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相結(jié)合的經(jīng)典之作*①
        ——孟憲實著《出土文獻與中古史研究》介評

        2018-01-23 09:24:31殷盼盼
        吐魯番學研究 2018年1期
        關鍵詞:沙州祥瑞吐魯番

        殷盼盼

        2017年3月孟憲實先生所著《出土文獻與中古史研究》(以下簡稱“孟著”)由中華書局出版,此書是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叢刊》推出的第十二部著作?!秴部贰俺霭孥脱浴狈Q將選擇“位于前沿、專業(yè)質(zhì)量一流的科研成果”,可見《叢刊》在內(nèi)容選擇上的極高標準。孟著收錄其多年來在敦煌吐魯番學與十六國北朝及唐史研究方面的二十七篇論文,利用敦煌吐魯番文書、近年出土墓志,并結(jié)合傳世典籍,提出了一些頗具創(chuàng)見的觀點,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多有推進。筆者此文在介紹孟著內(nèi)容的同時,主要從學術視野和史料解讀兩方面闡釋其典范意義,并在文章結(jié)尾部分略述筆者對部分論文的思考。限于學力,謬誤之處在所難免,祈請孟先生及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收入此書的論文涉及領域十分廣闊,包括政治、制度、經(jīng)濟、民族、宗教,以及文獻學等諸多方面。關注問題的時間跨度和地理空間均較大,既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研究,又有唐史的研究,既有敦煌、吐魯番的區(qū)域史研究。又有唐朝全國性的祥瑞制度等問題的研究,充分體現(xiàn)了孟先生深厚的史學功底和廣闊的學術視野。二十七篇論文雖均以出土文獻為出發(fā)點,但其關注的出土文獻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域或某一特定類型。其中對唐代祥瑞制度、武則天時期的祥瑞書寫、沙州祥瑞及其地方政治、唐朝寺院手實和僧籍制度、唐朝的佛教管理、北涼承平七年(449)計貲獻絲帳文書、吐魯番十六國北朝隋唐時期的絲織業(yè)、唐西州的土貢、宇文融括戶與唐代財政使職、唐代的民族管理政策和入華胡人的國家認同、敦煌吐魯番文書所見唐代國法與鄉(xiāng)法等問題,以及附錄所收對《吐魯番出土文書》(圖文本)的介評性文章均是在大量運用敦煌、吐魯番文獻的基礎上成文的;而其對唐高士廉家族的興衰歷程、玄武門事變后唐太宗對李建成東宮僚屬的任用情況、吳王李恪之死的政治背景、高士廉與高宗時期的“廢武風波”,以及唐隆政變等問題的探討則主要是利用唐人墓志撰寫的。

