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曾執(zhí)導(dǎo)《末代皇帝》的意大利導(dǎo)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去世,享年77歲。貝托魯奇于1941年3月16日出生于意大利帕爾馬,意大利導(dǎo)演、編劇、制作人。他執(zhí)導(dǎo)的一些作品聞名于世,包括《巴黎最后的探戈》《末代皇帝》等。
在20世紀80年代,伯納爾多·貝托魯奇就到過中國,并對這個神秘的東方傳奇國度充滿了好奇,他多次計劃要在中國拍攝一部描寫中國偉大歷史的電影。
在1987年,他來到北京的紫禁城拍攝了經(jīng)典電影《末代皇帝》,該片是歷史上第一部獲準進入北京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也是1949年以來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全力合作的關(guān)于中國的西方電影。第一批進入故宮拍電影的外國人,他們也是唯一進入太和殿拍攝的劇組,他們還是1949年新中國建國后,第一支與中國政府通力合作的外國電影劇組……
該片獲得第60屆奧斯卡九項大獎,在全球范圍內(nèi)贏得滿堂彩。
1988年4月11日,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辦。這是貝托魯奇第一次拿到奧斯卡最佳導(dǎo)演獎,他上臺領(lǐng)獎時激動地說:“我要感謝中國人和中國,感謝中國政府允許我去拍攝這個‘美麗的國家,還感謝尊龍、陳沖以及許多在攝影機前后無名的中國人。我應(yīng)該向他們致以中國式的叩頭。這是我生命中最激動的時刻,我不能將它隱藏起來?!?/p>
“多國部隊”進故宮
從1984年起,貝托魯奇進入劇本創(chuàng)作和前期籌備工作,制定了大約2500萬美元的拍攝預(yù)算,制片人杰雷米·托馬斯為了保證影片的獨立精神,不愿意好萊塢大片廠參與,因此向五家歐洲的銀行備貸款500萬美元。而美國人則覺得花這么多錢去再現(xiàn)一段歐美觀眾并不熟悉的時空,制片人和導(dǎo)演一定是瘋了。
1985年,貝托魯奇開始進行選角工作,對于溥儀的角色,他最先見到的是美籍華裔演員尊龍。尊龍原名吳國良,1952年出生于香港,1984年出演電影《冰人》和《龍年》,聲名鵲起。貝托魯奇對尊龍很滿意,認為他具備扮演溥儀所要求的那種表現(xiàn)內(nèi)在緊張情緒的奇特才能。但是貝托魯奇還是本著“貨比三家”的心態(tài)又挑了一圈,最后還是覺得尊龍最好。那年夏天,貝托魯奇在洛杉磯見到了放棄國內(nèi)星途到美國學(xué)習(xí)的陳沖,找到了出演婉容最合適的演員。
由于電影采用英語對白,除了扮演監(jiān)獄長的英若誠,其他說話的演員幾乎全部是美籍華人。次要的角色,貝托魯奇為了增加現(xiàn)場的真實感,讓助理滿北京地尋找那種具有古老氣質(zhì)的演員。
劇組最大的腕兒當數(shù)攝影指導(dǎo)維托里奧·斯托拉羅。在來中國之前,他已經(jīng)兩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被譽為“用光線書寫的電影大師”。
1986年8月16日,貝托魯奇帶著他的“多國部隊”在北京開始拍攝一部使他“最花工夫”的影片,劇組有150名中國人、100名意大利人和20名英國人,還有30名翻譯。
大導(dǎo)演躲進房車
故宮當時對片場的管理非常嚴格,沒有專門的出入證不讓進,彼得·奧圖有一次忘帶出入證就被攔在外面。此外,一般的機動車也禁止入內(nèi),大腕也只好以自行車代步。
由于文物保護的原因,攝制組不能在太和殿的地上擺放設(shè)備,軌道、搖臂、燈架全部不能使用,因此,斯托拉羅從殿外打光,并且用手提攝影機拍攝。拍登基大典那天,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她本想到故宮游覽,但因為拍電影沒能去成。為了登基那場戲,2000名充當群眾演員的解放軍剃了光頭,制作他們的假發(fā)使用了2200磅頭發(fā),工作人員事先花了10天時間培訓(xùn)了50名中國員工,使他們能在兩小時之內(nèi)搞定這2000名臨時演員的假發(fā)和辮子。這一天的拍攝費用非常昂貴,之前就準備了六個月,貝托魯奇看到如此多的群眾演員,自己都有些怯場,悄悄躲在房車里,喝威士忌壯膽。
古董車用繩子拉
在拍攝溥儀被馮玉祥趕出故宮那場戲時,需要許多輛老式汽車,在中國自然不容易找到,劇組用集裝箱從意大利運來了大約20輛還能跑的古董車,隨行還有兩位意大利技師。但是因為這些車經(jīng)常出毛病,所以有時候劇組就用繩子拴住汽車,讓幾個人拉著車走,后期再加上發(fā)動機的聲音。
1987年末,影片全球公映,在倫敦首映時貝托魯奇坐在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中間。王妃在看到溥儀割腕自殺、洗手池充滿鮮血時,嚇了一跳。因此,貝托魯奇在下一個流血鏡頭出現(xiàn)的前一秒,用手擋住了戴安娜的視線,以免她再被嚇到。橫掃奧斯卡
1988年第60屆奧斯卡頒獎晚會上,陳沖作為第一個擔任頒獎嘉賓的中國人,和尊龍一同頒發(fā)最佳紀錄短片獎。
陳沖說:“真高興,沒想到奧斯卡最佳電影會提名一部中國電影。”尊龍糾正說:“《末代皇帝》不止是一部中國片,發(fā)行它的是美國公司,導(dǎo)演是意大利人,作曲有日本人、美國人,所以……”陳沖連忙問道:“那么這是一部?”
尊龍語帶雙關(guān)地說:“可以說是一部環(huán)球(美國電影公司)性的影片”。陳沖故作不解:“什么?這不是哥倫比亞公司的電影嗎?!?/p>
最終,《末代皇帝》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dǎo)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術(shù)指導(dǎo)、最佳服裝設(shè)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配樂9項大獎,9項提名全部兌現(xiàn)。在今天看來,這一成績僅次于《賓虛》、《泰坦尼克號》、《魔戒三部曲:國王歸來》的十一項和《西區(qū)故事》的十項,與《琪琪》并列影史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作曲家蘇聰還和日本人坂本龍一、美國人大衛(wèi)·拜恩一同分享了最佳配樂獎,成為第一個獲得奧斯卡獎的中國人(此前黃宗沾、姜岳是以外籍華人身份獲獎)。
貝托魯奇承認,在歷史與故事之間,他選擇了故事。對于中國從1908年溥儀登基到1967年溥儀去世的歷史,《末代皇帝》追求一種宏觀上的寫意與神似,而不拘泥于歷史事實的考證,這一點最被中國人詬病,影片的西方化視角也讓中國人有諸多不習(xí)慣。
(據(jù)騰訊新聞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