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躍華
關于陪練,有些鋼琴家,如陳比綱曾認為這是個很不好的現(xiàn)象,因為陪練的結果就是越陪越差,越陪越傻,它會讓學琴者放棄獨立思考,喪失意志,這是家長或一些教師急功近利的表現(xiàn),所以他不主張陪練。這確實有事實依據(jù),據(jù)說像美國、中國香港的家長就不怎么陪練。這也有理論依據(jù),如心理學中的“心流理論”(指一個人在某項活動中完全沉浸、充分享受的心理狀態(tài)),獨自從事鋼琴、弦樂器演奏的“心流”水平最高(羅馬尼亞的DorinaIusca的研究成果),容易獲得自信。陪練的孩子會導致“心流”的流失,喪失獨立思考與意志是可能的。
可是,當前的陪練大軍已勢不可擋并形成浪潮。趙曉生甚至說,就連香港鋼琴家羅乃新因晚上是陪他兒子讀書的“法定時間”,都多年不聽音樂會了。現(xiàn)在的陪練、陪讀已由家長陪到找人陪,進而職業(yè)化,就連青年鋼琴家吳純都曾從事過陪練,還有由人陪到機器陪、網絡陪以至形成產業(yè)化。但再完美的陪練系統(tǒng)也沒有莫扎特姐姐那樣的陪練完美。
關于莫扎特的成才,許多文章都把這歸功于其父親的教導有方。《模范父親的故事》一文甚至用“父親主動下崗培養(yǎng)孩子”作為標題來贊美并被廣泛轉載。盡管“下崗”不完全是事實,但現(xiàn)實中確實不乏父母離崗陪練的案例。且不論眾人皆知的郎朗父親,還有年薪60萬的孫生龍為了陪伴女兒學小提琴而辭職,用10年時間成功地陪練出杰出的音樂才女孫同同,后來他還把自己的陪練經驗總結成書《誰綁架了中國父母》出版;電視節(jié)目《舌尖上的中國》中報道了一位母親為了陪護在音樂學院附中讀書的女兒,5年沒有回家,女兒終獲得國際中提琴比賽冠軍。美國華人蔡美兒在其出版的暢銷書《虎媽戰(zhàn)歌》中介紹了自己跟女兒的“作戰(zhàn)經驗”,面對7歲的女兒露露彈曲生澀,蔡美兒強行讓女兒繼續(xù)練琴,然露露卻把樂譜撕得粉碎。面對女兒異常激烈的抗爭,蔡美兒先是將樂譜粘好后把它鑲進了一個塑料套子里,以防止它再次被損壞。緊接著,她將露露心愛的玩具拖到車里,并告訴她:“如果明天你不能彈好某曲子,我就會把它們一個接一個地捐出去?!泵鎸φ煞驗榇耸绿媾畠恨q護說她跟其他孩子不同,蔡美兒立即反駁道:“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是的,每個失敗者都會聲稱這一點?!痹诓堂纼旱慕逃?,女兒最終登上了卡內基音樂廳的舞臺,但她的教育方式也引起了美國國民激烈的討論。盡管有反對者,但不可否認,她聲稱的這種中國教育方式確實培養(yǎng)出許多成功人士(有文獻報道,就是我國著名鋼琴家傅聰?shù)母赣H傅雷在陪練兒子過程中也打過傅聰)。莫扎特的父親對莫扎特很嚴格,幾乎每天都檢查莫扎特的練琴,即使到了莫扎特成年后仍堅持看護。父親在寫給已21歲的莫扎特的信中這樣說:“只要聽不到你彈鋼琴和拉小提琴我就感到悲傷。”就連婚姻也一再干涉,他責問兒子說:“你究竟是甘愿受家室之累呢,還是樂意帶著一種光榮感和身后的榮譽去過一種獻身的生活呢?!边z憾的是,莫扎特的姐姐對莫扎特的影響卻被嚴重忽略掉了。
莫扎特姐姐比他大5歲,在莫扎特出生前便開始學習音樂,當莫扎特3歲時她已學習鋼琴一年多了。莫扎特對鋼琴的興趣最初正是在聆聽、模仿姐姐的學琴中顯露出來的。這種學習環(huán)境的塑造是自然的,且意義重大。日本的鈴木教學法的最重要特點就是重視母語教學,就是在孩子沒學琴之前,先讓家長上一段時間的家長培訓班,事先學習怎樣陪學、陪練,再把孩子帶入音樂環(huán)境進行熏陶。等孩子有了學習的強烈欲望后才開始正式教學。鈴木的方法因培養(yǎng)了千余位世界級小提琴家而得名。我國旅美鋼琴家茅為蕙出版了一本書叫《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這比鈴木方法又進了一步。最杰出的小提琴藝術家海菲茲,其父親因陪練后竟然被當時俄國彼得堡音樂院院長格拉祖諾夫收為學生,直接跟兒子一起學習。我國臺灣有一位陪練媽媽林黃淑櫻,不僅在陪練中與女兒一起學習,把女兒陪練成才的同時,自己也被女兒老師黃輔棠發(fā)現(xiàn)并收為弟子,后竟然還成了臺灣著名的黃鐘小提琴教學法的傳人?,F(xiàn)在她已培養(yǎng)了千余名弟子,其中不乏優(yōu)秀者考入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學生。但像莫扎特姐姐這樣的培練是任何高明的家長也比不了的。
姐姐先于莫扎特的學習,等于是為莫扎特塑造了一個良好的母語環(huán)境。日本教育家鈴木鎮(zhèn)一出版的《莫扎特教育風暴》中講述的信美和奇太在3歲時的學習案例正與此類似。姐姐信美學習4個月后能拉《閃閃星星變奏曲》,而妹妹奇太學4個月后竟然能拉13首曲子。鈴木分析認為:信美3歲之前從沒有聽過小提琴曲,而奇太從出生到學琴之前的3年里,每天都伴著姐姐的琴聲生活。顯然,姐姐的琴聲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香港的鋼琴家黃懿倫與姐姐黃慰倫相互陪練后,竟成舞臺上演奏雙鋼琴的長期合作伙伴。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第十雙鋼協(xié)奏曲》聲稱就是為他和姐姐合奏用的。
姐姐跟莫扎特的同步陪練即結伴學習,不僅易于分享學習經驗、體驗快樂,形成類似于游戲式的競爭,而且激發(fā)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顯然其效果是一個琴童獨自學習所無法相比的。同齡人有更多的共同話語,便于消除一個孩子學琴中的孤獨,及時排遣不良學習情緒。更重要的是,他們還經常進行四手聯(lián)彈,油畫《羽管鍵琴旁的莫扎特一家》展示的正是莫扎特與姐姐在一架雙鍵盤羽管鍵琴上進行的四手聯(lián)彈。從畫面上看,他們的演奏技術還很高,演奏時有雙手交叉的技術。這種合作彈奏形式可使合作者們隨時聚在一起練習,既輕松、便捷還其樂無窮。因此,這在莫扎特所處的時代前后是教學的重要形式,且深得許多鋼琴教師所青睞。據(jù)史料記載:貝多芬將侄兒卡爾送去向車爾尼學琴時,還特別叮囑要讓卡爾每日練習重奏。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