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是天生的好老師。個子不高,年紀不大,蒙曼卻有著指揮十萬雄兵的氣場。
不試講四遍不上臺
蒙曼不講“無意義”的話,要講就講“要害”。蒙曼研究歷史的觀點,要有大眼光,有“籠罩性”看法。而她在講臺上的自信,則自稱是“練”出來的。
2002年,從北大歷史系博士畢業(yè)后,蒙曼回到她讀本科和碩士的母校中央民族大學當老師。第一學期學校排了三門課,蒙曼每天備課到凌晨兩點。“我在教案上精心標注,這個地方我要講一句什么話學生們愛聽,那個地方要說一個什么笑話大家會笑。”她甚至給同宿舍非歷史專業(yè)的朋友試講,“看見她笑了,我就知道這個笑話成了?!睂γ陕鼇碚f,在教室里講課和在電視上講課并無實質(zhì)的不同。最初上《百家講壇》,她每一集都要先在父母面前排練,哪怕錄制前夜才寫好教案,也要趕在早晨四五點鐘先給父母試講三四遍,然后“才敢出門”。
第一次上《百家講壇》,蒙曼32歲,是這個欄目最年輕的講師。“我并不比別人強,事實上人家先天會覺得你不如人,而你不能坐實這種想象,必須要超出他們的預期。因為介意,所以努力?!泵陕矚g講臺上的自己看上去自信而輕松,就像她的爸爸。他因為熱愛文學,從教英語轉(zhuǎn)到教語文,上古文課從來不拿課本,因為“全部都背下來了”。只有家人知道他瀟灑的背后下了多大的功夫。蒙曼的父母都是教師,他們深刻地影響了她的教學風格。
在她的家鄉(xiāng)河北省平泉縣,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除了縣城中學有英語課,鄉(xiāng)下的中學是沒有英語教師的,這意味著當?shù)貙W生高考要比外地學生少一門課的分數(shù)。蒙曼的父母被緊急抽調(diào)出來培訓鄉(xiāng)村英語教師。蒙曼記得那些年媽媽身體不好,但總不肯去醫(yī)院。有一次牙疼,就在教室里放了兩只大水桶,一只裝涼水,疼的時候漱口,相當于冰鎮(zhèn),然后吐到另一只桶里。每天回到家,媽媽累得只能躺在床上。學生離開的時候,總是哭得嗚嗚的,說舍不得老師。“我們縣的英語師資就是從這些人開始的,他們改變了學生的命運,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多年后,他們是各個崗位的佼佼者。有時候想,真應該給我們家老太太樹碑立傳,但她不圖這個?!?/p>
媽媽備課的認真程度讓蒙曼至今記憶猶新。后來媽媽又接到培訓鄉(xiāng)下教師學習大學英語的任務,她認為自己大學畢業(yè)不足以教大學課程,就找來各種英語廣播教材天天學習不斷提高。
這樣的家庭教育對蒙曼影響至深。有段日子,蒙曼在《魅力中國城》做嘉賓,盡管她只需做文化方面的點評,卻將各個城市的全部信息包括旅游、生態(tài)乃至水文都了解了個遍;即便如此,她仍然認為自己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趕不上父母那一代人”。
最易被人品高貴的人打動
蒙曼喜歡與認真嚴謹?shù)娜斯彩拢妆蝗似犯哔F的人打動。當她還是一個提前兩年上學的一年級小學生的,有一天放學下大雨,老師脫下自己的藍外套披在她的頭上,然后把她抱回家?!袄蠋熈艿脻裢?,厚重的褂子把我遮得嚴嚴實實啥事沒有?!蹦羌{外套,溫暖蒙曼到今天。在她后來的人生中,類似的溫暖始終伴隨左右。
