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曉 江
(中北大學藝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嘉陵江上》的作曲者是賀綠汀(1903.7—1999.4.27)湖南人,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31年他考入上海國立音專跟隨黃自先生學習作曲技法。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結構嚴謹,特色鮮明,音樂的邏輯性和藝術性很強。
《嘉陵江上》的詞作者是端木蕻良(1912.9.25—1996.10.5),遼寧昌圖人,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小說家,曾擔任北京作家協會的副主席?!都瘟杲稀肥亲髡?939年在重慶創(chuàng)作的一首散文詩,歌詞內容反映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破碎的悲痛之情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希望,后經賀綠汀譜曲創(chuàng)作出了這首著名的藝術歌曲《嘉陵江上》。
《嘉陵江上》是一首男聲獨唱曲目,筆者在演唱時注意將自身的情感代入其中,充分的融入以便更好的表達出來。每個人的音色是各有特點也是基本固定的,但是在自身的音色基礎上,也可以根據歌詞的內容和情感再結合演唱技巧對音色進行一個微調。這首作品演唱時需要的是男性的陽剛和渾厚有力量的音色,這樣能將悲壯的情緒更好的體現出來。
氣息對于聲樂演唱的重要程度想必也不用多說,沒有一個良好的氣息控制就不能使聲音很好的傳遞出來。整部作品的情感比較悲壯,前半部分的感嘆型語氣也非常多,我們可以在控制吸氣量的基礎上運用常說到的慢吸緩呼的呼吸技巧。例如作品開頭的第三個字“那一天”,在演唱“天”字時要注意控制一個吸氣的量,盡量保證吸氣時的穩(wěn)定,使氣息的量契合演唱的需求。而這三個字是一個三拍的時值,所以也要保證呼吸的豐滿度,要平緩自然,否則容易出現斷氣等技術性的失誤,不能很好的將唱詞演唱出來。歌唱中自然的呼吸狀態(tài)是不好把握的,需要演唱者勤加練習并讓生理機能上記住呼吸的感覺,再配合演唱技巧,結合歌曲的情感變化等因素,才能將歌曲完整的呈現出來。
力度和速度都是構成音樂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而每一首作品作者所運用到的速度和力度的標記也是有其自身特殊的用意的,在演唱時我們也需要遵循作者的標記來演唱,不能太過于自由,這也對音樂的整體表現力有著很大的幫助。這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的變化相對較多,在第一段悲傷的情感基調中,自然要稍微慢速一些的演唱,使悲痛深沉的情感抒發(fā)出來,而力度漸強減弱的變化也比較多,需要演唱者很好的把握。第二段的情緒比第一段更加的積極和熱烈,速度上也可以稍微的提升一些,將這種激昂澎湃的情緒表達出來。弱起之后漸強的語句也比較多,也是為了展示充滿激情的內容和對未來無限美好的向往。所以這首歌曲在演唱時要掌控好情緒的變化,細致的揣摩每一處力度和速度標記的含義,更好的將情感烘托出來。
前文提到過《嘉陵江上》采用的是一種介于宣敘調和詠嘆調之間的一種調式結構,旋律音中也多運用了同音反復和各種變化的音階,這種風格本身不是很契合漢字的韻腳,所以我們在練習時也要注意咬字的清晰度和準確度的問題。
這首作品是一首使用美聲唱法來演奏的歌曲,在咬字時經常需要將聲母的音匆匆?guī)н^,例如在“tian”字發(fā)音時,作為聲母的“t”在演唱時需要一個短暫急促的發(fā)音,而主要發(fā)音是韻母的“an”。在演唱“zhuang”字時,“zh”和韻母的韻頭“u”短暫的發(fā)音,著重強調的是“ang”的發(fā)音。而這首作品中類似這種字的發(fā)音有很多,例如“鄉(xiāng)、水、花、槍”等字。歌詞中還包含著一些不容易唱的母音,比如“舍、人、月”等字,這些字韻母都是“e”和“en”,發(fā)音時口腔的狀態(tài)不好把握。演唱時需要注意口腔的一個打開空間,不要太小也不要過大,讓嗓子保持在一個非常放松的狀態(tài)下,在不影響音樂整體性的前提下可以縮短這些音的一個時值,保證能夠準確的發(fā)音。在演唱時需要演唱者應尤為注意咬字的清晰和發(fā)音的準確掌控,在結合演唱風格的基礎上將歌詞的發(fā)音清晰準確的唱出來。歌詞內容的表達對于一首歌曲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演唱者也需要將歌詞的內容和創(chuàng)作背景等了解透徹,將自身充分的融入到歌詞想要表達的一個情景中。練習時要多朗誦歌詞,把握好其中的情感色彩和韻腳變化等,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完美的表達出來,再結合扎實的演唱技巧,才能給觀眾一個視聽享受。
總的來說《嘉陵江上》是一首非常優(yōu)秀的藝術歌曲,體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特色,也將當時我國的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的技術完美的呈現了出來。而這首作品在抗戰(zhàn)時期的意義也是非同小可的,它極大程度上激勵了當時祖國人民的斗志,加深了抗戰(zhàn)勝利的決心。直到今天,雖然我們遠離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但是每當我們唱起這首歌的時候,仍然能夠喚起我們悲憤的心情。本文通過對《嘉陵江上》演唱時音色與氣息、力度與速度、歌詞的咬字問題等方面淺析,讓大家更深刻地了解作品,更好地把握作品的風格,把握這首歌曲演唱時的再創(chuàng)作。從而使演唱者真正的把對音樂的審美與聲音的審美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