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北方黑坑釣青魚用什么打窩比較有效?
回答:單從這位釣友提問的字面上看,回答很簡單——用田螺打窩,用田螺作釣餌就能解決。但是事實上,這么做并不見得有效,這樣回答也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大家都在這么打窩這么釣,并且窩料一個比一個多,窩子打多了,魚就難釣了。所以,這個問題沒辦法用一兩句話來明確回答,我不妨給出幾種不同情況下的打窩辦法供你參考,相信你會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發(fā)。
第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垂釣的人很多,窩子打得也多。如果到處都是窩子,那么到處就都不是窩子了。投喂量過大的結果是誰都釣不到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完全沒必要打窩子了,水底下密密麻麻一層食物,青魚敞開吃也吃不完,再繼續(xù)跟風打窩子,對魚能有誘惑力嗎?肯定沒有。所以,這種情況下完全沒有打窩的必要。
第二種情況是剛剛開竿,垂釣的人不多,水下也是干凈的。這時候可以打窩子,為了避免第一種情況的出現(xiàn),窩料的量一定要控制好,幾十個田螺足夠了,也可以用青玉米打窩。值得注意的是,窩料雖然不可太多,但是拋撒的范圍可稍大一些,稀稀拉拉地打個底兒,用田螺作釣餌等魚上鉤的過程中,繼續(xù)用青玉米不間斷地投向浮標的位置,每次三五粒。
窩子的范圍大,容易被魚發(fā)現(xiàn),魚鉤附近窩料的密度最大,可以很自然地把青魚誘過來;每次三五粒不間斷地投喂,玉米粒落水的聲音極似顆粒機投喂飼料的聲音,人工養(yǎng)殖的魚類對這種聲音有著強烈的條件反射,它們會循聲而來。不間斷地打青玉米看似總量不少,但是青玉米容易被消化,所以不易打成死窩。要知道,五斤窩料一次打進去和分十次打進去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最關鍵的是,在眾多玉米粒當中只有鉤上一個田螺,這很容易被魚發(fā)現(xiàn)。
第三種情況是觀察別人??磩e人都在用什么打窩,效果好的可以模仿,效果不好的就用別人不用的東西打窩試試。這么做的原因如上面說的用青玉米打窩,用田螺作釣餌一樣,窩餌分家更容易被魚發(fā)現(xiàn)。假設別人都在用顆粒打窩,要么把魚喂飽了,要么魚被釣怕了警覺性增強,此時唯獨有一小片玉米窩料在那兒,是不是更能引起魚的注意?
提問:黃刺魚怎么釣?
回答:這是一種貪吃且兇猛的小型魚類,有晝伏夜出的習性。它們常年以水中的小魚、小蝦等小型水生物為食,所以最好在夜間用該水域的小魚、小蝦作釣餌垂釣。用“萬能釣餌”蚯蚓的效果也很好,還能兼釣鯽魚。
釣黃刺魚可用海竿也可用手竿。海竿以串鉤釣組為最佳;手竿我建議使用大號無倒刺的魚鉤為宜,如新關東。無倒刺魚鉤的好處是方便摘鉤,這種小家伙進食太生猛了,往往把魚鉤吞進胃里,有倒刺的魚鉤摘起來很不方便。
提問:夏釣鯽魚起浮了,該怎么調標釣浮?
回答:如果情況不特殊,將原釣組剪去少許鉛皮即可釣浮。但是,釣浮有時會引來大量小雜魚,產生劇烈的標相,遇到這種情況有兩種應對辦法:一種是釣高,即讓浮標露出得高一些,能更清晰地放過一些小魚的信號,專抓鯽魚口;另一種是用靈敏度較低的浮標,這樣的話小魚的信號幅度就會變小,更容易分辨出鯽魚口。
提問:戶外野釣,釣上百斤的大魚該選什么釣具?