        孟著對敦煌吐魯番文書所作的多層次、多角度的解讀具有很好的示范意義。敦煌文書《沙州都督府圖經(jīng)》(以下簡稱《圖經(jīng)》)包含豐富的敦煌歷史、地理、文化信息,自公布以來,學界已經(jīng)積累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研究奠定堅實基礎的同時,也增加了后學的創(chuàng)新難度。孟著中的三篇祥瑞相關論文獨辟蹊徑,均引用了《圖經(jīng)》中祥瑞部分的內(nèi)容,但各篇論文重點不同,對相關內(nèi)容的解讀方式和角度也不相同?!堵哉撎瞥槿鹬贫取芬晃闹荚陉U述唐代祥瑞的等級劃分和祥瑞的發(fā)現(xiàn)、奏報、確認,以及告廟、百官朝賀、祥瑞養(yǎng)護等一系列制度性程式問題,故此文關注的是《圖經(jīng)》為祥瑞發(fā)現(xiàn)過程提供的史料,尤其是祥瑞發(fā)現(xiàn)者向沙州刺史李無虧所上狀文,呈現(xiàn)出的祥瑞由發(fā)現(xiàn)到地方政府向中央奏報之間的程序、沙州刺史向中央上報祥瑞的表奏方式,以及祥瑞的確認方式問題?!段鋭t天時期的“祥瑞”及其歷史書寫》一文注意到傳世史籍保留的武則天時期的祥瑞故事大多帶有批判和諷刺意義,認為這種現(xiàn)象不是武則天當政時期的真實情態(tài)。《圖經(jīng)》的珍貴價值在于保存了武則天當政時期沙州地方政府不斷向朝廷表奏祥瑞以迎合武則天的造神運動,為武則天統(tǒng)治作宣傳的真實情景,給孟先生的論述提供了堅實的證據(jù),是其論述的關鍵一環(huán)。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史籍所載武則天時期大量祥瑞案例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們看到的武則天時期的祥瑞之所以數(shù)量不多,且多帶有諷刺意味,是因為我們看到的材料多是后武則天時期不斷對武則天時期的祥瑞事件進行刪減和批判的結(jié)果。如果說前兩篇文章只是在其祥瑞制度研究和武則天時期祥瑞的歷史書寫問題上巧妙的利用了《圖經(jīng)》,那么《沙州祥瑞與沙州地方政治》則將關注點集中于沙州地域社會,在武則天時期積極造神的政治氛圍中討論《圖經(jīng)》所記沙州祥瑞事件反映的沙州地方與中央朝廷的互動,以及沙州政府與當?shù)卮笞宓幕?。在這樣的歷史敘述視角下,沙州刺史李無虧成為熟稔中央政治風向,并以進獻歌謠和表奏祥瑞的方式積極迎合武則天統(tǒng)治需求來謀求自身職位晉升的政客;參與祥瑞發(fā)現(xiàn)和奏報的人成為精心選擇的結(jié)果,陰嗣鑒、陰守忠代表敦煌世家大族,支度崔 代表沙州政府僚屬勢力,石城鎮(zhèn)將康拂耽延弟地舍撥則是沙州胡人勢力的代表。參與奏報祥瑞的沙州當?shù)貏萘σ驗闆]有機會與中央朝廷直接接觸,李無虧的作用正好適應了他們獲得政治發(fā)展的需求,這樣李無虧也就能夠獲得當?shù)馗鞣絼萘Φ闹С?。另外,孟先生還把莫高窟北大象的修建與沙州祥瑞聯(lián)系起來,視為李無虧與沙州地方大族之間的某種利益交換。地方政府首腦聯(lián)合地方各種勢力與中央之間進行政治利益交換的互動過程,在孟先生筆下徐徐還原。

