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祎
(西北民族大學,甘肅 蘭州 730030)
為了能夠更好的把握古箏的音色水準,古箏演奏者需要不斷的充實自身的內(nèi)在素養(yǎng),從而獲得優(yōu)秀的音色體現(xiàn)。古箏演奏者學通過正確的表達去分辨古箏樂曲的音色,深刻的理解古箏樂曲的內(nèi)在情感,通過音色鑒賞力和想象力激發(fā)演奏者聽的藝術鑒別力,從而把不同風格的古箏樂曲演奏出來。古箏演奏中的音色需要演奏者對音色有分辨力,可以通過手掌和手指的自然條件進行條件反射,從而演奏出自然而優(yōu)美的古箏樂曲。
古箏演奏樂曲來說,演奏者對音色的判斷力是演奏者的基本功。演奏者通過長期的學習和積累的經(jīng)驗,通過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去判斷古箏的音色。因此,為了提高古箏演奏樂曲的美感,演奏者首先需要對一首音樂作品的音色進行大致的判斷,判斷該首古箏演奏作品是否具有審美觀念、審美經(jīng)驗和對該首音樂作品的心理評判。在古箏演奏樂的理論基礎上來說,演奏者對樂曲的審美原則是根據(jù)音樂作品情感的表達和觀眾之間的互動,通過樂器的理解力度來演繹。這就要求演奏者需要深入理解音樂作品的感情,并能夠準確的傳達古箏樂器的音色,判斷其音色標準。
例如:音樂作品《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創(chuàng)作的唐詩,王建民作曲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音樂作品。該首音樂作品的樂曲的意境和唐詩的意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該首音樂作品描繪出了在月光下鳥兒不斷的嘶鳴,秋天冰霜寒涼,寒山寺半夜鐘聲響起,客船不停的漂流至遠方這樣的畫面。這首詩歌主要傳達出的思想感情是,詩人集聚在他鄉(xiāng),內(nèi)心孤獨寒冷落寞,從而引發(fā)了詩人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作曲者通過這樣的判斷,奠定了音樂作品的音色,根據(jù)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感情,融合了心理音色和實際音色,通過古箏細膩的音色演奏了樂曲。
在古箏演奏過程中,氣息是只指發(fā)音或者演奏者發(fā)音時的氣息狀態(tài)。演奏者為了能夠通過古箏細膩的音色來演繹音樂作品的美感,就需要我這樣走著,能夠沉浸在音樂作品當中,讓自己的氣息隨著音樂作品音色的變化而變化,從而達到音樂作品的情感與氣息之間的交流。這是因為“氣息”是影響音樂作品最重要的因素,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只要能夠調(diào)理好自己的氣息,確保自己的氣息能夠與音樂情感基調(diào)保持一致,演奏樂曲的情感融合一體,就可以讓音樂作品賦予生命力,通過音樂的張力和感染力使古箏演奏過程變得更加優(yōu)美。
例如:在古箏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需要通過自己內(nèi)心對音樂節(jié)奏的把握,將音樂節(jié)奏的變化,印刻在自己的心中,通過彈奏的節(jié)奏與氣息達到共鳴。在古箏演奏過程中,強硬的音色需要演奏者將其音色調(diào)到最高的位置,讓音色變得干凈有力,強烈而渾厚。但是對于輕柔的音樂作品來說,演奏者就需要將自己的音色氣息調(diào)節(jié)到更低的水平,讓自己的氣息與作品之間達到精神之間的溝通,讓演奏者的一呼一吸都能夠表現(xiàn)出音樂情感的起伏變化,從而通過控制音樂的氣息來呈現(xiàn)出優(yōu)美的音色,使演奏者的情感隨著音色的變化而變化。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古箏演奏者為了能夠演奏更好的音樂作品,這就需要演奏者能夠盡自己所能使用科學的演奏方法來演繹音樂作品??茖W演奏法的前提之一就是能夠準確的把握音樂作品的音色,從而彰顯演奏者的基本功。此外,基本功的體現(xiàn)還可以通過演奏者對樂器的演奏掌握和駕馭能力。對于古箏來說,基本音色的體現(xiàn)與發(fā)揮,都是通過觸弦點的彈奏效果來表達,因此,古箏演奏者首先需要通過自己的手指彈弦方法,讓自己的手臂肌肉協(xié)調(diào)一致的運動起來,能夠通過觸旋律的狀態(tài)迅速返回平靜的狀態(tài),達到古箏演奏曲最自然的狀態(tài)。
例如:古箏演奏者可以通過基本對于音色的掌握,讓古箏音樂作品表現(xiàn)得更加的豐富多彩。古箏演奏者可以通過變化音色的方法,運用各種不同的風格和情感,使每一首音樂作品能夠用固定的音樂形象和思想情感,使演奏者的情緒變化和音樂作品的音色變化,都能夠形成鮮明的對比。然后,刻畫出不同的音樂形象,通過科學的演奏方法來演奏多姿多彩的古箏音色,通過不同的觸弦位置來改變古箏的音色,利用演奏者手指的變化演奏出特殊的音色,為音樂作品賦予生命,使聽眾能夠聆聽到不同旋律的音色和不同程度的音色。
總之,在古箏演奏中,發(fā)音物體的性質(zhì)和形狀都會決定音色的差異性,形成不同風格的音色,多元的音色也塑造了多元的音樂形象。古箏演奏者需要通過音色的內(nèi)涵塑造多樣化的音樂,形象表達自身的情感,進而實現(xiàn)音樂與觀眾心靈上的共鳴,這是古箏演奏者最重要的一個特色。此外,古箏演奏者還需要提高自身對古箏音色的要求,促進音色作品的完美表達,正確的把握音色之美,使整首樂曲找到古箏演奏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