回答:面對上百斤的巨物,我首先不建議用手竿。不要盲目借鑒視頻中用手竿釣巨物的大師,要知道,他們要么是在展示個人技術,要么有商業(yè)目的,而我們平時釣大魚都是以能成功將其釣獲為目的,所以,我首先推薦性能強悍的海竿。事實上,無論是民間釣手還是一些擅長釣大魚的大師,海竿釣大魚的成功率都是最高的。
如果是近岸垂釣,那么我推薦使用前打竿。我南方的很多釣大魚的朋友都是用前打竿當手竿屢屢擒獲巨物的。他們通常都會用4號PE線作主線,幾乎裝滿前打輪,不僅拉力強大,儲線量又充足,大大提高了搏大魚的成功率。
提問:今天野釣鯽魚,剛開始一小時沒口,然后一個多小時基本連竿上魚,再一個小時下大雨,后面幾個小時就沒什么口了。窩子也打了幾次,這是怎么回事?下雨時和下雨后鯽魚是不是都在水面上啊?
回答:野釣鯽魚就是這樣,剛開始釣的時候口很少,把頻率打起來后,魚口就會越來越快。我也常常這么告誡朋友,釣鯽魚千萬不能懶,換餌的頻率一定要快,釣著釣著魚就會越聚越多。只是這位提問的釣友遇到了一場大雨。大雨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想一想安靜的水面突然水聲大作持續(xù)不停,謹慎的魚類一定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于是它們會規(guī)避危險,躲藏到安全的區(qū)域。
一般來說,雨停后個把小時魚口就會逐漸恢復。但是遭遇一場大雨后,魚群覓食的區(qū)域可能會發(fā)生變化,我曾經在大雨后多次經歷過這種毫無變化規(guī)律可言的情況,有的時候在釣位不換的情況下需要用長竿子才會有口,有的時候則恰恰相反,人坐得遠離岸邊,用3.6米竿剛剛接觸到水邊就能連口。所以,大雨后水情出現(xiàn)了變化,也會影響到魚情,這時。我們不要死守著一個釣點,口不好的時候要注意勤搜索,或遠或近、或深或淺地試探。
至于打窩子誘魚,我勸這位讀者,在魚不喜歡出沒的位置即便有再多的食物也不會吸引它們。很多人過分地依賴打窩子,認為打了窩子就會把魚誘來,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打窩子其實只能在魚愛出沒的地方,使魚在釣點內多徘徊一會兒而已。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窩子不能打多,即使魚情很好的釣位,窩料打多了也會把窩子打死。想一想,可吃的東西那么多是不是發(fā)現(xiàn)釣餌的機會就少了?
這位讀者懷疑魚不在魚鉤附近,這種疑慮是正確的。有了疑問,就要去驗證、去搜索,要多動手,讓事實說話。
至于你懷疑魚到了水面,這種可能不是不存在,但是微乎其微。
提問:很多大師都說先找底,露出水面1目,往下推子線的長度,再下拉15厘米,然后修鉛皮露出自己想要的目數,我個人感覺這種辦法太慢,新手不容易把握。我使用的是一種快速調標找底的方法:去一個不知水深的地方,半水開始修鉛皮先修到浮標露出水面3目,然后掛一個橡皮找底,使浮標露出2目,然后再掛大的搓餌確定還是2目,就基本確定已經到底了,這時候就可以釣了,如果掛上釣餌是3目,說明過低。請問我這種調標方法如何?我一直這么調釣,從未空軍。
回答:釣無定法,適者為佳。調標是什么?就是在尋找浮標浮力和釣組重量間的一種平衡。不管采取哪種步驟,只要實現(xiàn)這個想要的平衡、找到那個理想的平衡點就達到目的。
