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燕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94~95頁例1、“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3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識策略
出示人物圖片。(圖片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個新朋友,是誰?
生:朵朵。
師:最近朵朵心情特別好,猜猜看為什么?
生:過生日、收到喜歡的禮物……
師:王小朵是個可愛的小姑娘,最近朵朵的心情格外好,因為從明天起,她要到新學校學習、生活……
出示:朵朵有六個鬧鐘,第一個鬧鐘響起的時間是5點50,每10分鐘會有一個鬧鐘響起,其余五個鬧鐘分別是什么時間響起?
生:6:00、6:10、6:20、6:30、6:40。
出示:最后一個鬧鐘響起,朵朵從床上爬起,打開了衣櫥。朵朵的衣櫥里有兩件上衣、四條褲子。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學生利用白板移動圖片的功能,自主移動服裝圖片,演示不同的搭配方法)
師:同學們,解決剛才兩個問題,有沒有一些相同之處?
生:都是把答案一個一個列出來。
師:我們都是把事情發(fā)生的各種情況一個一個列出來,在數(shù)學上,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叫做列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它。(板書:用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重在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感受“策略”一詞的內在含義。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本環(huán)節(jié)讓卡通人物“朵朵”走進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拉進了學生與數(shù)學學習的距離,通過與學生的自由對話,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儲備。同時,設計了兩個貼近生活的問題,即“鬧鐘的設定”和“服裝的搭配”,讓學生調動已有知識經(jīng)驗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后提問:“解決剛才兩個問題,有沒有一些相同之處?”幫助學生梳理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體驗到列舉策略的特點,形成對列舉策略認識的表象。】
二、問題解決,形成策略
1.剖析信息,確立方案。
出示:校長伯伯用22根1米長的木條圍成一個長方形花圃,怎樣圍面積最大?
師:你從題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長方形的周長是22米。
生:圍成的形狀是長方形。
生:長與寬的和是11米。
生:圍成長方形的長和寬都是整米數(shù)。
生:能圍出的長方形不止一種。
師:既然圍出的長方形不止一種,那么,怎么能得知哪種面積最大呢?
生:將能圍出的長方形都列出來,再比較。
師: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來列呢?
生:畫圖。
生:擺小棒。
生:列表。
2.獨立探索,解決問題。
教師出示活動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用不同的策略來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收集不同的解決方案。
3.分享交流,形成共識。
引導觀察“擺小棒、畫圖、列表”幾種策略解決的方案,重點說說對每種情況是怎樣想的。
師:剛才大家選取的方法各不相同,在用這些方法解決問題時,有沒有什么相同之處呢?
生:都是把答案一個一個列出來。
師:也就是“列舉”。在列舉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有順序、不重復、不遺漏。
【設計意圖:畫圖、列表、擺小棒等策略都可解決問題,而本節(jié)課重點研究的策略為列舉。怎樣幫助學生區(qū)分列舉策略與其他策略,而不至于產生混淆呢?實際上,畫圖、列表、擺小棒等策略比較外顯,而列舉策略比較內隱,學生的確難以理解和發(fā)現(xiàn)。因此,在學生運用畫圖、列表、擺小棒等策略解決問題后,將這幾種策略放在同等位置,引導學生思考:在運用這幾種策略解決問題時有沒有什么相同之處?親身經(jīng)歷問題解決過程的學生在對比中會發(fā)現(xiàn),無論運用哪種策略,都能圍成5種符合要求的長方形,想要把其中面積最大的一種找出來,就需要把這5種符合要求的長方形一個一個列出來。這就是列舉的策略?!?/p>
三、比較反思,豐富策略
師:比較表格中的長、寬和面積,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長和寬相差越大,長方形的面積就越小;長和寬越接近,面積就越大。
生:我覺得應該加一句,當周長相等時,長方形的長和寬相差越大,長方形的面積就越??;長和寬越接近,面積就越大。
生: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小結: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當周長一定時,長方形的長和寬越接近,面積就越大。
師:一一列舉的策略不但能幫我們準確全面地找到答案,還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隱藏的規(guī)律,真是一舉兩得。
【設計意圖:在學生對列舉策略有初步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繼續(xù)對已有素材進行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素材中數(shù)據(jù)存在的規(guī)律。這一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是在學生將幾種長方形一一列舉出來的基礎上產生的;同時,這一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也為學生今后運用列舉策略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更快捷的途徑。在通過列舉策略找出數(shù)據(jù)后,引導學生對數(shù)據(jù)進行觀察、對比和總結,從而發(fā)現(xiàn)其內在規(guī)律,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應用策略解決問題的必要性?!?/p>
四、靈活應用,優(yōu)化策略
1.下課鈴聲。
學校的廣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fā)出優(yōu)美的鈴聲。已經(jīng)知道上午 8:00、8:40、9:20 和 10:00 發(fā)出鈴聲,那么下面哪些時刻也會發(fā)出鈴聲?
12:00 13:40 14:40 15:00
師:說一說你打算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在學習單上完成,展示交流)
師:為什么列舉到15:00就不需要再往下列舉了?
生:因為給定條件中最晚就是 15:00。
師:你是用什么策略完成這道題的?
生:列舉。
師:在列舉前要先做什么?
生:找到規(guī)律,有序列舉,根據(jù)列舉,找到時間。
2.午餐搭配。
學校食堂中午供應的葷菜有3種,素菜有4種。朵朵選1種葷菜和1種素菜,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
(學生選擇不同方法解決)
師: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生:列表。
生:連線。
師:無論是列表還是連線,想找齊搭配方案,都需要運用到什么策略?
生:列舉。
3.放學乘車。
放學的鈴聲響了。下午4時,朵朵到達公交站臺。不巧,她要乘坐的1路車和4路車都剛走。1路車每5分鐘發(fā)一輛,4路車每3分鐘發(fā)一輛。
師:你知道下一次兩輛車同時來是幾時幾分嗎?
生:從4時往后列一列。
【設計意圖:盡管在剛才的例題教學中,已經(jīng)提煉總結了列舉的策略及注意點,但是學生對列舉策略的理解卻并不清晰,這是因為列舉策略不像畫圖、列表等策略那樣直觀。為此,設計了一些貼近生活且需要借助列舉策略來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感受列舉策略與其他策略的差異,進一步深入理解并掌握有序列舉策略的特點。應用列舉的策略,熟練尋求問題的答案,進一步感受有序列舉的好處。能學會靈活運用不同方法進行列舉,體會不同策略之間相輔相成的特點。掌握先分類,再列舉的方法。懂得分類列舉可以提高列舉的效率,幫助我們更好地有序列舉?!?/p>
五、回顧梳理,提煉策略
一天的生活就這么結束了,朵朵開心地回到家,迫不及待地和爸爸媽媽分享起今天的收獲。
師:同學們,你猜朵朵會和爸爸媽媽分享些什么呢?
生:今天我用列舉的策略解決了許多問題。
生:用列舉策略解決問題要有序、不重復、不遺漏。
生:用列舉策略解決問題時還可以借助畫圖、列表、連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