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整理/
1960年7月中旬,時任沈陽京劇院院長的唐韻笙親率劇院100余位演職人員來到北京進行匯報演出,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
文化部領導看完演出后認為,無論生、旦、凈、丑,表演都很精彩,于是安排我們到中南海小禮堂為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演出。得到消息,全體演職人員特別興奮。演出那天晚上,準備演出的劇目共三折,一是《海瑞背纖》,二是《打面缸》,最后壓軸戲是唐韻笙的拿手戲《古城會》。我在《古城會》中給唐韻笙配戲、飾演馬童,因是給中央領導演出,表演中鉚足了勁,與飾演關羽的唐韻笙配合得十分默契。
演出結束后,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習仲勛在文化部和中國文聯領導的陪同下走上舞臺同演員們一一握手,然后親切地說:“謝謝同志們遠道來北京,你們辛苦啦!毛主席和周總理原本要來看演出,但由于今天有重要事情需處理實在抽不開身,沒能來,不過周總理特地讓我代他向大家表示慰問,同時歡迎大家來北京演出……”講完,習仲勛副總理又和全體演員合影留念。
雖然沒能見到毛主席和周總理,心中有些遺憾,但能到中南海為中央領導演出,我已經很知足了。合完影送走習仲勛副總理等中央領導,文化部一位領導對我們說:“同志們演出很累,根據習仲勛副總理的安排,今晚請你們在這里吃頓夜宵,大家抓緊時間卸妝,收拾整理樂器、道具吧!”
1960年,我國正遭受嚴重自然災害,食品供應非常緊張,尤其肉類極其短缺,很多城市要想吃頓帶肉的菜,除了需花高價,還得限量。聽了這位領導的話,大家一回到化妝室就議論開了,有的說“在中南海里吃飯,這頓飯一定很豐盛”;有的說“中央領導請咱們吃飯,飯菜絕對差不了,肯定有肉,今晚咱們能好好解解饞啦”!
很快,大家卸完妝,心里裝著滿滿的期待,在一位工作人員引導下離開小禮堂來到一個大餐廳。餐廳內餐桌已經擺好,我們十人一桌坐好,這時一直陪著我們的文化部領導開了腔:“同志們,今天到中南海給中央領導演戲,十分勞累,本應該好好招待一下大家,但你們也知道現在國家正遭災,主副食供應異常緊張,我們敬愛的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幾個月前就開始不吃肉了,因此今天只能用素菜招待大家了,希望同志們見諒!”
聽完此話,大家非常吃驚,誰也沒想到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為了和全國人民一起度過災荒,竟連肉都不吃了,眾人心頭涌起一股酸楚的同時,也升起一股對領袖們的敬佩之意,原來那種赴宴解饞的期待一掃而光。很快服務員端上了飯菜,每桌四大盤素菜,主食是饅頭和大米粥。大家誰也不吱聲,悄悄地吃著,吃完便集體返回住處,其間沒有一個人議論這頓夜宵飯菜如何。
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們的飲食早已非常豐富,但我仍難忘記那次中南海夜宵。
附注:李麟童,1929年出生,遼寧北鎮(zhèn)縣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攻老生。國家一級演員,曾任沈陽京劇院院長。擅演劇目有《文昭關》《紅鬃烈馬》《貍貓換太子》《十五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