這位釣友的這種調標法最大的缺點是不能實現(xiàn)精確調標。比如這位釣友說半水調標,那么在一個不知深淺的陌生水域,如何確定是半水?退一步說,假如真的確定了半水,那么你考慮過另一半水深中的主線重量作用在浮標上時,會壓下去幾目標尾嗎?這還沒考慮兩顆魚餌的實際重量。
面對不同的對象魚、不同的魚口,調釣上是有區(qū)別的,現(xiàn)在的水情魚情已經不同于幾十年前了,學會調4釣2就能走遍天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種調釣應付水庫中的生口魚也夠用了。
提問:四川的夏天氣溫高達35℃左右,野河釣鯉魚用什么打窩好,餌料用什么搭配最好?我自己搭配的藍鯽、速攻、918和螺鯉,卻只釣到白鰷。
回答:無論窩料還是釣餌,都是為魚情服務的,也就是說,針對不同的魚情,所用的窩料和釣餌是有區(qū)別的。從這位讀者的問題中,我只得到了幾個信息:四川、夏天、野釣鯉魚、白鰷很多、用的是藍鯽、速攻、918和螺鯉。從這幾個信息中,我無法給出一個具體的搭配方法,但是我可以提供一些窩料和用餌的注意事項,希望對這位讀者能有所幫助。
打窩的目的是誘來目標魚,那就從目標魚——鯉魚身上尋找突破口。
鯉魚屬于雜食性魚種,基本上什么都吃,所有的農作物果實都可以成為它們的食物。常用的鯉魚窩料有糠餅、水發(fā)的小麥,還有不同成熟度的玉米。就我個人來說,我更鐘情于用玉米打窩——針對不同體型的對象魚,選擇使用不同狀態(tài)的老玉米。根據經驗,用越硬的老玉米打窩,魚口越少,但遭遇大鯉魚的可能越大;玉米越軟,魚口就越多,但是魚獲個體也會越來越小。比如,用水浸泡幾小時的老玉米是釣獲巨物的最佳選擇;經過水煮的老玉米對5斤以上的鯉魚都有效果;水煮開花的老玉米幾乎對所有大小的鯉魚都有效,但遭遇大鯉魚的幾率也降低了。如果用煮熟的玉米查打窩,那么大鯽魚都會被誘來。使用上述窩料時,完全不用添加任何添加劑,直接使用即可。這位釣友可以根據目標魚的個體大小自行選擇。
關于餌料,我有兩點建議。第一,選擇純素的餌料。純素餌沒有動物蛋白,小白鰷鬧鉤的強度就會弱一些;第二,選擇不含拉絲粉的餌料,代之以白面作粘合劑,也能減少許多無效標相。白面的比例以有效控制住小白鰷鬧鉤為準,但要注意,千萬不要把餌料開成死面疙瘩,這點很重要。如果這兩招不管用,依然控制不住小白鰷吃鉤,那就要考慮舍棄商品餌了。你可以自制玉米面釣餌,方法是準備適量玉米面,用開水和面,揉成拳頭大小的面團,上屜蒸,開鍋20分鐘后起鍋,趁熱把面團放入冷水中浸泡冷卻,冷卻后撈出揉捏至沒有疙瘩就可以使用了;使用的時候感覺太硬可以就地加水繼續(xù)揉捏,直到合適為止。這種魚餌可以做到很軟,但是幾乎不霧化不脫落,在水下非常持久。假設這招也不能阻擋小白鰷鬧鉤,那么你可以用嫩玉米作釣餌,也可以用珠珠釣法,甚至可以選擇夜釣來規(guī)避小白鰷,專攻鯉魚。
我要提醒這位讀者的是,搭配釣餌是根據實際垂釣需要所進行的一種調整,因此每一種搭配都有它的目的。并且,野釣用餌是絕對沒有什么配方的。試想,如果某一種搭配可以百試百靈的話,那么那些魚餌廠家早就會按照方子把成品做出來。所謂餌料搭配,大概有幾種情況,一個是調整營養(yǎng)成分,比如小雜魚很多的時候,釣餌就不要太葷,于是我們便可以在動物蛋白含量較高的餌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素餌;另一種情況是調整釣餌的物理狀態(tài),比如想要使鉤上的釣餌脫落后能在釣點內有一些殘留,起到持續(xù)誘魚的作用,我們就可以在釣餌中加入一些顆粒物,比如粉狀餌中加入一點酒米或者呈小顆粒狀的其他餌料。
提問:想在麥穗、小白鰷、小龍蝦鬧鉤的水域釣鯉魚和鯽魚,有什么辦法?
