞蹏耸坎粩鄨竺肷?,后來詩詞、書法、歌舞、音樂、戲曲等門類擴充進“雪社”,社員達到上百人,幾乎匯聚了麗江的主要文藝人才。
從周霖創(chuàng)作的《鐘進士讀書圖》(1939年)《山澗》(1943年)《寫我長松巨壑,贈均明月清風》(1943年)《晴香疏影》(1946年)《蜻蜓立釣絲》(1946年)《孔雀菊花》(1947年)等作品來看,在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他的花鳥、山水、人物的繪畫技巧均趨成熟?!读a閑弈圖軸》(1938年)險峰、奇石構成磅礴之勢,林蔭、村舍、小橋、流水、對弈的高士營造出閑適清幽之境,運筆細秀流暢,墨色清潤雅逸,灑脫的氣韻頗有“明四家”風范?!痘[圖軸》(1939年)為周霖與賴汝準合璧,吸收了嶺南畫派的技法。此圖山崗上回首長嘯的猛虎為賴汝準所作,山石、竹葉、積雪是周霖補景?;⒌募±碛米菜⒆卜鄯ó嫵?,細筆勾出虎毛,竹石補景勾繪用寫意法。各種手法配合得天衣無縫,營造出空蒙大氣的意境。納西族畫家合作還見于《四季花鳥圖四條屏》(1946年),這是桑文浩、和緝熙、楊嘉言、周霖作品的組合。春、夏、秋、冬四季構圖取景各有情趣,明快清雅、生活氣息濃郁的特點一以貫之。
和志堅與張大千、徐悲鴻、潘天壽等名家均有交誼,其寫意作品受海派畫家吳昌碩影響,用筆蒼勁渾厚、墨色濃重。和志堅畫鵪鶉比較有名,通常構圖比較復雜,多將寫意與工筆結合。《鵪鶉菊花圖軸》(1944年)由野菊、頑石、鵪鶉、雜草構成秋景色,布局疏密有致、相互呼應,多只鵪鶉神態(tài)各異,全圖兼工帶寫,筆法野逸,設色淡雅清新。
楊嘉言擅于山水、花鳥、古建筑彩繪,身兼文人畫和民間繪畫技藝?!堕T對寒流圖軸》描繪初春景象,高山融雪匯成瀑布從山上飛流直下,山腳兩人在水榭中對坐而談。白雪運用借底技法,多次烘染顯出層次,個別苔點與銀裝素裹的氛圍相得益彰。
木桐擅長畫山水、花鳥。《十分春色圖》(1939年)繪十種春芳,構圖繁簡得當,形態(tài)準確生動,結構嚴謹,筆法娟秀有力,說明作者有過硬的花卉寫生功底。
和緝熙主要畫山水、花鳥,善于運用粉、色?!逗平鶊D軸》(1947年)描繪乍暖還寒時梅花在山谷中盛開。山石輪廓用筆有力,天空、水面用淡墨暈染,大面積的積雪用白粉敷成,赭石色皴擦山石帶來幾分暖意。
桑文浩畫風取法嶺南畫派,畫花鳥多用沒骨法,多層疊染鳥禽羽毛獲得質感。《松鶴圖軸》(1945年)取漢族傳統(tǒng)長壽題材,蒼松筆力遒勁,虬曲形體與藤蔓交織,布局極具美感,筆墨厚重,色彩雅麗。
民國時期,中國對外交流頻繁,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的華東、廣州、平津地區(qū)畫壇名家薈萃。華東地區(qū)的畫家群稱為海派,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等名家注重汲取西洋畫法革新中國畫;平津地區(qū)的京派畫家堅守國粹、探尋改良;廣州的嶺南畫派折衷中外、融合古今。他們以鮮明的地域特色構成民初畫壇三足鼎立的態(tài)勢。廣州是近代中國與外國進行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西洋繪畫在此有長時間的積淀,許多游學歸來的畫家在此耕耘。因此,嶺南畫派以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為宗旨,在近代中國藝術革新運動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嶺南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簡稱“二高一陳”,他們都受到康有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影響,先后數(shù)次游學日本,充滿革新精神。嶺南畫派的特點大致有四方面:一是主張創(chuàng)新,講求繪畫的時代感,反對“師以臨摹教其徒,父以臨摹教其子”的仿古習氣,常以嶺南特有景物、新事物入畫;二是主張汲取西洋畫之長,重視寫生;三是主張折衷,兼容并蓄,一方面折衷于傳統(tǒng)文人畫與院體畫之間(提倡新宋元、新南宗、新文人畫),另一方面折衷于中國傳統(tǒng)繪畫與東西方繪畫之間;四是發(fā)揚了國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用“沒骨法”代替勾勒法,用“撞水撞粉”法獲得真實的效果。
“雪社”的中國畫普遍受到嶺南畫派影響。一是云南與廣東地理位置較近;二是嶺南畫派折中東西,具有開放性,傳統(tǒng)積淀比較薄弱的云南畫家很容易接受該派主張。當然還有特殊契機,當時云南中國畫兩大主將袁曉岑和周霖偶然間與嶺南畫派結下不解之緣。周霖在20世紀20年代游歷上海時,觀看了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這個展覽薈萃中國古今美術珍品數(shù)萬件,其中有不少京派、嶺南畫派作品。周霖領略到中國美術的全貌,抓住對比研究、選擇借鑒的機會??慈珖勒购螅芰剡€到廣州中山大學陳列室參觀師生作品展覽,拜訪過嶺南畫派大家之一的高奇峰。袁曉岑在1935年來到昆華高中讀書,偶然在黃禪俠畫店見到嶺南畫派高劍父、高奇峰的作品?!八罡幸饩骋恍?,且吸收西法所長,熔為一爐,心甚喜之。于是私淑高氏兄弟,吸收嶺南畫派之所長及其取材于生活等優(yōu)點,因而對傳統(tǒng)中程式之舊者則予以揚棄,強調性靈;追求新意;此時為予畫風之一轉變?!睅啄旰螅瑫葬芙逃谛毂櫍瑒t“在傾向于嶺南畫派之基礎上,更強調師法自然,強調筆墨之傳統(tǒng)功力,強調描繪對象之結構,強調簡練概括,進一步追求自己的藝術道路。此為予畫風之一大轉變也。[2]”實際上,民國中后期不僅云南少數(shù)民族中國畫主要取法嶺南畫派,而且全云南中國畫家都心儀該畫派。
綜上所述,“雪社”畫家融合、折中多種文化,受嶺南畫派影響較大,形成一種云南少數(shù)民族地方獨有的中國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