        孟先生參與了《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的整理工作,對其中一些文書有深入鉆研。《唐龍朔二年(662)西州高昌縣思恩寺僧籍》《唐神龍三年(707)正月高昌縣開覺等寺手實》(以下分別簡稱《僧籍》《手實》)均為《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所收文書,是目前所見僅有的寺院手實和僧籍,將其與傳世典籍記載的相關制度規(guī)定進行對勘,比照出土手實、僧籍實物與制度條文的契合度,從而補充或修訂傳世典籍的記載,是孟先生相關論文的基本思路。然而《唐令》關于唐代寺院手實、僧籍的記載已經(jīng)亡佚,仁井田陞、①仁井田陞著、栗勁等編譯:《唐令拾遺》,長春出版社,1989年,第795頁。戴建國、②戴建國:《<唐開元二十五年令·雜令>復原研究》,《文史》2006年第3輯,第121頁。黃正建③天一閣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課題組:《天一閣藏明鈔本天圣令校正——附唐令復原研究》,中華書局,2006年,第746頁。諸先生對唐令相關內(nèi)容復原時,對《唐六典》、日本《養(yǎng)老令》、《天圣令》的取舍各不相同,復原后的令文也不一致。孟先生的研究從《僧籍》所見唐代僧籍的書寫格式和內(nèi)容入手,判斷《僧籍》是《永徽令》時代之物。關于不同版本唐令的復原問題,孟先生另辟蹊徑,將寺院手實、僧籍與唐代一般民戶手實、戶籍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二者的修造時間、方式和具體內(nèi)容以及修造程序基本一致,寺院手實是僧籍的制造基礎。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對唐令相關條文不同版本的優(yōu)劣評定,并將《手實》文書置于唐代貞觀至神龍年間一般民戶手實的序列中,考察這一時間段手實發(fā)生的五次階段性變化,在宋家鈺先生唐代手實四個分期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手實的分期。在理清寺院手實、僧籍的制作方式的基礎上,孟先生提出了佛教發(fā)展史上在唐代實現(xiàn)了國家管理方式中國化的命題,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吐魯番是絲路重鎮(zhèn),絲織業(yè)一度是吐魯番的重要產(chǎn)業(yè)之一,《論十六國、北朝時期吐魯番地方的絲織業(yè)及相關問題》《紲布與絲綢——論西州的土貢》二文從《北涼計貲獻絲帳》《北涼計口出絲帳》出發(fā),以中古時期吐魯番的稅物和土貢的繳納品為主要線索,探察各個時期高昌絲織業(yè)的發(fā)展狀況。分析指出:西涼政府和北涼政府收取絲作為戶調(diào)和口賦,如果民戶自家不種??壗z,可通過物物交換的方式獲取絲后再交租;闞氏高昌時期百姓也以絲織品交納租賦,而且北涼與闞氏高昌時期絲織品具有商品和一般等價物兩重價值;麹氏高昌前期,吐魯番的絲織業(yè)仍然具有很高的發(fā)展水平,僧尼一度以絹綿交納賦稅;麹氏高昌中后期,絲綢之路暢通,西域的波斯錦、龜茲錦、疏勒錦等傳入吐魯番,薩珊波斯銀錢成為高昌的主要通貨,加之隋朝勢力逐漸西進,我國中原地區(qū)質(zhì)量優(yōu)等的絲綢在絲綢之路上廣受歡迎,高昌本地的絲綢生產(chǎn)受到巨大沖擊,逐漸衰退;唐西州時期吐魯番的絲綢生產(chǎn)衰退,唐西州的土貢由白疊布取代了絲織品。通過對吐魯番文書的細致考索,描繪了中古時期吐魯番的絲織業(yè)發(fā)展史,是中古吐魯番區(qū)域經(jīng)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另外,孟著所收《伯希和、羅振玉與敦煌學之初始》一文,通過惲毓鼎《澄齋日記》揭露出伯希和1909年夏攜少量未寄回國的敦煌文書到北京時并不愿意將所攜文書公之于眾,后因消息泄露才不得已將所攜敦煌文書目錄及少量文書展示給羅振玉的情景。提出伯希和與羅振玉的見面并非如羅振玉所說是伯主動約羅,而是羅主動前往伯希和處的觀點,這一研究很大程度上刷新了我們對于盜寶者伯希和形象的認識。

