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龍(南通大學藝術學院)
校園歌曲在新時期作為一種歌曲的存在形式,越來越被廣大學生和音樂愛好者所認知,一些優(yōu)秀的校園歌曲也在較大的校園范圍內廣泛流傳。然而,受種種因素的影響,到20世紀90年代末,校園歌曲創(chuàng)作出現了萎縮現象。認真研究其萎縮的原因,并找到一條健康發(fā)展之路,是教育部門領導、音樂教師和廣大音樂工作者特別是廣大作曲愛好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校園歌曲是20世紀80年代初,由港臺傳入大陸。20世紀70年代,祖國大陸正處在“文化大革命”的中后期,當時的“群眾歌曲”由于受那個時代的主題“革命”的影響,很多歌曲都帶有革命性、階級性、戰(zhàn)斗性、口號性的色彩,因此,使得大多數歌曲(少數優(yōu)秀歌曲除外),其旋律呆板,節(jié)奏生硬,缺乏情感和表現力。在校園里學生所唱的歌曲,大多被當時的“革命”歌曲所代替,而適合學生演唱的真正意義上的校園歌曲少之又少,在那個年代,要是有哪個學生唱《美酒加咖啡》這樣的歌曲,會立馬被扣上資產階級“靡靡之音”的帽子,甚至會把這樣的學生當成地痞流氓進行嚴肅的處理。而此時,在祖國的寶島臺灣,一種帶有清新氣息的校園歌曲卻在悄然地孕育萌發(fā)并逐漸發(fā)展起來,到20世紀80年代,發(fā)展到了鼎盛時期,并經由港臺傳入中國大陸,當時的主要作品有:《外婆的澎湖灣》《鄉(xiāng)間的小路》《童年》等,這些歌曲由于旋律清新、節(jié)奏明快、動感強烈,在青年人的內心世界產生了極大的共鳴,很快風靡整個大陸校園,特別在廣大青年學生中反響強烈。也正是因為校園歌曲有此發(fā)展歷程,有人則把校園歌曲的概念定義為:“校園歌曲廣義上講,特指在中等及高等學校教育中流行傳唱于青年學生中的歌曲?!痹诤芏嗾撌龈咝!靶@歌曲”的文章中多引用此定義。
時代在發(fā)展,科技文化不斷在進步,校園歌曲也亦如此,也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對校園歌曲做較全面的理解、認識和定位,更有利于今后校園歌曲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方向、更有利于促進廣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筆者認為,在新形勢下,構成校園歌曲的基本條件有以下幾點:
1.校園歌曲要能充分地反映學生的學習和校園生活
校園的主體對象是學生,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著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為主旨進行的。因此,校園歌曲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要以充分反映學生的學習和校園生活為理念,歌詞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和校園生活密切相關。至今已經廣泛流傳于校園的優(yōu)秀歌曲有很多,如《上學歌》《校園的早晨》《校園里有排美麗的白楊》《畢業(yè)情懷》《童年》《告別校園》《校園的鈴聲》《我們的班級》《課間十分鐘》《中學生畢業(yè)歌》《敬禮!老師》《走過老師的窗前》《國旗,在校園升起》《校園文明“心”字歌》等,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在描寫刻畫著學生的學習、生活,抒發(fā)著同學之間的友誼以及學生對老師的敬仰、贊美之情。
2.校園歌曲的歌詞、旋律要能夠突出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
校園歌曲與其他類別歌曲的突出區(qū)別是,校園歌曲的主唱群體是學生,按學習階段從低到高又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不同階段,由此構成了學生從兒童、少年、青年等不同的年齡層次,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心理、生理上有著各自的差異,其興趣愛好、思維方式、接受能力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校園歌曲創(chuàng)作,在歌詞內容、表現形式、旋律發(fā)展、節(jié)奏變換、演唱音域等多方面都要與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相適應。如《老師我想你》這首歌:“春天的花開了,老師我想你,你的恩澤如綿綿細雨滋潤我心底。