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娜
摘 要:雷州方言中的“囝”的用法非常復雜,其本義是“兒子”,后來引申為“小稱”標記,又由“小稱”標記引申出其他多種用法。雷州方言“母”的詞義逐漸虛化。雷州方言中的“母”本義為“母親”,引申為“母的、雌性”,后來發(fā)展為表“大的、重要的”,有發(fā)展為“大稱”標記的可能。
關(guān)鍵詞:閩語 雷州方言 囝 母 小稱標記
一、引言
“囝”是閩語中的特色詞,各地閩語都把“兒子”稱為“囝”?!班睢痹诘浼惺家娪谔拼?。隨著各地方言的發(fā)展,“囝”在閩語中也從表“兒子”義引申出其他用法。大多數(shù)閩語中的“囝”都已經(jīng)由名詞發(fā)展成為了小稱后綴,但還有一些閩語(大多分布在西片閩語)的“囝”只能用作名詞,不作后綴。李如龍(2005)認為,廈門話中的“囝”發(fā)展得最快、語法化更徹底。廈門話中的“囝”已經(jīng)引申出小稱后綴的用法,還由小稱后綴引申出其他的用法,甚至已經(jīng)演變成為構(gòu)詞形態(tài),沒有任何意義。
李新魁(1994)認為雷州方言與潮汕方言及海南方言都屬于閩南方言的分支,它具有閩南方言的許多特點。不過,雷州方言從福建的閩南方言分化出來之后,按照自身的語言規(guī)律發(fā)展,當然,它也受到周圍使用的粵方言以及本地原有的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影響,逐漸產(chǎn)生了與福建閩南方言的差異。上文我們已經(jīng)提到過“囝”在各地的閩語中都有一定的發(fā)展,那么雷州方言中的“囝”情況如何?“囝”的各個義項間的關(guān)系如何?下文我們將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的探討。
雷州方言的中“母”有四個義項:“父母的姐姐”“雌性的、母的”“大的”“重要的”。雷州方言中“母”的這些義項間的關(guān)系如何,其發(fā)展歷程如何?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下面進行探討。
二、雷州方言中的“囝”
(一)“囝”的用法
雷州方言中的“囝”與其他閩方言一樣,本義為“兒子”,經(jīng)過長時間的發(fā)展演變之后,其功能變得很復雜,但是復雜的功能間又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用法如下。
1.表示“兒子”或“兒女”,既能單獨成詞,也可以和其他語素構(gòu)成復合名詞。
囝(兒子或兒女) 囝孫(子孫) 母囝(母親和孩子) 父囝(父親和孩子) 婆囝(妻子和孩子) 妰步囝(兒子) 妰娝囝(女兒) 長囝(長子) 煞尾囝(最小的兒子) 三囝(第三個孩子) 前儂囝(繼子) 雙生囝(雙胞胎)
2.表動物的幼崽或植物的細株
雞囝(小雞兒) 鳥囝(小鳥兒) 鴨囝(小鴨) 豬囝(小豬) 竹囝(小竹子) 禾囝(小禾苗) 白菜囝(本地白菜的幼苗) 樹囝(樹苗)
3.表示同類事物中的較小者
蚊囝(蚊子) 耳囝(耳朵) 手囝(手指) 舌囝(小舌) 雨囝(小雨) 鋪囝(小店鋪) 紙囝(零錢) 風囝(微風) 村囝(小村) 箱囝(小箱子) 厝囝(小房子)病囝(小?。?/p>
4.用在表人名詞后,表示年齡較小者
姑囝(小姑子) 舅囝(小舅子) 姨囝(小姨子) 叔囝(小叔子) 妹囝(小妹妹)儂囝(小孩兒) 青年囝(年輕人) 后生囝(小伙子)
5.加在數(shù)量詞后表示數(shù)量少
塊囝(一塊) 把囝(一把) □ni?55囝(一點兒) 節(jié)囝(一小節(jié)) 兩碗囝(兩碗)兩斤囝(兩斤) 兩喙囝(兩口) 三桶囝(三桶) 三車囝(三車) 三日囝(三天)
