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樂,王 偉,劉錦秀,房 偉,王曉偉,馬小茹,姜愛華,郭 靖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醫(y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冠心病中急性發(fā)病的主要類型,是因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而繼發(fā)血栓形成的臨床綜合征,包括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與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等類型[1]。目前臨床治療以抗凝藥物為主,其中包括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2]。另外經(jīng)臨床不斷研究發(fā)現(xiàn),炎癥因子的釋放、血小板的活化、血脂異常、血栓形成等因素均是ACS發(fā)生、發(fā)展中基本的生理病理過程,血脂異常會形成粥樣動脈硬化,使冠狀動脈管腔狹窄,進而加重患者病情[3-4]。因此有效的抗脂、抗血小板凝聚治療對ACS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探討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普羅布考治療ACS的療效及機制,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AC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近1個月未服用過他汀類藥物;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出汗、呼吸困難等癥狀;③心、肝、腎功能無明顯障礙;④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且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②并發(fā)慢性結締組織疾病者;③存在嚴重的精神障礙,無法進行正常交流者;④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⑤伴有嚴重的感染性疾病者;⑥伴發(fā)惡性腫瘤者。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2~81(64.24±6.41)歲;處理STEMI 31例,NSTEMI 19例;既往有吸煙史23例,有心血管病家族史19例,有心絞痛史31例,有糖尿病史16例,有高血壓史24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3~84(65.13±6.76)歲;STEMI 30例,NSTEMI 20例;既往有吸煙史25例,有心血管病家族史18例,有心絞痛史33例,有糖尿病史17例,有高血壓史21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1.2治療方法 2組均予以相同的基礎治療,包括鈣離子拮抗劑、低分子肝素(煙臺東誠北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53155)、硝酸酯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與阿司匹林(長春普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5382)等。此外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30048)口服,20 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普羅布考片(承德頸復康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161)375 mg/次口服,2次/d。2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半年,治療過程中禁止患者另外加服與本實驗有相同作用的藥物,嚴禁患者自行更改藥量、停藥、換藥。
1.3評價指標 比較2組患者治療效果、血脂指標、內皮功能指標、凝血功能與缺血事件發(fā)生情況。①臨床療效:顯效,心電圖恢復正常,心絞痛等癥狀消失;有效,硝酸酯類藥物用量減少,心絞痛等臨床癥狀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50%;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病情加重。顯效例數(shù)與有效例數(shù)之和占總例數(shù)的百分比即為總有效率。②血脂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TC、LDL-C、TG、HDL-C水平。③內皮功能: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管內皮素-1(ET-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試劑由解放軍總醫(yī)院東亞免疫技術研究所提供,操作過程需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④凝血功能:治療前后取患者4 mL空腹靜脈血,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凝血酶時間(TT)、凝血酶原時間(PT)、血漿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及纖維蛋白原(Fib)。試劑為原裝配套試劑,所有操作需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⑤缺血事件包括心絞痛惡化、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腦卒中。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2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2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2組治療后TC、TG及LDL-C水平均明顯降低,而HDL-C水平則升高,且觀察組治療后TC、LDL-C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2.32組血管內皮相關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VEGF、ET-1水平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2組VEGF水平均顯著降低,ET-1水平升高,且觀察組升高(降低)趨勢與對照組相比更為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
2.42組凝血功能比較 治療前2組凝血功能各項指標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2組PT、APT、TT及Fib均顯著改善,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PT、APT、TT較高,而Fib較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4。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因子水平比較
表4 2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2.52組缺血事件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發(fā)生心肌梗死1例,心絞痛1例,缺血事件的發(fā)生率為4.00%(2/50);對照組發(fā)生心絞痛惡化5例,心肌梗死3例,心源性死亡3例,腦卒中1例,缺血事件的發(fā)生率為24.00%(12/50)。觀察組缺血事件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2=8.305,P<0.05)。
