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蕾, 聞 莉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 藥學部, 北京, 100176)
冠心病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發(fā)病機制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基礎(chǔ)上,心肌做功增加,冠狀動脈痙攣而導(dǎo)致心肌細胞供血不足,嚴重者可引起心肌細胞壞死[1]。研究[2]已證實,瑞舒伐他汀鈣片能夠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癥狀及預(yù)后。對于冠狀動脈內(nèi)皮功能、心功能以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目前尚未有大樣本臨床試驗加以證實。本研究比較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上述指標的變化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6年1—12月本院心內(nèi)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內(nèi)科分會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排除有藥物禁忌證及既往有用藥史的患者。通過翻閱患者病例資料的方式,根據(jù)患者是否在基礎(chǔ)治療的基礎(chǔ)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鈣片分為治療組116例和對照組102例。治療組男61例,女55例,平均年齡(56.5±12.7)歲; 合并高血壓76例,合并糖尿病32例,合并血脂異常41例; 對照組男52例,女50例,平均年齡(54.2±10.9)歲; 合并高血壓69例,合并糖尿病27例,合并血脂異常33例。2組患者基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2組均給予冠心病常規(guī)治療,包括休息、抗血小板、擴冠、減少心肌做功、抑制心肌重構(gòu)、針對危險因素治療等。治療組在此基礎(chǔ)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鈣片(IPR Pharmaceuticals, INC. ; 國藥準字J20120005, 10 mg/片) 1片/d。療程3個月。
① 血管內(nèi)皮功能: 血清一氧化氮(NO)、內(nèi)皮素(ET); ②心功能: 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收縮末期容容積(LVESV)、左室舒張末期容容積(LVEDV); ③血液流變學: 血漿纖維蛋白原、血漿黏度、血液黏度(低切和高切)[3]。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抽取清晨空腹肘正中靜脈血4 mL, 抗凝離心,分離血漿后送檢。NO和ET的測定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 NO的儀器及試劑盒由上海通蔚有限公司提供, ET的儀器及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研究有限公司。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采用荷蘭飛利浦公司生產(chǎn)的IE33。血流變分析儀(BTS-240分立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來自德國凱瑞醫(yī)療設(shè)備有限公司。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正態(tài)分布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治療前血清NO及ET水平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組治療后NO顯著高于治療前, ET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 治療后,治療組NO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 ET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管內(nèi)皮功能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 *P<0.05; 與對照組相比, #P<0.05。
治療前2組心功能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 2組平均LVEF均較治療前顯著增加,平均LVESV及LVEDV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 治療后,治療組平均LVEF較對照組顯著增加,平均LVESV及LVEDV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 *P<0.05; 與對照組相比, #P<0.05。
治療前2組血液流變學水平相關(guān)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 2組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全血及血漿黏度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 治療后,治療組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全血及血漿黏度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 見表3。治療組用藥期間未見藥物相關(guān)性不良反應(yīng)。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 *P<0.05; 與對照組相比, #P<0.05。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狀動脈狹窄或痙攣引起相應(yīng)心肌細胞短暫或永久性缺血缺氧,伴或不伴有心肌細胞壞死。急性冠脈綜合征是冠心病最嚴重的類型,包括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4]。冠心病已知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現(xiàn)代生活方式、腹型肥胖以及高齡等,均可導(dǎo)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而造成管腔狹窄[5]。研究[6]表明,高血清纖維蛋白原血癥以及血液流變學異常不但可以引起紅細胞異常聚集,導(dǎo)致微血栓形成,還可直接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加劇動脈粥樣硬化。內(nèi)皮細胞損傷后,釋放的舒血管因子及縮血管因子比例失衡,內(nèi)皮細胞釋放的多種舒血管因子中最重要為一氧化氮,NO兼具擴血管調(diào)節(jié)冠脈血流作用以及抑制血小板、紅細胞異常聚集功能[7]。內(nèi)皮素-1是內(nèi)皮細胞釋放的最強的縮血管因子。二者比例失衡引起血管異常收縮,組織缺血缺氧進一步加重,引起紅細胞聚集,血黏度增加,形成冠心病與血液流變學的惡性循環(huán)[10]。
2009年, Taylor[11]根據(jù)動物實驗提出,瑞舒伐他汀對冠心病患者的保護作用還包括改善冠狀動脈血管內(nèi)皮功能、降低血黏度以及提高左室射血分數(shù)。近年來,國內(nèi)外對瑞舒伐他汀的這方面作用展開研究,但結(jié)論尚未統(tǒng)一[12]。本研究選取218例冠心病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的治療和隨訪。結(jié)果顯示,瑞舒伐他汀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內(nèi)皮細胞釋放的NO高于對照組,而ET低于對照組。說明瑞舒伐他汀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液流變學水平,修復(fù)受損的血管內(nèi)皮。此外,瑞舒伐他汀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心功能指標較對照組相比顯著改善。
[1] 杜海燕, 方振威, 林陽. 他汀類藥物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相關(guān)指南解讀及其臨床應(yīng)用現(xiàn)狀分析[J]. 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5, 15(2): 148-153.
[2] 黃金鳳. 超聲評價血管內(nèi)皮功能與冠心病的相關(guān)研究[J]. 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 2014, 25(1): 46-47.
[3] 羅俊, 燕純伯. 瑞舒伐他汀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應(yīng)用進展[J].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07, 28(3): 480 -483.
[4]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 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與治療指南[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7, 35(4): 295 -304.
[5] 周敏, 馮亞新, 劉忠志, 等.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治療中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 18(19): 151-152.
[6] 韓永華, 牛紅霞, 高娜, 等. 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療采用瑞舒伐他汀對其外周血中血管內(nèi)皮祖細胞的影響探討[J]. 陜西醫(yī)學雜志, 2015(1): 48-50.
[7] Bertrand M E, Ferrari R, Remme W J, et al. Perindopril andβ-blocker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ac events and mortality in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A EUropean trial on Reduction Of cardiac events with Perindopril in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UROPA) subanalysis[J]. 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15, 170(6): 189-199.
[8] Sandra V, Jolien J, Pieter JS, et al. A qualitative participatory study to identify experienc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self- management services[J]. Int Med Inform NLM, 2013, 82(12): 1183- 1194.
[9] Yeboah J, Sillau S, Delaney JC, et al.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holesterol guidelines for primary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 prevention in a multi ethnic cohort: Multi- 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MESA)[J]. Am Heart J, 2015, 169(3): 377 -395, e3.
[10] 張勝葉, 黃晏, 張錦, 等. 冠心病患者治療前后促紅細胞生成素和血液流變學的動態(tài)變化及對血黏度的影響[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1, 13(10): 870- 873.
[11] 劉陽春, 李浪. 瑞舒伐他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yīng)用進展[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4, 29(8): 658 -660.
[12] 許琳, 李曉燕, 韓淑芳, 等. 瑞舒伐他汀對老年穩(wěn)定性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內(nèi)皮祖細胞的影響[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1, 13(2): 137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