夏天的蟬叫了,老師我想你,你的教誨似涼爽的風,輕撫我耳際。穿越人生的悲歡離合,老師我想你。走過循環(huán)往復的四季,老師老師我想你我想你,你是我最美好的回憶?!边@是一首歌頌老師題材的歌曲,歌詞含義深刻,歌曲旋律婉轉動聽,演唱音域為十二度,特別適合青年學生演唱;而《天地間最美的形象》這首歌:“讓花朵注目的是太陽,讓星星注目的是月亮,讓孩子笑臉注目的是您,您是我們的太陽月亮太陽月亮。啊,老師!人世間您是純樸的詩章;啊,老師!天地間您是最美的形象。”這首歌同樣是以歌頌老師為題材,但歌詞中所說的“天地間最美的形象”是指少年兒童心目中老師的形象,歌曲旋律活潑歡快,歌詞充滿著少年兒童的純真與可愛,演唱音域為十度,特別適合少兒演唱;關于歌曲在演唱者年齡上的要求,在成人歌曲中,有時個別歌曲會根據某種特殊需要,在演唱者年齡上有所強調,但多數成人歌曲在演唱者年齡上的要求都不如“校園歌曲”表現的那樣強烈。
3.校園歌曲要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奮進,增強學生愛黨愛國的情感,積極傳播正能量
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陣地,承擔著教書育人雙重任務,工作在教育戰(zhàn)線的廣大教師,既要傳授學生文化知識、專業(yè)技能,又要教導學生愛黨愛國、遵紀守法,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而校園歌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校園歌曲正是以其清新優(yōu)美的旋律,健康向上的歌詞,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就像《國歌》《少年先鋒隊歌》等經典歌曲一樣,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長。在多年的校園歌曲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中,也涌現了一批優(yōu)秀的校園歌曲,如《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歌聲與微笑》《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隊旗跟著黨旗走》《中華同唱和諧歌》《少年夢、中國夢》《八九點鐘的太陽》《我把祖國愛心窩》等,這些歌曲都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應把校園歌曲定義為:由廣大學生為主唱群體的,適合在全國各類學校范圍內傳唱,歌曲旋律清新流暢,歌詞內容能充分表現學生學習和校園生活,激勵學生學習、奮進,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增強學生愛黨愛國的情感,積極傳播正能量的歌曲。
在很多歌曲創(chuàng)作理論書籍中,大多把歌曲創(chuàng)作的體裁總體分為抒情歌曲、贊頌歌曲、進行曲(也稱隊列歌曲)、歌舞性歌曲、詼諧諷刺歌曲、勞動歌曲、敘事歌曲、表演唱等。對此,但凡有一定作曲知識的人都非常了解和認同,然而在當今我國音樂界有關歌曲體裁的再劃分中,有人把校園歌曲、學生歌曲、兒童歌曲也劃歸到了歌曲的體裁當中,還有人根據不同的身份職業(yè)分為“軍旅歌曲”“工人歌曲”“行業(yè)歌曲”“企業(yè)歌曲”,從專業(yè)性上分為“藝術歌曲”“通俗歌曲”,從年齡段上又分為“老年歌曲”“成人歌曲”“少兒歌曲”“青年歌曲”凡此等等。體裁名目繁多,讓人眼花繚亂。針對上述的種種劃分,筆者則有不同的看法,首先,把校園歌曲、軍旅歌曲等作為歌曲的體裁稱謂這一說法就不夠準確,試問在上述任何一種歌曲中,是否在歌曲自身也各自涵蓋著某種抒情歌曲、贊頌歌曲,或是勞動歌曲、敘事歌曲等體裁呢?這種體裁中包含體裁的觀點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況且有很多學生歌曲、少兒歌曲本身就在校園歌曲之列,不如直接叫校園歌曲好了,何必搞得那么復雜。同樣,有很多工人歌曲、行業(yè)歌曲也同時屬于成人歌曲的范圍,難道還要把它劃分成“工人成人歌曲”“行業(yè)成人歌曲”嗎?有些“群眾歌曲”在過去的年代因所反映的時代主題是“革命”,所以又叫“革命歌曲”。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革命歌曲”一詞已經早早遠離我們而去,隨之而來的是“流行歌曲”“通俗歌曲”等新的名詞不斷在闖入我們的眼簾。歌曲的體裁是存在于歌曲本身并伴隨著歌曲創(chuàng)作永遠存在的一種表現形式。設想一下,如果把“革命歌曲”也作為歌曲的一種體裁,怎么能說有就有、說無就無呢?
