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 何傳躍 王衍建
標題,人們通常謂之為文章的“眼睛”,好文章總要在標題方面匠心獨具。標題是透視文章寫作內容和主旨表達的窗口,有助于準確把握文中作者的情感傾向和思想觀點。因此,在文學類文本閱讀考查中,標題成為重要而且常見的命題點,其命題形式不盡相同,考查能力主要對應《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的說明》規(guī)定的理解、分析和探究三種閱讀能力。就命題形式而言,常見標題類考查題型有:1.從全文來看,標題在文中有什么(有幾種)含義?2.標題意蘊豐富,結合全文說說你的理解。3.以某某為標題有什么好處(有何意圖)?4.本文以某某為標題,換成某某標題,哪一個更好?說說你的理由。此類問題該怎樣準確、規(guī)范作答?筆者以一道高考試題為例展開說明。
(2018年北京卷)本文題目“水缸里的文學”意蘊豐富,綜觀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為題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這是一道典型的“標題類”考查題,前一問考查標題的寓意,側重于閱讀中的理解能力;后一問考查標題的效果,側重于閱讀中的分析能力。我們先看第一問提供的參考答案:
寓意:水缸與作者童年密切相伴,是作者童年認識世界、體味人生、引發(fā)文學夢的主要對象;水缸引發(fā)了關于河蚌故事的論述,激發(fā)了作者詩意的想象,是作者閱讀和體會世界的方式;因為小時候物質所限,作者渴望但無法閱讀兒童書,水缸刺激作者的想象、智力;水缸是作者童年時期的記憶,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保留了作者奇跡般的創(chuàng)造力。
這個答案是如何得出的呢?《水缸里的文學》這篇散文,講述的是童年往事,說的是童趣與文學之旅的關系。答案第一個層面扣合文本事件,后面的三個層面扣合作者身份,立足文中作者的感受與看法,通過提煉關鍵句、整合文中信息而來。解讀標題內涵,即分析標題意義,需要結合文章內容,在具體語境中對標題內涵及外延進行闡述。解答此類問題,準確的理解是前提,恰當的提煉、整合是關鍵。標題是豐富多彩的,可能是一個詞、一個短語,也可能是一個句子,首先要考慮標題的字面義。比如標題“水缸里的文學”,偏正短語把“水缸”與“文學”連在一起,“水缸”是修飾語,“文學”是核心詞。其次看標題中有沒有運用特殊表達手法,如雙關語要揭示其不同層面的意思,比喻要還原其本義。該類題題干中常出現“幾層”“多重”“厚重”“深刻”等字眼,則表明要結合文本內容多層面、多維度思考,需要抓住文段中心句和主旨句,進而明確標題多種含義。標題承載著某些情感,隱含著某些事理,往往具有引申義、比喻義、象征意義等,需要由表及里、由實到虛深刻分析。標題內涵類題型多出現在散文閱讀考查中,需要考生關注散文的開頭和結尾,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因為散文入筆點題往往揭示標題含義,結尾卒章顯志常常復現標題含義,文中表明作者感受認知、情感態(tài)度等關鍵句與標題含義更是密切相關,考生只有正確理解和把握此類語句,才能深刻解讀標題內涵。
再看第二問提供的參考答案:
表達效果:貫串全文的線索,激發(fā)讀者想象力,吸引讀者興趣;由事及理,作者通過幼年與水缸的關系以及對水缸的好奇和想象表達了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看法;保持好奇心,面對社會現實,從平凡的生活中去刺激孩子的想象和智力,探索現實中的未知,讓孩子找到寄托物,去創(chuàng)造奇跡,揭示文章的主旨。
此則參考答案包括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從篇章結構角度分析,側重于線索的作用;第二個層面從內容方面人物的角度分析,側重于作者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看法;第三層是從內容主旨的角度分析的,側重于“保持好奇心”“創(chuàng)造奇跡”?!皹祟}好在哪里”“標題能否置換”“為什么要以某某為標題”等設題形式,實際上都可以歸結到“分析標題在文中的作用與效果”題型中。分析標題的作用與效果,要從行文構思、材料安排、人物展現、主旨表達等層面綜合考量,首先要立足標題本身的藝術特色。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所選肖融的散文《給“書蟲”當夫人》,標題以“書蟲”為喻,突出丈夫藏書多、愛讀書的特點;“書蟲”加引號,表示特殊稱謂,有特定含義,暗含著作者對丈夫的親昵和自豪之情。就標題的常規(guī)作用而言,下述幾個方面需要考生了解和掌握:作為線索,起到綰合全文的作用;設置懸念,激發(fā)閱讀興趣;表明對象,突出人、物形象;象征意味,暗含或彰顯主旨;概括情節(jié),明確事件重點;營造氛圍,承載作者情感等。當然,不可能每個標題都具備上述這些方面的作用,需要考生結合具體文本內容合理分析。最后強調的是,需要關注標題特點,比如以物件(物象)為題,可能具有貫串全文的線索作用,或具有隱喻的象征意義,像《魔盒》;以人物事件為題,可能具有概括故事情節(jié)或彰顯人物形象的作用,像《武松打虎》;以景物描繪為題,可能具有渲染氛圍、搭建場景,甚或暗含主題的作用,像《海棠花紅》。
“標題類”題型是文學類文本考查的一道風景,明辨設題類型,儲備相關知識,秉持“題不離文”的原則,做到恰當整合,合理分析,贏取滿分大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