        近年出土的大量中古時代的人物墓志,為中國中古史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利用出土墓志考證相關歷史事實形成一種學術潮流。孟先生不僅能夠很好的運用出土墓志補充傳世史籍記載的不足,如《從新出高昱墓志看高士廉家族史事》即充分利用《高昱墓志》提供的高士廉家族背景材料,并廣泛搜羅其他高士廉家族人物墓志,勾勒出貴為北齊王室的高士廉家族在北齊滅亡后的興亡史。更為重要的是孟先生解讀墓志的視角獨到,其對《張弼墓志》《李恪墓志》《上官婉兒墓志》《安樂公主墓志》的解讀提出了一些創(chuàng)見,不僅達到了以出土文獻“補史”的效果,有些甚至是重構(gòu)了我們的歷史認知。

        唐太宗用人大公無私,玄武門事變后對舊東宮僚屬魏徵等人物不記前仇的重用一度為史家所褒贊。然而西安出土《張弼墓志》記載“貞觀之始,情禮云畢。前宮僚屬,例從降授”,與傳世典籍的記載出現(xiàn)了明顯對立。為解決這一問題,孟先生《論玄武門事變后對東宮舊部的政策——從<張弼墓志>談起》對傳世典籍以及出土墓志可以見到的建成太子東宮的上層僚屬和文學官員在玄武門事變前后的仕途狀況進行逐一考察。發(fā)現(xiàn)真正與《張弼墓志》所載“例從降授”相符的只有原為右衛(wèi)率府鎧曹參軍,后出為萬泉縣丞的唐臨一例。指出“例從降授”并非唐太宗對待建成東宮僚屬的唯一原則,而是根據(jù)建成東宮僚屬的個人情況進行有選擇的任用與降授或降黜。并以此為線索分析了唐太宗對待建成東宮舊僚的態(tài)度從最初準備大規(guī)模追殺,轉(zhuǎn)為不追究,再轉(zhuǎn)為有選擇的任用的變化過程?!墩搮峭蹉≈馈?李恪墓志>為中心》亦不限于對《李恪墓志》本身的考釋,①對墓志本身的考釋參見鄭炳林、張全民、穆小軍:《唐李恪墓志考釋與有關問題研究》,《敦煌學輯刊》2007年第3期,第5~22頁。而是將考察的重點放在墓志與傳統(tǒng)史籍對李恪之死不同記載的解釋上。注意到李恪墓志書寫時正是長孫無忌、房遺愛等為其羅織的謀反罪名成立之時,而后來史書對李恪死亡原因的記載則反映的是李恪被平反后的社會認知。又通過墓志復原了長孫無忌、房遺愛等羅織李恪罪名的手段和過程,證實唐高宗確實如《資治通鑒》和《冊府元龜》所記曾經(jīng)求情保全李恪的性命,但受制于長孫無忌等權(quán)勢較盛的臣僚的脅迫而不得成功。又如《上官儀研究三題》雖以《上官婉兒墓志》為研究緣起,但并未將研究重點放到上官婉兒身上,而是注意到《上官婉兒墓志》提供的上官儀任官歷程信息,并以此為線索結(jié)合傳世典籍得出了上官儀在高宗“廢王立武”事件中站在高宗一方的觀點,糾正了陳寅恪等提出的上官儀反對“廢王立武”的舊觀點。既然上官儀支持高宗“廢王立武”,那為何上官儀又在后來的“廢后風波”中成為重要參與者?對于這一問題,孟先生運用“史源學”的方法分析兩《唐書》《資治通鑒》《冊府元龜》《大唐新語》等材料“廢后風波”記載的史源,厘清《新唐書》《資治通鑒》武后專權(quán)導致高宗產(chǎn)生廢后之念記載的史料來源,批駁這種說法的不可靠之處,將高宗產(chǎn)生廢后之念的根源追索到高宗與武后關于魏國夫人名號的爭執(zhí)事件上。不僅廓清了上官儀在高宗“廢后事件”中的作用,而且對高宗廢后事件進行了可靠的還原,不論從思路、方法,還是最終的結(jié)論上講都對此問題有重要的推進?!丁窗矘饭髂怪尽党跆健芬晃膹哪怪究甲C出發(fā),利用墓志補正唐隆政變的諸多細節(jié),抓住《安樂公主墓志》不記其欲為皇太女的細節(jié),結(jié)合史籍記載提出安樂公主與韋皇后為了奪權(quán)而鴆殺中宗是唐隆政變過程中情急之下提出的政治口號,政變成功后被政變一方用來為政變作辯解觀點。其結(jié)論或還需要更加堅實的證據(jù),但孟先生的這一說法顯然是頗具新見的。

        出土文獻的發(fā)現(xiàn)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就特定專題的材料往往零散破碎,敦煌吐魯番文書的這種特征更為明顯,利用這些資料進行研究,需要研究者進行大量的邏輯勾連,孟著在利用出土文書拼接歷史圖景上做了巨大努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但部分論文中個別材料的解讀似乎還有進一步討論的余地。筆者不揣淺陋,就個人所見略陳如下:

        《論社司轉(zhuǎn)帖的書寫》將社邑文書中數(shù)量最大、非實用比重最大的社司轉(zhuǎn)帖文書專門抽出,討論轉(zhuǎn)帖書寫者錄事及三官在社邑中較受尊重的地位和特權(quán),以及轉(zhuǎn)帖抄寫者的意圖。認為“能夠當選三官,也是民間威信的一種體現(xiàn),在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空間內(nèi),這可以看作是一種人生成功”(139—140頁);學童以社司轉(zhuǎn)帖為習字對象,反映了包括錄事在內(nèi)的三官“正是這些轉(zhuǎn)帖習字者未來人生規(guī)劃的一種可能。也許書寫者本人如此設想,或者書寫者的家長有這樣的設計,都是一種人生目標的反映。三官之中,似乎只有錄事是有文字能力要求,而他們在鄉(xiāng)里社會的地位是大家看得到的,因此一些學士郎的未來人生目標,就這樣指向了他們”(145頁)。孟先生這一分析在觀點上是頗具新意的,但似乎也有可商榷之處。敦煌吐魯番文書所見的社邑相當豐富,從人員構(gòu)成的角度看就有親情社、兄弟社、官品社、女人社、坊巷社等諸多種類,①詳參寧可:《述“社邑”》,《北京師范學院學報》1985年第1期,第14頁。在社邑內(nèi)部也有可能有并非社邑三官的政府官員。那么到底三官以較尊的地位出現(xiàn)還是如社條所定是平等關系就有待討論。即使社邑三官在社邑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社邑的規(guī)模一般不會很大,三官的影響實際很小,把作三官中的錄事定為人生目標,似乎于情理不合。一方面孟著認為書寫技能的習得是一般庶民階層改善生活的途徑,即暗指學童和學士郎抄寫社司轉(zhuǎn)帖是想成為轉(zhuǎn)帖書寫者,從而改善其將來的生活,但出任社官是否意味著生活得到改善并不能確定。另一方面古人無論是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是追求“成人作都頭”,都是追求國家認同的公權(quán)力,或是國家賦予的特殊地位。孟著討論的均為私社,私社的三官均不具有官方認定的公權(quán)力和身份,很難想象學郎會將作錄事或三官作為人生目標,并在習字之時刻意選擇轉(zhuǎn)帖抄寫。因此把學士郎或?qū)W郎抄寫社司轉(zhuǎn)帖的行為,理解為社邑流行的背景下一種生活技能的習得較好,將其視為部分抄寫者的人生目標似有夸大之嫌。

