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雙語小學,江蘇 南京 211500)
音樂的課程標準指出通過親身參與演唱、演奏、編創(chuàng)等藝術(shù)實踐活劫,并適當?shù)剡\用觀察、比較和練習等方法進行模仿,積累感性經(jīng)驗,為音樂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但是現(xiàn)在的學生似乎“自我保護”意識較強,他們怕唱錯了別人笑話,所以對音樂課“敬而遠之”。筆者分析成因,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教材雖然也是專家們經(jīng)過精心甄選的,但是他們沒有考慮現(xiàn)在孩子的喜好,只是強調(diào)音樂的節(jié)奏感,來吸引學生,但是現(xiàn)在的孩子,他們都是在“可視”的背景下長大,他們的喜好特別接近與青少年甚至成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就像蘇少版二年級教材下冊《春來了》,其實編者的意圖很明顯讓孩子在春天里,感受春天的美,感受春天的春意盎然,感受春天萬物復蘇,盡情的歡暢,盡情的跳舞,給孩子們呈現(xiàn)如詩如歌的畫面,可是現(xiàn)在的孩子,他們不喜歡這樣的歌詞,他們喜歡的是《光頭強》等動畫的主題曲,他們認為這些才是他們想學,筆者在教學《春天來了》這首歌,這樣創(chuàng)設(shè)情景: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生:(學生感覺走進語文的課堂,有氣無力)春天。師:春天有哪些美麗的景色?你能用哪些美麗詞語來形容春天嗎?生1:(嘟著小嘴)這是語文課哪里是音樂課。生2:春意盎然,春色滿園、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生3:(不耐煩了)上音樂課,不談詞語。老師唱歌吧。師:(話鋒一轉(zhuǎn))來我們一起來欣賞《報春》……
學生似乎來了精神,立刻精神抖擻一下,沒聽幾句學生立刻就沒了精神,歌詞不新穎,不能深深地吸學生的注意力。而動畫片中的歌詞,簡潔易懂,學生也非常樂意去聽,“可視”的背景下,學生不學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而教材中的歌詞,雖然也是名家名篇,但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沒有足夠欣賞能力,只要自己能聽懂的才是好,才是學生能夠接受的。
久而久之,教材中歌詞不新穎,不獨特,無創(chuàng)意,讓學生對音樂也索然無味。就這樣學生們跟著教師學著自己不喜歡的音樂,甚至嘴巴都不想張。
為了完成每學期的教學任務,教師就按部就班地把教材的內(nèi)容灌輸給學生,不能尊重學生的選擇,更不尊重學生的想法,總是以“師道尊嚴”強加于學生,學生對于音樂教師這個角色,已經(jīng)不甚歡迎。音樂教師應該是美的化身,用音樂傳遞情感的藝術(shù),音樂教師是愛的使者。音樂教師單純?nèi)鐚W生,讓學生能深深地體會到你的愛和美。音樂教師不一定外形很美,但是一定要活潑大方。不一定熱情奔放,但是要時時關(guān)注學生,哪怕給予學生一個贊許的目光,或許能讓學生終生難忘。老師一個關(guān)愛的眼神,一句真誠的話語,都能深深地打動學生,瞬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上課時,教師要做到精神飽滿,尤其是上課的前十分鐘,教師一定要用語言或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識上的平等。
在練習演唱歌曲的時候,老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和他們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級教學時,老師應多給孩子一些親密的語言與動作。當他們表現(xiàn)出色的時候,我們可以摸摸他們的頭,說一聲你真棒??;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拍拍他們的肩膀,說一聲加油??;或者給予他們一個大大的贊,讓學生從心底認可自己。
在教完一首新歌時,筆者常常用小組競賽的方法來熟悉和鞏固歌曲。在競賽前,筆者要求學生要認真聆聽其他小組的演唱,并提供評分標準,讓學生自己擔任評委,相互評議。然后引導他們從歌曲的情感、音準、速度等方面進行評價。這樣,學生在歡樂激烈的氣氛中,不僅提高了音樂表現(xiàn)力、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知道了自己的優(yōu)、缺點,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這樣的課堂讓學生找到了快樂,學生各種潛能被開發(fā)出來,學生的音樂的素養(yǎng)也被提升出來。
低年級的學生,好奇心較強,他們喜歡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來吸引他們,每節(jié)課總是千篇一律地師生問好,音樂欣賞,學習新歌……這樣套路不變,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被一成不變的課堂給扼殺了。因此,音樂教師就要凸顯自己的藝術(shù)細胞,讓學生熱愛,就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不斷更新自己的教法,吸引著學生,讓學生愛上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