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 名
在社交場合,我們容易被眾多朋友之間的親疏關系搞迷糊。剛剛有人過來為你介紹,“這是我哥們兒,基金公司的,以后炒股票找他要‘消息’”。過會兒這位“消息”人士會問你:“剛才我介紹的那個人是干嘛來著?”對于社交高手,這些都是正常范圍內的多發(fā)事件,一笑了之即可。對于較真的人,這些事件不僅虛偽,甚至會帶來情感上的傷害。
有位私人聚會組織者跟我提到過一件事,他們小圈子里的成員病了,大家湊份子去探望。組織者只找了6名關系最近的成員,卻被其中一名回絕,理由是他覺得他們沒那么熟。這很像一對投入深淺程度不同的戀人的關系,當一方已經(jīng)在黃歷上找辦酒席的良辰吉日時,另一方還在四處廣播:我還單著呀,快為我介紹啊。
這種雙方相互間認識的錯位并不奇怪。大城市里的許多人際交往都容易讓人滋生這種錯覺。比如有些同行,因為行業(yè)間的商業(yè)聚會關系,交往頻率之高可達一月數(shù)次,遠遠超過最鐵的同學以及最近的親戚。可是他們很熟嗎?等到家里有了煩心事的時候,你肯定不會去找這些看上去很熟的同行。也有個別被社交場合的熱烈氛圍迷惑了的人去找“很熟”的同行們傾訴,最后的下場就是整個行業(yè)的上下游,都流傳著他的這段八卦消遣。
最不可靠的熟人就是因為職業(yè)需要而產生的。身居要職的人周圍大多圍繞著一堆這樣的熟人。生日時,會收到一堆熟人寄來的禮品;生病了,一堆熟人過來探望。等到離開這個職位,尤其是離開這個行業(yè)后,這些熟人就全都不見了。半年后,你甚至根本想不起來這個人是誰。我知道有人在離職后曾經(jīng)為此感到受傷。他在離職后的情緒低潮期約那些熟人朋友出來聊天,卻一個都約不出來,這其實是單相思。你以為你們是很熟的朋友了,人家只以為是職業(yè)需要。
你們到底有多熟?這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要倚熟賣熟,一味索取,讓人反感;也不能望而卻步,原地觀望。朋友的關系就是在這樣的經(jīng)營中越來越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