由此可見,歌曲的體裁與歌曲的類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無論是歌曲的體裁還是類別,都不能僅憑歌曲的名字或表面因素就輕率地做出判定,而要從根本上弄清楚體裁與類別的基本含義,那就是:歌曲的體裁指的是歌曲的表現形式(抒情歌曲、敘事歌曲、歌舞歌曲等),而歌曲的題材(內容)則決定了歌曲的類別(校園歌曲、軍旅歌曲、行業(yè)歌曲等)。因此,校園歌曲和其他軍旅歌曲、行業(yè)歌曲一樣,只能是歌曲的類別之一,而不能用體裁這一概念來稱謂。如此不加斟酌的胡亂定義歸類,只能造成學術界和創(chuàng)作理論上的混亂,而不利于歌曲特別是校園歌曲的創(chuàng)作。
對校園歌曲所涵蓋的范圍,要以新時期校園歌曲的重新定義為依據,在對校園歌曲的認知上要重新拓寬思路,不要片面認為只有歌詞中出現校園、學生、老師字樣的歌曲才是校園歌曲,而應從更宏觀的角度界定校園歌曲的范圍,把那些符合各年齡段學生特點的,能激勵學生學習,催人奮進,愛黨愛國,弘揚“主旋律”,積極傳播正能量的歌曲,都納入到校園歌曲的創(chuàng)作和演唱范圍,這樣才能拋開由校園歌曲發(fā)展史帶來的簡單而又有局限的界定、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去理解新時期的校園歌曲,從而擴大校園歌曲的創(chuàng)作與演唱范圍,給廣大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對優(yōu)秀校園歌曲選擇與演唱的空間。
有人把少兒歌曲也劃到了校園歌曲的范圍,理由是:我國絕大多數的兒童、青少年均在學校受教育,反映他們的思想感情也就是反映了校園學生的思想感情。這種觀點筆者倒是比較認同的,但也不能絕對化,因為有的歌曲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雖然由少兒演唱,但歌曲的內容與少兒的校園學習生活沒有什么必然聯系,如電視劇《濟公》《宰相劉羅鍋》中的插曲就是由少兒參與伴唱、朗誦的,電視劇紅高粱中的插曲《九兒》,很多少兒也很喜歡聽、很喜歡唱,但這類歌曲卻不是校園歌曲。而由作曲家谷建芬作曲的《歌聲與微笑》這首歌,如按年齡段劃分,一定會劃歸到少兒歌曲的行列,而事實上這首歌不僅少年兒童可以唱,成年人也可以唱,在2016年8月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次音樂晚會節(jié)目中,完全由老年合唱團演唱的《歌聲與微笑》這首作品,其演唱效果更是優(yōu)美動聽,但它卻是校園歌曲,更多的是由學生來演唱??梢哉f校園歌曲中包含少兒歌曲,但不等于所有少兒演唱的歌曲都是校園歌曲。
另外還有人把“教師歌曲”也劃到校園歌曲的范圍內,理由是教師與校園與學生與教育密不可分,這種觀點看上去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筆者對此仍有不同的見解:眾所周知,學校主要的受教育者是學生,校園歌曲的主要演唱群體當然也是學生了?!敖處煾枨鳖櫭剂x就是由教師群體主唱的歌曲,且歌曲的內容也一定與校園、學生、教書育人有著密切關聯。然而,在眾多的歌曲中,符合這一題材的歌曲卻少之又少,幾乎沒有,有的歌曲雖然歌詞中出現老師的字樣,如歌曲《飛來的花瓣》《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師恩如?!贰督裉焓抢蠋煹纳铡返?,但這些歌曲大都是從學生的角度歌頌老師的,更適合學生演唱,而不適合老師演唱。既然此類作品少,也就沒有必要再歸類,只要把老師看作是校園歌曲中被學生敬仰、歌頌的對象就可以了。
關于校園民謠是否屬于校園歌曲的問題,目前音樂界還沒有明確的定論,很多人持模棱兩可態(tài)度。以歌曲《同桌的你》為例:“我也將有我的妻,我也曾給她看相片,給她講同桌的你……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誰把你的長發(fā)盤起……誰給你做的嫁衣……”從歌詞的內容所反映的情感上看,是一個離開校園多年的成年人(曾經的學生)對過去學生時代美好往事的回憶和留戀,說他是校園歌曲是因為:雖然當年的學生時光已經遠去,但歌詞故事中的主人公仍然是以曾經的學生的身份在回憶著過去,反映的也是校園的生活與情感,只不過年代久遠了些;說它不是校園歌曲是因為:其歌詞內容與現實學生的學習生活毫無關系,所反映的不是在校青少年學生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以上二者的選擇上,筆者更傾向于后者,還是叫它校園民謠為好。因為當今的校園倡導的是學生的學習、奮進、求知、鉆研,良好的世界觀、道德觀的形成,以優(yōu)異的成績報效祖國、服務社會;而《同桌的你》反映的則是單一的、纏綿的愛情主題,不利于新時期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