回答:從提問上看,這位釣友是在野釣。首先,我要提醒這位釣友的是,沒有任何一種辦法可以完全杜絕小龍蝦、小白鰷的騷擾,我們只能想辦法減少這種騷擾。
夜釣行嗎?天徹底黑下來后,小白鰷的活躍度的確降到最低,但是小龍蝦卻活躍起來。白天呢,小龍蝦倒是比較消極,但是小白鰷又讓人受不了。所以,想靠挑選出釣時間段來同時避開這兩種家伙不是最佳的辦法。
那該怎么辦?我們不妨在餌料上做些文章。比如用小的嫩玉米粒。玉米粒不招小白鰷的待見,白天呢,小龍蝦又不是很活躍,并且鯉魚愛吃玉米粒,鯽魚也比較喜歡嫩玉米,只是鯽魚口小,吃不進去大的。所以,我推薦用小玉米粒作釣餌,用于在白天垂釣。要知道,用小玉米粒是可以釣到體型不錯的鯽魚的。注意,不要被玉米粒所束縛,水發(fā)的麥粒、新鮮的稻粒都可以嘗試一下。
如果是夜釣,釣者還可以用面餌,因為夜間小白鰷不再鬧鉤。使用面餌時,關鍵是其成分和狀態(tài)。成分一定要素,因為小龍蝦雖是雜食性生物,但更喜歡葷,餌料中動物蛋白含量稍高,就容易引起小龍蝦的過度關注。餌料的狀態(tài)不要追求霧化效果,一定要開得軟且特別黏,這樣的釣餌在水下就是個小面球,對小龍蝦的吸引力會降到最低。
除了餌料,釣者還要注意標相。小龍蝦造成的標相和魚吃餌產生的標相明顯不一樣,小龍蝦吃餌時,浮標的動作是哆哆嗦嗦的小幅度漲落。出現(xiàn)這樣的標相時,釣者可以放一放,不必急于提竿,以減少不必要的空竿,要抓的是黑標或者送標。由于鯽魚是你的目標魚,所以我不建議把浮標調得很鈍,太鈍的調釣不適合釣鯽魚;又因為野生鯉魚也是你的目標魚,所以釣組又不宜太過靈敏。綜上,我建議微鈍。
提問:浮標到位后,向前推魚竿,浮標會上升嗎?為什么?
回答:如果釣組的重量明顯大于浮標的浮力,那么在浮標到位后向前推魚竿,浮標會上升。如果釣組的重量小于等于浮標的浮力,那么前推魚竿浮標不會上升。
因為在釣組的重量大于浮標的浮力的時候,水下的那部分水線是向前傾斜的,也就是說長度大于水深,前推魚竿時浮標受風線的牽引力消失,浮標也會前移,于是浮標會上升。當釣組的重量小于等于浮標的浮力的時候,浮標到位后水線是垂直的,所以前推魚竿浮標不會上升。
提問:釣鯉魚時招鰱魚怎么辦?
回答:如果是正在垂釣時鰱鳙鬧窩,你就必須搬家了,搬家后不可再打粉狀窩,釣餌也盡量減少霧化,或者干脆用固態(tài)魚餌,如玉米粒。這樣做有個前提,就是你隨身攜帶的餌料儲備一定要充足,如果你只帶了粉狀窩和霧化好的餌料,那就略顯悲劇了。
假如你再次前往同一水域垂釣,我建議用不溶解的粒狀物打窩,比如經過各種處理的老玉米,然后用青玉米或者各種商品玉米粒作釣餌。注意,我不建議用青玉米打窩。
北方很多釣友喜歡用豆餅打窩,南方釣友用糠餅的比較多,如果該水域鰱鳙的密度很大,這兩樣東西也要慎重使用。至于為什么不用青玉米打窩,原因很簡單,魚很愛吃青玉米,它們會大量撿拾窩料,不但把窩子破壞掉,還能很輕松地吃飽而溜之大吉。老玉米則不同,無論被怎樣加工過的老玉米,都不會把魚喂飽。
我不止一次地做過解剖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用老玉米打窩后釣上來的魚,胃腸內很少發(fā)現(xiàn)窩料成分。這就說明,魚在窩子內吃得并不盡興,它們往往是吃一粒在嘴里,轉幾圈后又吐出來,然后再撿起一粒,反復多次。如此,魚在窩內徘徊的時間越長,發(fā)現(xiàn)釣餌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就是用老玉米誘魚的好處。
以上這些只是部分建議??傊?,想避開鰱鳙,終究離不開一個道理,即無論窩料還是釣餌,都要減少霧化,這樣才能避開鰱鳙。有些個別水域中的鰱鳙的密度極高,即便用老玉米也沒完沒了地上鉤,這樣的地方就沒什么解決的辦法了。
提問:都說臺風前后好釣魚,本人在浙江,釣水庫的經驗是,臺風來之前魚口確實好,但是臺風剛走的那一兩天基本都是空軍。臺風之后真的不適合野釣嗎?