        沮渠無諱死后,高昌內(nèi)部發(fā)生了奪權(quán)事件,《魏書·車伊洛傳》記:“時無諱卒,其弟安周奪無諱子乾壽兵,規(guī)領部曲。伊洛前后遣使招喻,乾壽等率戶五百余家來奔,伊洛送之京師”。②《魏書》卷30《車伊洛傳》,第723頁。這一事件唐長孺、③唐長孺:《南北朝期間西域與南朝的陸路交通》,《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中華書局,1983年,第171頁。柳洪亮、④柳洪亮:《吐魯番出土文書中“建平”、“承平”紀年索隱——北涼且渠無諱退據(jù)敦煌、高昌有關史實》,《西域研究》1995年第1期。王素⑤王素:《高昌史稿·統(tǒng)治編》,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240~244頁。雖均有提及,但限于資料的缺乏,學者們多從沮渠安周、乾壽的王位繼承權(quán),和沮渠安周、乾壽沖突的性質(zhì)討論此事。孟先生《高昌國初期內(nèi)爭索隱——以法進自殺事件為中心》一文的創(chuàng)見在于將法進自殺事件當作沮渠安周與沮渠乾壽奪權(quán)斗爭的重要組成進行解讀,認為法進自殺是想利用饑民激起民變,從而為沮渠乾壽再次奪權(quán)創(chuàng)造機會。這是目前為止對此事件最為詳細的研究,但是也因資料匱乏而存在一些難以遽斷,卻與孟先生論述關系密切的地方。筆者愚見,孟先生此文成立的一個預設前提是法進與沮渠無諱、乾壽父子關系友善,屬于一系,而與沮渠安周對立。在這種預設下,沮渠安周對法進后事的隆重安排成了刻意撫慰饑餓災民從而挽救政變危局的政治表演。支持這一預設前提的除了《高僧傳》所記“進屢從求乞,以賑濟貧餓,國蓄稍竭,進不復求”,后割肉救災民而亡的記載,以及沮渠無諱與法進關系友好之外沒有其他依據(jù),但這兩條材料均不能說明沮渠安周與法進有矛盾沖突。關于法進的自殺緣由可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如《高僧傳》所記是宣揚法進舍身為人的美德,還有一種就是孟先生所論的法進自殺暗含了他和沮渠安周之間不同的政治派系歸屬和兩者之間的嚴重沖突。孟先生選擇后一種解釋的原因是沮渠安周在法進自殺后又發(fā)糧救災,但是正如孟先生的推算所見,沮渠安周后來的發(fā)糧救災對長期性的災荒來講是杯水車薪的,并不能有效解決饑荒問題。此外孟先生的解釋似乎忽視了《高僧傳》“周既事進”的記載,而此記載的重要性恰好在于說明沮渠安周與法進關系良好。如果這樣考慮,法進割肉救災也可以解釋為在災情危機而國庫將竭之時,沮渠安周為政權(quán)長遠維持的長久之計,不再放糧救災,而作為國師的法進對這種情況也很理解,但作為佛教徒,他的佛教信仰又促使他為災民貢獻力量,于是法進做出了舍身救人的舉動。那么這一事件與沮渠乾壽、安周的王位之爭有多大的關系似乎還要作重新的考量。

