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昊
濟南市歷下區(qū)第三人民醫(yī)院,山東濟南 250000
腦卒中在臨床上屬于腦血管類的疾病,死亡率較高,大部分患者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有少數(shù)患者還有可能出現(xiàn)老年癡呆癥。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腦卒中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在治療后患者存在各功能障礙的幾率較高,因此開展認知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的治療具有重大的意義,該次擇取該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66例腦卒中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該次樣本選自該院66例腦卒中患者中,按照隨機數(shù)字的分組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3例,全部患者均經(jīng)CT確診為腦卒中,排除有嚴重性失明、語言障礙等不能配合完成量表檢測的患者。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60.2±4.69)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16例,年齡 43~82 歲,平均年齡(62.3±5.12)歲。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康復治療,主要包括常規(guī)訓練,控制患者血糖和血壓。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康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認知康復治療,具體包括:①訓練注意力:采用視覺控制、聆聽聲音等方法訓練患者注意力,同時可以開展一些游戲在活動中對患者實施訓練。②訓練記憶力:采用圖片復述、短文記憶、語句復數(shù)等方法訓練患者記憶能力,同時指導患者學會使用工具,建立常規(guī)記憶活動,在平時生活中不斷鍛煉自己的記憶能力。③訓練解決問題能力: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解決問題,可以采用圖片排序的方法鍛煉患者推理能力,以簡單的問題的解決過程培養(yǎng)患者概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①采用簡易智能量表(MMSE)對患者認知功能進行評分,滿分為30分,其中9分以下患者為重度癡呆,10~20分為中度癡呆,21分以上患者為輕度癡呆,22~27分的患者存在認知障礙,27~30分患者認知功能正常。②應用Fugl-Meyer運動量表對患者運動功能指標進行評分,其中患者下肢功能評分總分為34分,上肢功能評分總分為66分,患者評分分數(shù)越高則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越好。③應用Barthel指數(shù)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分,主要內(nèi)容包括了洗澡、穿衣、進食等10項日常生活內(nèi)容,總分為100分,每項10分,其中0~20分表示患者需要完全依賴進行生活,21~50分表示患者重度依賴,51~75分表示患者中度依賴,76~95分表示患者輕度依賴,100分表示患者能夠完全獨立生活。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試驗組治療前各項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功能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隨著我國人口不斷趨于老齡化,腦卒中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不斷上升的趨勢,患者發(fā)病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幾率較高,其中就包括了認知功能障礙、運動功能障礙等等,嚴重損傷了患者大腦認知功能。在臨床上有多種治療腦卒中的方法,例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等,但是治療效果往往都不盡人意,對腦卒中患者開展認知康復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各項能力指標評分。認知康復治療的作用主要是促進恢復患者腦卒中神經(jīng)細胞,減少患者神經(jīng)細胞的壞死率,還能夠加快重建大腦非損傷區(qū)域,擴張患者腦卒中毛細血管,從而形成新的血管,改善患者腦循環(huán)功能。對腦卒中患者持續(xù)開展認知康復治療還能夠改善患者腦循環(huán),提升患者記憶能力,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前認知功能評分、運動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分別為(24.9±4.38)分、(26.8±6.46)分、(33.6±6.29)分,對照組患者分為為(24.9±4.39)分、(26.8±6.49)分、(33.6±6.28)分,兩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認知功能評分為(28.9±1.96)分,運動功能評分為(37.1±7.06)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為(56.1±9.24)分,對照組患者依次為(25.1±0.79)分、(30.2±4.69)分、(41.4±6.49)分,各項指標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功能評分分析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功能評分分析對比[(±s),分]
組別認知功能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運動功能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 3)對照組(n=3 3)t P 2 4.9±4.3 8 2 4.9±4.3 9 0.0 0 0 0 1.0 0 0 0 2 8.9±1.9 6 2 5.1±0.7 9 1 0.3 2 9 8 0.0 0 0 0 2 6.8±6.4 6 2 6.8±6.4 9 0.0 0 0 0 1.0 0 0 0 3 7.1±7.0 6 3 0.2±4.6 9 4.6 7 6 5 0.0 0 0 0 3 3.6±6.2 9 3 3.6±6.2 8 0.0 0 0 0 1.0 0 0 0 5 6.1±9.2 4 4 1.4±6.4 9 7.4 7 8 6 0.0 0 0 0
綜上所述,認知康復治療應用在腦卒中患者的治療中能夠提高患者認知能力,改善運動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1]楊軼楠,劉洪雁,湯秀英.腦卒中患者認知康復治療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4,54(44):60-61.
[2]朱防震,胡方煜,陳海旻,等.腦卒中早期規(guī)范化康復方案對患者認知功能、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18):279-280.
[3]王艷華.腦卒中患者認知康復治療的施行效果初評[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31(31):151,153.
[4]任海,蔡秋葉.腦卒中患者認知康復治療的臨床應用與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13(28):125-127.
[5]馮楠楠,馬寧.腦卒中患者認知康復治療效果分析[J].雙足與保健,2017,26(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