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
近日,有網(wǎng)友發(fā)帖稱,上海地鐵上有一年輕男子以上班太累為由,拒絕給抱小孩的婦女讓座,還搶奪乘客拍攝的手機。隨后,該男子回應稱,原本是想讓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責讓他很氣憤,因此賭氣不讓。7月4日,記者從上海軌交公安獲悉,事發(fā)后,該男子接受了警方訊問,稱當天是去做志愿者,一天下來也很累,所以沒有主動讓座。對于搶他人手機的行為,他已向當事人道歉。 (7月5日澎湃新聞網(wǎng))
上海這名男子的遭遇,有一點兒類似于電影《搜索》的情節(jié):高圓圓飾演的女主角,因為剛剛被檢查出得了絕癥。萬念俱灰之下,沒有為老人讓座,結(jié)果成了眾矢之的,甚至被人肉搜索。
電影的結(jié)局是事實真相最后終于大白。而現(xiàn)實生活中,上海這名男子的遭遇,也經(jīng)歷了從被質(zhì)疑、被罵到澄清,再到被支持、被聲援的轉(zhuǎn)變。雖然結(jié)局都還算圓滿,但電影也好,現(xiàn)實事件也罷,其給予我們的三點啟示,卻值得更進一步的思考。
第一重啟示是,讓座是美德,是讓者的高尚情操的展示,但不讓并不違法,甚至是本分,這應該是一個常識。不能因為年輕人有情理上的理由為老弱病殘孕讓座,就把這種情理理由當必須,甚至對其進行道德綁架。
第二重啟示是,權利與義務意識要對等,在要求別人履行某種義務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下方式方法。拿上海此次事件來說,男子事前做了一天志愿者,人品不差,看見抱小孩子的乘客以后,本身也曾想讓座,但其他乘客勸其讓座的方式與方法明顯有問題。不依不饒的責難,激發(fā)了男子的逆反心理,所以造成了他賭氣不讓座的行為。
第三重啟示在于:在不明白真相的情況下,不要想當然地、隨意地編造相關信息,甚至不要轉(zhuǎn)發(fā)相關沒有核實的消息,更要不加入人肉搜索等行為中。即便我們沒有惡意,甚至完全是好意,但因為對信息掌握的不全面,有時候也難免成為惡的幫兇,甚至會違反法律。
地鐵上男子沒有讓座,并不是應該讓座的意識不足,也不是當事男子有道德瑕疵,而實在是,人與人之間存在認識上的偏差,甚至是權利與義務意識不對等的偏差。類似事件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如何處置,總結(jié)起來三句話:讓座者高尚,不讓座者未必有錯;做好事要有好的出發(fā)點更要注意好的方式與方法;不明真相的時候,不要裝做當事人,更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要求他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