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寧
數(shù)日前,有幸觀摩了國家話劇院新出品的《行者無疆》。編劇之一王婧是法國工作時的舊識,溫溫柔柔的姑娘,卻因著和戲劇的不解之緣,義無反顧地投身中法戲劇交流的事業(yè),學術(shù)研究、戲劇制作與創(chuàng)作兼修,小小身體里蘊藏著令人刮目的才華和能量。趙淼導演,數(shù)年前我與其曾在阿維尼翁戲劇節(jié)上有過一面之緣,在那座喧囂的戲劇之城里第一次見識了他充滿中國意象的作品《水生》,從此那儺劇面具下的悲歡故事就成了心口的朱砂痣,窗前的白月光。這兩位都是在阿維尼翁的“戰(zhàn)場”上真刀真槍歷練多年的勇者,對于歐洲前沿的戲劇理念、新銳的戲劇語匯和鮮活的戲劇市場有著敏銳的洞察和不懈的探索。盡管我深知他們在中西方戲劇的異同和融會方面頗有心得,又有法國藝術(shù)家在舞美藝術(shù)設(shè)計、作曲、多媒體設(shè)計方面鼎力相助,但這樣中西合璧的創(chuàng)作團隊卻選擇“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題材,令我十分意外,因為這個人物、這段歷史太盡人皆知了。要把一個耳熟能詳?shù)墓适乱詰騽〉男问匠尸F(xiàn)出來不難,但如何能不落窠臼,推陳出新,又要尊重歷史,打動人心,可比講一個全新的故事難多了!何況小劇場話劇有其特有的表現(xiàn)方式,舞臺條件、音樂舞美道具、演員陣容等都有制約,如果按照歷史大劇的傳統(tǒng)方式去排演,就如同在方寸尺牘間描繪萬里江山圖,先天不足難免成為掣肘。如何用先鋒戲劇的語匯去呈現(xiàn)歷史史詩的大格局,我懷著這樣的疑問與好奇走進了國家話劇院的先鋒劇場。兩個小時的演出結(jié)束后,心中疑竇盡除,我不由得為《行者無疆》這部“不一樣”的史劇擊節(jié)喝彩!
首先,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成功的,而這其實是最難的部分。張騫作為打通東西文明匯通之路的先驅(qū),其聲名和影響橫亙數(shù)千年,遠播海內(nèi)外,而在史書里的相關(guān)記載卻是寥寥?!缎姓邿o疆》巧妙地弱化了張騫生平中史料不詳?shù)那捌诓糠郑彝ケ尘啊⒊砷L環(huán)境的交待以虛代實,點到為止。篇幅重點鋪陳在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13年。這一段信息量非常大,主人公一生中最為跌宕曲折的經(jīng)歷,以及他磨難中的所有心路歷程都集中在這部分:受命出使,被俘匈奴,10年軟禁,僥幸出逃,歷盡艱險,生離死別,持節(jié)不失,初心不忘……既要把來龍去脈和重大事件交代清楚,又要避免淪為堆砌史實的流水賬,著實不易??陀^地說,“歷史”只是這部戲的皮囊,而“人性”才是它真正的靈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各有不同。在這樣的創(chuàng)作初衷指引下,舞臺上呈現(xiàn)出的是一群有靈魂的人物,一個有人情味兒的故事。于是,東漢史學家班固筆下“留騫十余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jié)不失”堪堪16個字,在舞臺上卻得以濃墨重彩、工筆細膩地呈現(xiàn)。我看到了一個熱血青年從24歲到30多歲被禁錮的青春、抱負與風華,一邊是對遠方故土的向往與思念,一邊是對眼前妻兒的眷戀和不舍,家國天下,骨肉悲歡,這樣掙扎著、糾結(jié)著、愛著、痛著的張騫終究擺脫了干巴巴的歷史定義,真正地“活”了起來。不僅是張騫,戲里的每一個角色都是熠熠生輝的,甚至一匹馬都被賦予了情感和命運,成為推動劇情發(fā)展的重要存在。
及至張騫經(jīng)歷萬難終抵月氏,完成使命返回長安,整部戲最有戲劇沖突的高潮部分告一段落。我想很多觀眾一定會和我有同樣的疑問: 故事發(fā)展到這里,怎么結(jié)尾?二次出使西域如何表現(xiàn)?彪炳史冊、文明互通的重大成就都是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成果,按常理,這是要著重渲染、升華的部分。我?guī)缀跻炎龊眯睦頊蕚渎牃鈩莼趾甑呐錁讽懫?,看身著華服的演員們琳瑯登場,念白著令人潸然淚下的煽情臺詞……令我欣喜的是,這部戲并沒有按照套路出牌,二次出使直至尾聲的言簡意賅超出了我的想象,有膽量,更有分量!這種刪繁就簡的勇氣,領(lǐng)異標新的膽識,用于一部歷史題材的話劇,顯得尤為難能可貴!洗煉的結(jié)尾在層層浮現(xiàn)的敦煌壁畫處達到高潮并戛然而止,演員謝幕燈光亮起時,只留下觀眾們蕩氣回腸,細細回味。據(jù)說主創(chuàng)團隊對結(jié)尾進行過多次爭論,刪減,推翻,再修改,最終在彩排時才定下如今這個版本。這個“斷、舍、離”的過程一定非常艱難,然而達成的“余音繞梁”的效果在我看來是十分成功的。