黨的十九大和中央兩會的勝利召開,為全國各條戰(zhàn)線、各行各業(yè)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黨和國家對教育的發(fā)展也是格外的重視,處在這樣大好的形勢下,校園歌曲的建設一定要跟上黨和國家新時代的發(fā)展步伐,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更多更好的新一代建設人才。
校園歌曲從形成、發(fā)展到今天,有著不平凡的歷程。曾經在大陸校園有過輝煌,也曾有過低谷;曾經有一批經典作品的問世,也曾受某些因素的影響出現萎縮的局面。但在新時期隨著校園藝術文化環(huán)境建設迅猛發(fā)展,校園歌曲又迎來了新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機遇。所以,我們呼吁廣大音樂工作者和校園歌曲創(chuàng)作愛好者要緊急行動起來,重新為校園歌曲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獻計獻策,貢獻力量。首先從思路上入手,打破傳統(tǒng)的、陳舊的創(chuàng)作模式,更新觀念和創(chuàng)作手法,結合當今青少年的喜好,在歌曲旋律、節(jié)奏、和聲、配器等方面多加進一些現代的流行音樂元素,使之更加符合新形勢下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審美,同時也要號召社會各方面的音樂有生力量參與其中,不斷擴大校園歌曲的創(chuàng)作隊伍,積極發(fā)揮在校青年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創(chuàng)作出具有新時期時代感的學生喜聞樂見的精品校園歌曲。
在新的時期重視對校園歌曲的創(chuàng)作是必要的,而在重視校園歌曲創(chuàng)作的同時,更應該認識到有效推廣、傳播校園歌曲的重要性,當今的流行音樂(也稱流行歌曲)之所以那樣盛行、那樣備受青少年喜愛,除了流行音樂自身所具有的時代性、流行性和可接受性外,還有更重要的方面,電視媒體的強大支持,如浙江衛(wèi)視的《中國好聲音》、湖南衛(wèi)視的《天籟唱將》等很多電視節(jié)目,都為流行音樂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從而使流行音樂至今都在全國大多青少年心中占據重要的位置。因此,要想使校園歌曲真正能在廣大校園學生中傳唱,就必須重視其推廣與傳播的途徑。目前切實可行的傳播途徑有:
1.通過音樂雜志、刊物發(fā)表(綜合音樂雜志開設校園歌曲專欄)
在眾多的音樂雜志、刊物中,《校園歌聲》《中小學音樂教育》《兒童音樂》《音樂教育與創(chuàng)作》等,都可為校園歌曲創(chuàng)作提供很好的發(fā)表平臺。有的音樂類綜合雜志也設有校園歌曲專欄。
2.通過電視節(jié)目播出
通過電視節(jié)目播放校園歌曲,特別是在教育類頻道增設校園歌曲欄目,是校園歌曲推廣與傳播最有效的手段,而這種辦法實施起來其難度也非常大,需要由政府及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的介入,以行政的方式加以推進實施。
3.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推介
當今中國社會已進入互聯網高速發(fā)展和普及的時代,網絡已成為現代人交流必備的重要平臺,校園歌曲的創(chuàng)作與推廣,除借助其他傳播方式外,更不要忽視網絡傳播和交流這一重要平臺。要充分利用網絡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這一傳播優(yōu)勢,將一批優(yōu)秀的校園歌曲傳播推廣開來。
4.舉辦校園歌曲主題比賽
通過各類形式的校園歌曲主題創(chuàng)作與演唱大賽,加大對優(yōu)秀校園歌曲的評選推廣力度和獎勵措施。
5.校園廣播電臺、學校音樂課堂
學校廣播電臺是校園歌曲最直接、最方便可行的傳播方式,要充分利用本校直接管理、直接控制這一便利條件,將一批優(yōu)秀的特別是由本校學生自創(chuàng)的校園歌曲得到推廣與傳唱。同時借助音樂課堂的教育功能,重點推介有教育價值、有音樂影響力的“主旋律”校園歌曲,使之在音樂課堂中形成強大的音樂教育氛圍。
總之,校園歌曲作為歌曲創(chuàng)作的新生門類,雖然發(fā)展進程比較短,但它的演唱群體幾乎占據了全國兒童、青少年的全部。如果創(chuàng)作發(fā)展得力,傳播方法得當,對加強校園藝術文化環(huán)境建設,培養(yǎng)新時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高素質的人才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