        在《論十六國、北朝時期吐魯番地方的絲織業(yè)及相關問題》一文中,孟先生引用了大谷1040號文書《高昌國田地僧尼入綿歷》,他的錄文如下:

        (1) 九十六斤四兩

        (2)田地僧綿 綿一斤,十月十六日,宣恭師入綿。卅九斤半,十一月三日,宣恭師入次綿。

        (3)一斤,十一月廿二日,尼法華入次綿。五十二斤半,次綿一斤半、次綿十二兩,十二月

        (4)五日,宣恭師入了。(孟著第227頁)

        此處孟先生對文書斷句存在可商之處,筆者以為第二、三行作如下斷句為宜:

        (2)田地僧綿 綿一斤,十月十六日,宣恭師入。綿卅九斤半,十一月三日,宣恭師入。次綿

        (3)一斤,十一月廿二日,尼法華入。次綿五十二斤半,次綿一斤半、次綿十二兩,十二月

        最后,孟著還存在部分引文和字上的疏漏,如第2頁正文倒數(shù)第二行引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其種姓……”一句,查核原文為“其族姓……”;第4頁正文第二行引姜伯勤《敦煌吐魯番文書與絲綢之路》時將“服役”誤為“賦稅”;第4頁所引《唐咸亨四年(673)西周前庭府隊正買馬駝契》第十一行脫錄了保人都護人之名“”字,類似的錯誤還見于第44頁第十四行引《沙州都督府圖經(jīng)》“其苗 高”脫錄“ ”字、第103頁所引文書第三行“張寺潢口分田”脫錄“潢”字;第164頁注釋第二行將《高昌事輯》誤寫為《高昌事集》;第165頁正文倒數(shù)第六行“深厚”應為“甚厚”;第190頁注釋第四行將周偉洲先生的名字誤為“偉州”。又有《民族管理與國家認同》一文因文字繁簡轉(zhuǎn)換而將著籍的“著”,轉(zhuǎn)換成“著”字。除以上所舉,文章還有部分引文存在多錄字或少錄字的情況,此處不再贅述。

        總體而論,收入此書的論文不僅體現(xiàn)了當前學界在相關問題研究上的前沿水平,同時也反映了孟憲實先生在治學上的諸多特點。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孟先生無論是對傳世文獻還是出土文獻均具有十分嫻熟的掌握;孟先生對材料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解讀是本書的又一特色,其對祥瑞制度、宇文融括戶、寺院手實與僧籍、太宗對建成東宮僚屬的任用措施、李恪之死事件,以及上官儀事件等研究顯示了其高超的史料解讀能力;《趙同墓志初探》等論文則充分體現(xiàn)了孟先生細致的史學考證功底。該著是一部高水平的論文集。

        猜你喜歡
        沙州祥瑞吐魯番
        《祥瑞》
        瑞意搖滾
        睿士(2024年5期)2024-05-24 17:37:36
        對敦煌石窟中沙州回鶻時期回鶻服飾的幾點探討
        相逢吐魯番
        民族音樂(2019年2期)2019-12-10 13:14:55
        金豬慶祥瑞
        青年歌聲(2019年2期)2019-12-09 12:59:29
        河西軍移鎮(zhèn)沙州史事鉤沉
        敦煌研究(2018年2期)2018-11-12 11:13:36
        曹議金東征甘州回鶻史事證補——浙敦114號《肅州府主致沙州令公書狀》譯釋
        祥瑞
        寶藏(2017年10期)2018-01-03 01:53:10
        晚清吐魯番協(xié)理臺吉
        吐魯番地名新探
        語言與翻譯(2015年2期)2015-07-18 11:09:56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区| 无码av在线a∨天堂毛片|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女同|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字幕| 国产青青草在线观看视频|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美女| av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三区| 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 亚洲97成人精品久久久| 久久香蕉成人免费大片| 亚洲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人|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少妇内射视频播放舔大片| 精品人妻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国产精品福利刺激午夜片| 亚洲成a人无码| 有码精品一二区在线| 日韩人妻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二区三区 | 丝袜美腿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www.av在线.com| 亚洲av色av成人噜噜噜 |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 欧美黑人性色黄在线视频| 亚洲成生人免费av毛片|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不变影院| 老色鬼永久精品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理人伦国色天香一区二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7|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