她剛回中央民族大學工作時,學校條件艱苦,年輕教師只能以工棚為宿舍,“耗子在房間里竄來竄去,冬天夜里在桌上放一杯水,早晨起來是凍上的?!彼拇T士生導師徐庭云教授有一次去她宿舍,很心疼,說“這里不行啊,你到我家去住吧”,竟把她和她的室友雙雙接到了自己家,一住就是兩年半,直到姑娘們各自買房才搬出去。多年以后想起來,她們能那么坦然地把老師家當自己家,實在是因為老師太寬容,不曾給過她們一點兒臉色,以至于她很久都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臉色這回事”?!靶炖蠋熑似犯哔F!”“人品高貴”也是蒙曼擇友的第一原則。
她考北大博士時覺得自己英語答得不理想,擔心考不上。她的碩士生導師建議說:“你可以報考民族大學,牟鐘鑒先生今年要招一個哲學思想史的博士?!泵陕氖矣颜悄蚕壬拇T士,也在備考牟先生的博士,蒙曼對她講:“我導師把我推薦給了你導師,咱倆公平競爭吧?!睕]想到室友回答:“你是學歷史的,考哲學可不容易,我有筆記,咱倆一塊看,我考不上沒關系,可以回老家,你不是不想回去嗎?咱倆要分數(shù)一樣,你上就得了?!泵陕蟪砸惑@,“這個人不得了!”后來,英語成績出來了,她的分數(shù)還挺高,如愿上了北大,室友也順利考上了牟先生的博士。蒙曼也因此得一知己?!拔矣X得她是最靠得住的,她也覺得我是最靠得住的。她出國后,國內(nèi)的第一聯(lián)系人填的都是我的名字?!边@樣的一對朋友,性格卻大相徑庭。一個慢性子,難以做決定,講一件小事,“描述性的解釋鋪天蓋地”;另一個干脆利落一針見血,喜歡一句話把事情說清楚。
朋友工作以后沒有宿舍,蒙曼一直勸她買房,還陪著到處去看。看一處不滿意,看兩處不滿意,看三處還是不滿意。看到第四處的時候,蒙曼說:“夠了,就買這個!”朋友回答:“再看看吧?!泵陕绷?,“你買我也買,我跟你住鄰居!”她現(xiàn)場交了兩萬元首付,朋友這才跟著把房子買了。背道而馳的性格并不影響友誼。“古人講,君子和而不同,這才是中國文化的精髓。越到后來越發(fā)現(xiàn)不同是一件多好的事情,鳥和魚相同了,這個世界不就沒有多樣性了嗎,那多沒意思。”
讀書讓人敢于孤獨
蒙曼把自己獨立思考的習慣歸功于讀書。讀書讓她敢于“孤獨”,不跟潮流,不湊熱鬧。小時候流行歌曲走紅大陸,人人熱衷于抄歌本,從小熟讀古詩詞的蒙曼覺得那些歌詞“很啰嗦很差,一點都不美”,怎么也喜歡不起來。當人家討論歌星的時候,她一句也插不上嘴,也不想插嘴,寧可拉開距離?!拔覐男【筒幌矚g逆著自己的天性做事,別人覺得怎樣,與我有什么相干?!彼谝粋€崇尚讀書的年代,又非常幸運地生在一個讀書人家。連新華書店的人都知道這家人肯買書,“書店迸了新書,會直接拿著書單到我們家讓我父母勾選,然后把書送來?!睍悄莻€年代“最不可思議的東西”。
直到今天,她的父母依然書不離手。退休后,老兩口來到北京,住在離蒙曼不遠的地方,見面總要跟她探討“學術(shù)問題”。最近媽媽在看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同時還在讀企業(yè)家馮侖的書?!案穹堑臅址浅P。覌寢屍呤脦琢?,戴著老花鏡,可讀的速度特別快,還老跟我交流她的觀點?!?/p>
至于爸爸,不僅讀紙質(zhì)書,也讀電子書,還動不動就看通宵。蒙曼總是強調(diào),家長自己多讀點書比什么都重要。“老靠社會去引導孩子,還不是人云亦云,你怎么知道社會引導一定就是對的?只有你自己注重看書了,慢慢才會形成自己的判斷,你的孩子也一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