ACS屬于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該病的發(fā)生與不穩(wěn)定斑塊有緊密關系,其發(fā)展是一個慢性炎癥過程,若治療不及時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影響[5-6]。因此及時防治、控制患者病情進一步發(fā)展是改善ACS患者預后的關鍵。目前臨床主張治療ACS的關鍵是有效的抗凝治療,而藥物進入人體會與第Ⅳ因子互相作用,使血小板含量減少,增加了臨床出血事件的發(fā)生風險[7]。目前臨床尋求一種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案,對延長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阿托伐他汀為HMG-CoA還原酶選擇性抑制劑,對內源性膽固醇及還原酶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阻斷細胞內羥甲戊酸的代謝途徑,使血清脂蛋白、血漿膽固醇濃度降低,改善內皮功能,從而達到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緩解斑塊病變發(fā)展的目的,已成為臨床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基礎藥物[8-9]。ACS的發(fā)病過程極為復雜,就目前的臨床研究來看,其發(fā)病機制不僅與脂代謝失調有關,還與炎性反應、氧化反激等多種病理生理有密切關系[10]。當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下,細胞膜會出現(xiàn)脂質過氧化損傷,使正常的血脂水平失衡,從而導致ACS[11]。普羅布考是FDA唯一認證的抗氧化藥物,從藥物結構看有14個結構對稱的親脂性甲基,具有較高的脂溶性,可直接穿過細胞膜進入組織,從一開始普羅布考就是以抗氧化劑、降脂類藥應用于臨床,其較好的降脂作用已經(jīng)得到臨床證實[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表明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普羅布考治療ACS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與治療前相比,2組治療后TC、TG及LDL-C水平均明顯降低,而HDL-C水平則升高,且觀察組治療后TC、LDL-C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2組VEGF水平均顯著降低,ET-1水平升高,且觀察組升高(降低)趨勢與對照組相比更為顯著;術后2組PT、APT、TT及Fib均顯著改善,且觀察組PT、APT、TT與對照組相比較高,F(xiàn)ib較低;觀察組缺血事件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聯(lián)合用藥與單一藥物相比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使內皮功能與凝血功能恢復至正常水平,可作為治療ACS的有效方案。
綜上所述,采用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普羅布考治療ACS臨床效果顯著優(yōu)于單一給藥,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與內皮功能,使患者的凝血功能恢復至正常狀態(tài),降低相關缺血事件的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董麗君,洪子惠. 負荷量加高維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在ACS患者介入治療后的臨床應用效果[J].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6,8(4):474-476;479
[2] 高晗,趙侃,尹雪松,等.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脈綜合癥中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對比研究[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14(4):697-699;703
[3] 管克庭,汪芳松,錢福東,等. 不同劑量國產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冠脈綜合癥的療效及安全性[J]. 血栓與止血學,2016,22(1):10-12;15
[4] 馮惠平,賈新未,馮惠清,等. 瑞舒伐他汀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IL-6、GMP-140、BNP及心功能的影響[J]. 安徽醫(yī)藥,2014,18(3):548-550
[5] 鐘建開,吳焱賢,陳盈文,等. 普羅布考對動脈粥樣硬化兔的高密度脂蛋白逆轉運功能中酶蛋白和受體的影響[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6,31(4):393-397
[6] 葛香妍,王耿,曹寧,等. 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急性冠脈綜合征療效觀察[J]. 臨床軍醫(yī)雜志,2016,44(5):488-491
[7] 謝誠,丁肖梁,繆麗燕.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患者抗血小板治療策略研究進展[J]. 藥學與臨床研究,2014,22(2):149-154
[8] 鄭曉可,李憲民,周利華,等.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行PCI術患者血脂和C反應蛋白的影響[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3(8):1524-1526;1560
[9] 祝亞靜.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急性冠脈綜合癥患者血漿中hs-CRP與sOX40L含量的影響[J]. 河北醫(yī)學,2016,22(9):1540-1543
[10] 張平,姜立清,曹倩,等. 普羅布考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對ACS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J]. 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6,25(4):408-411
[11] 張萍. 急性冠脈綜合癥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13):45-47
[12] 王瑜. 普羅布考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脂質代謝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2016,11(5):679-682
[13] 李振蓮,王秀玲,任振芳. 普羅布考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鈣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血脂和chemerin的影響[J].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6):639-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