理性上,我作為一個外行無法從戲劇理念和結(jié)構(gòu)等專業(yè)角度剖析《行者無疆》的精妙之處。但感性上,我非常欣賞這部戲?qū)τ谥魅斯珘艟巢糠值脑O(shè)計。在夢里,我真切地看到、感受到張騫作為一個平凡人的恐懼、孤獨、悲憤、迷?!€有愛。因為有了這些充滿個人情感和情緒的夢,張騫這個歷史人物、民族英雄才得以走下“神”壇,變成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凡人。英雄令人敬仰,而凡人面對多舛命運所流露的人性才能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也正是因為看到了夢境中主人公的脆弱無助、畏懼和掙扎,他所表現(xiàn)的忠誠堅忍、百折不撓和大情大義才顯得更有說服力,更有打動人的力量。2016年,我看過劉佩琦老師主演的國話大戲《杜甫》。130分鐘的戲,劉老師的臺詞快說一遍也要40分鐘。在我看來,如果把《杜甫》比作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布局嚴謹,勾勒精細,大氣磅礴,《行者無疆》則如同南宋夏圭的《松崖客話圖》,有禪宗“脫實相”的意境,筆簡意遠,遺貌取神。張騫作為這部戲的絕對主角,從頭至尾,沒有一個字的臺詞,以無聲勝有聲,正好像夏圭“夏半邊”所擅用的“留白”技法,山水人物著墨于一隅,畫面中留下大片空白,清雋悠遠,自成一格?!缎姓邿o疆》用心良苦地不給主角只字片語,觀眾卻可以通過周圍人物的講述,從旁觀者的視角客觀地理解他,審視他,評判他。看過這部戲后,也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張騫,他的千秋功業(yè),自有世人評說,但一個長身玉立的男子在月圓之夜凝望故鄉(xiāng)的剪影卻留在了我心里,和“張騫”這個名字重合為一體。
在表現(xiàn)手法上,《行者無疆》不是一部傳統(tǒng)意義上的話劇,大量的形體語言撐起戲劇的骨架和血肉,簡煉的臺詞則像鐵線銀鉤,勾勒出整部戲的“脈”和“眼”。和飽滿豐富的舞蹈設(shè)計相比,這部戲的臺詞量可謂“骨感”,但質(zhì)量卻遠超一般歷史劇的水準,能看得出一字一句都經(jīng)過了精雕細琢、千錘百煉。深厚的文學功底,從歌曲《辭行》的詞作即可見一斑:“月西沉,天幕低,辰星寥落聞漏滴。西窗徹夜映瘦影,淚燭搖紅,誰為征人縫新衣。炊煙裊裊,庭椿默默,巢鵲無語?!蔽枧_上,每一句臺詞都流淌著詩詞的韻律,古而不晦,白而不俗,和人物、意境貼合得恰到好處,難能可貴地融合了“平實”與“唯美”。
這部戲里還有很多匠心獨運的巧思。幼年張騫的紙偶讓我聯(lián)想到阿維尼翁戲劇節(jié)上充滿生命力的默劇,琵琶等民族樂器和很有現(xiàn)代感的電子音樂的混搭,既有戲劇性,又張力十足。視覺設(shè)計部分也很精彩,流沙一樣的光影,讓人仿佛進入交錯的時空,回到兩千多年前的西域。舞蹈和形體設(shè)計依然秉承趙導的一貫風格,融入了很多中國戲曲的動作和古典舞的韻味。青年演員們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飾演張騫的吳俊達眼神憂郁,舉手投足間自有氣度,讓人覺得風華正茂年紀的張騫本該就是這個樣子。匈奴單于的扮演者吳迪經(jīng)驗老道,不怒自威,駕馭這個角色毫無壓力。飾演張母、張妻、月氏公主的汪玥很出彩,慈母的沉穩(wěn)堅韌,少女的嬌羞天真,君主的威嚴氣度,都拿捏得十分到位……每個演員都是身兼數(shù)角,能文能武,表現(xiàn)出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舞臺上的光彩讓人不能側(cè)目。即使在人物內(nèi)心刻畫和表演張力方面略顯稚嫩,也是瑕不掩瑜。
看過《行者無疆》之后,我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如今提起“一帶一路”,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對于兩千多年前“絲綢之路”的起源和發(fā)展,對于西域沿路文明的興衰和變遷,我們究竟知道多少?大幕落下,我卻突然升起沖動,很想去查閱史料記載,尋找更多關(guān)于這段歷史的故事,了解那片大漠里曾經(jīng)有過怎樣的繁華,匈奴,樓蘭,月氏,大夏……那些如今已經(jīng)消逝的民族和文明在千百年間究竟經(jīng)歷了什么……如果一部戲,可以引發(fā)觀眾的共情,進而有所思考,有所感悟,那還有誰能說這樣的作品不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