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珠
描寫人物的動作,寫出人物是“怎樣做的”,是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們學會在作文中細致地描寫人物的動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一 準確運用動詞
準確運用動詞,這里的“準確”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體現(xiàn)人物特點,二是結合具體情境。這就要求在寫人物動作的時候,避免使用那些萬能詞。什么是萬能詞呢?就是那些無所不能、多用途的詞語,如“走”“看”“拿”“吃”等。
這些萬能詞有時是萬萬不能用的,因為它們不夠準確。例如表示“看”這個動作的詞就有“瞄”“瞟”“盯”“瞥”“端詳”等。我們在描寫人物“看”這一動作時,就不能總寫“我看了他一眼”,可以根據(jù)具體情境,寫成“我漫不經(jīng)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著他”。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所以在描寫人物動作的時候,要充分結合人物的性別、性格、年齡、身份等,表現(xiàn)出人物的特點。請看例子:
①一個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會把一塊錢“拿”在手里,而一個家境貧寒的孩子,他會把一塊錢“攥”在手里。
②一個靦腆的人笑的時候是“抿著嘴,嘴角微微上揚”的微笑,而一個爽朗的人笑的時候是“咧開嘴,露出牙齒”的開懷大笑。
人在不同情境中,行動的特點更是不同,更要注意準確用詞。
例如,你在散步時的“走”和上學要遲到時的“走”一樣嗎?肯定不一樣。你平時喝水時,可能是“拿起杯子,湊到嘴邊,一仰脖,喝一口”;而當你渴極了或是時間緊迫時,你會怎樣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過杯子,湊到嘴邊,一仰脖,‘咕咚、咕咚灌下幾大口”。同樣是你這個人,同樣是喝水這個動作,因為情境不同,表現(xiàn)出來的動作也不同,所選用的動詞也不同。
在描寫人物動作時,只有做到“準確”二字,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動的特點寫,才能把人物的動作寫準確,才能把人物寫活。
二 把動作寫具體
描寫人物的動作,做到準確運用動詞還不夠,我們還必須把動作寫具體。如何讓動作描寫更具體,人物形象更生動?這里給同學們介紹兩個小妙招。
妙招一:修飾語+動詞
這個方法很簡單,就是在描寫人物動作時,首先要準確運用動詞,這是基礎,然后再在這個動詞前或后加表示方位、數(shù)量、狀態(tài)等詞語。請看例子:
方向+動詞 我向右側了側身 我向前沖了出去
輕重+動詞 老師輕輕地摸了摸學生的頭 他的腳重重地踢在了墻上
高低+動詞 他的頭低低地垂著 他高高地舉起手
快慢+動詞 廚師手里的菜刀飛快地舞動著 他一下子就跳了起來
動詞+數(shù)量 他向前跑了百步 他用力地拍了三下
同學們試一試,用這樣的方法來描寫人物的動作是不是既準確又生動呢?
妙招二:動作拆分法
動作拆分法就是把一個完整的動作分解成幾個連貫的小動作,用慢鏡頭的方式一一描繪出來。
例如,敲門這個動作可以分解為這幾個小動作:①走到門前;②停下腳步;③舉起手;④彎曲手指;⑤敲門。根據(jù)情境,準確描繪出這幾個連續(xù)動作,組成流暢的句子,就能具體地寫出敲門的經(jīng)過。請看例子:
他穿戴整齊地來到媽媽的房門前,輕輕推了推門,門緊閉著,里面似乎有亮光。他遲疑地舉起右手,慢慢彎曲手指,輕輕地敲在門上,里面沒有反應。他又敲了三下,仍然沒有動靜。他鼓起勇氣,又輕輕地敲了敲,還是沒有人開門,他愣住了。
再如:
他把爆竹放在地上,身子離得老遠,伸長胳膊,一點兒一點兒地往前湊。他手哆嗦著,還沒點著爆竹芯,就嚇得捂緊耳朵,扭頭就跑。
這個片斷中的一連串動作可以分解為五步:①把爆竹放在地上;②伸長胳膊往前湊;③手哆嗦著;④捂緊耳朵;⑤扭頭就跑。用“放在”“伸長”“湊”“哆嗦”“捂緊”“跑”這些動詞,準確地描述出這幾個連續(xù)動作,既具體地寫出“他”放爆竹的經(jīng)過,又生動地表現(xiàn)出“他”膽小、謹慎的性格特點。
同學們,以上兩個描寫人物動作的方法是不是一下子就把人物形象寫生動了?希望同學們在作文中也能運用這些方法,讓作文更具體,更精彩!
江蘇高郵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