回答:野生動物對大自然都會有感應,比如大雨來臨前螞蟻會搬家、燕子會低飛等等。魚也一樣,它們會在氣象發(fā)生劇烈變化之前先填飽自己的肚子。所以,臺風前魚口很不錯。
那么,為什么有時候臺風過后的收獲不盡如人意呢?這其中的原因是復雜的,比如臺風過境往往伴有強降雨,降雨本來是好事,雨滴會攜帶著接近飽和的氧溶入湖庫,魚是活躍的,這是積極的一面。消極的一面則是,地面流淌的雨水會把泥沙攜帶進湖庫,使原本清澈的水質能見度迅速下降,魚兒進而感到不適;另一個不利的因素是,水位的迅速上漲一下子稀釋了魚的密度,大量的草皮植被被淹到水下,魚群都向那些位置集中了。所以,不光是臺風過后,強降雨過后天放晴,空氣潮濕且悶熱,湖庫中的魚也會難釣。
不過,遇到下面兩種情況時,釣者不妨一試:一是臺風過后的一兩天如果天氣不悶熱時,再者就是釣平時被釣敗了的老坑塘,你甚至可能會出現(xiàn)爆連的情況。
提問:釣魚怎么做到一鉤觸底、一鉤躺底?
回答:這又是一個浮力問題。這個問題很簡單,但解釋起來很繞嘴。
要做的第一點是在調標的過程中一定要知道一粒魚餌的重量作用在浮標上會把浮標壓下去幾目。
舉個例子,比如空鉤離底浮標有5目露出水面,一粒魚餌壓下的浮標是2目,那么雙鉤上餌后,露出3目的時候,就說明下鉤的重量是作用在水底而不是作用在浮標上,這個時候,上鉤的重量還是作用在浮標上的,也就是說上鉤還是懸浮狀態(tài)。要想做到上鉤觸底也就意味著上鉤的重量不能完全作用在浮標上,而是要讓水底承受一部分,所以還要上拉浮標(理論上這個幅度等于一個鉤距,但實際操作中會稍有偏差,不過是略小于一個鉤距)。理論上說,浮標露出3.1目到4.9目之間,都能實現(xiàn)這位釣友所需要的狀態(tài)。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兩粒魚餌只要有1.1到1.9粒的重量沒作用在浮標上就會實現(xiàn)一鉤觸底一鉤躺底的狀態(tài)。
提問:釣黑坑或大棚,開著加氧機走標該怎樣處理?
回答:遇到這情況只有兩種處理辦法,一種是聽之任之,在釣餌移動的過程中捕捉信號;另一種是控制走標,也就是加鉛,使浮標穩(wěn)定起來。
釣大棚通常都是在戶外無法垂釣的季節(jié),比如冬季。冬天,首先就是溫度低,魚的活性也很低。而大棚的水溫會相對高一些,加氧機的水流恰恰能使魚的活性在短時間內提高和恢復,而且魚都有追逐水流的天性,所以這時候走標完全不必處理,可以聽之任之。需要注意的是,所謂聽之任之并不是任由浮標無限度地走,釣者應給浮標定個起點和終點,讓魚餌只在該范圍內活動,走到了終點就要換餌。
大棚中的魚來歷不同,很多魚都是從市場上拉回來的,這種魚完全可以用茍延殘喘來形容,它們的體力不允許它們在有水流的地方嬉戲玩耍,它們只會躲在安靜的角落里靜養(yǎng)。遇到這種魚,釣者就要盡量遠離水流,至多只能在水流的邊緣處下竿。
釣大棚,我不主張輕易加鉛,釣組遲鈍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但是,那種水流又叫人抗拒不了。對此,我的處理辦法是在釣組上做文章:首先去掉鉛皮座,然后在下鉤纏上鉛皮,鉛皮的大小以可以穩(wěn)定住釣組為宜,上鉤掛餌,子線長度以20~25厘米為宜。這種釣組能夠反映出頓口標相和魚的橫移,但對送標表達得不理想。
釣黑坑時,加氧機產生的水流本身就是有利因素。因此,只要走標不太劇烈,釣者抓移動中的標相,效果會很好。要么勻速移動的浮標突然靜止,要么突然加速,要么浮標在移動中大起大落,這時候沒必要作進一步處理。要知道,不僅僅是路亞對象魚,所有魚種都對活餌更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