當數(shù)詞為“一”時,數(shù)量詞中的數(shù)詞可以省略?!班睢奔釉跀?shù)量詞之后修飾的是整個數(shù)量詞,表示事物的總量在說話人看來很少。這里的數(shù)詞和量詞都沒有限制。量少只是說話人的主觀感受,即使客觀上數(shù)量很多,但是說話人還“嫌少”,就可以在數(shù)量詞后加“囝”。
6.加在動詞或動詞重疊式之后,表事物動作行為的時量短
行行囝(走走) 動動囝(動動) 坐坐囝(坐坐) 想想囝(想想) 講講囝(講講)行囝(走走) 動囝(動動) 坐囝(坐坐) 想囝(想想) 講囝(講講)
動詞或動詞重疊式后加“囝”都表示動作持續(xù)的時量短,但是動詞重疊式后加“囝”比動詞后加“囝”表示的時量更短。需要注意的是,非自主性動詞和屬性動詞都沒有小稱形式,如不能說“病囝”“病病囝”“死囝”“死死囝”“是囝”“是是囝”等。
7.加在形容詞重疊式后表程度輕
輕輕囝(有點輕) 甸甸囝(有點沉) 甜甜囝(有點甜) 苦苦囝(有點苦) 酸酸囝(有點酸) 肥肥囝(有點肥) 紅紅囝(有點紅) 白白囝(有點白) 黑黑囝(有點黑) 寒寒囝(有點冷)
雷州方言中的形容詞重疊式后加“囝”尾表示程度減弱。需要注意的是,雙音節(jié)性質(zhì)形容詞重疊沒有小稱形式,如不說“白白凈凈囝”“舒舒服服囝”等。雷州方言中的形容詞重疊式既能充當定語也能充當謂語,但形容詞重疊式加了“囝”尾后只能充當謂語,不能充當定語。
8.用在指示詞或時間名詞后強調(diào)正處于某一空間位置或某一時間位置
耶囝(這兒) □hu31囝(那兒) □te21囝(哪兒) □?ia55囝(這會兒) 夫囝(那會兒) 當□hu?55囝(剛才) 暗暮囝(傍晚) 日晝囝(接近中午,大概11點左右)
9.表示次要的或地位比較低下的事物
娘囝(伴娘) 旦囝(小旦角) 新年囝(小年) 書房囝(分支祠堂)
“囝”的這種用法只體現(xiàn)在上面幾個詞上。加了“囝”尾的名詞沒有不加“囝”尾的名詞重要?!澳铮ㄐ履铮笨隙ū取澳镟睢敝匾暗北取暗┼睢钡匚桓?,“新年囝”沒有“新年”那么熱鬧。
10.表示輕視或憎惡
兵囝(小兵兒) 官囝(小官兒) 黎囝(乞丐、外地人) 老老公囝(對老男人蔑稱)鬼囝(調(diào)皮鬼) □lau55囝(對北方人的蔑稱) 工囝(小工) 鏟頭囝(敗家子) 汕頭囝(汕頭人) 契弟囝(小子) 賊囝(小偷) 老老婆囝(對老女人的蔑稱)
11.加在名詞后,使詞義由泛指轉(zhuǎn)向特指endprint
熏囝(香煙) 草囝(干的蒲草) 布囝(劣質(zhì)的布) 衫囝(馬甲) 糖囝(糖果)話囝(悄悄話) 豆囝(飯豆) 餅囝(餅干)
沒有加“囝”的名詞泛指包括很多分類的事物,所指范圍比較廣。加了“囝”尾之后,只特指這類事物中的一類。如“豆”指的是豆類,包括紅豆、綠豆、黑豆、黃豆等各種各樣的豆。加了“囝”之后,指的是豆中的一種:飯豆。
12.加在動詞、形容詞之后使之名詞化,但這一功能還有很大的局限性,只體現(xiàn)在有限的詞語之中,不能周遍類推。例如:
(1)動詞
鑷(夾)——鑷囝(夾子) 散(散開)——散囝(舊時指黑幫幫主手下的人) 扣——扣囝(扣子) □?uk5(關(guān)門栓)——□?uk5囝(門栓) 勾耳(挖耳屎)——勾耳囝(挖耳屎的東西) 熬——熬囝(小的釀酒作坊) 勾——勾囝(勾東西的工具)
(2)形容詞
爛(不講理)——爛囝(蠻不講理、愛打架的人) 肥——肥囝(胖的人) □khau55(脆的)——□khau55囝(牛耳朵) 狹(窄)——狹囝(大腿根部)
(二)“囝”的各種用法間的聯(lián)系及“囝”的發(fā)展歷程
雷州方言中“囝”的用法十分豐富。從上述對“囝”的用法的描述中可以發(fā)現(xiàn)“囝”的語義由實到虛,大體上反映出“囝”的語法化過程?!班睢笔紫葟摹叭俗印绷x根據(jù)相似性引申為表動物的幼體和植物的幼苗,又引申到無生命的物體表示形狀小。雷州方言中“囝”的語義逐漸由實到虛:形狀細小→年歲幼小→數(shù)量少→時量短→程度輕→表示次要的→強調(diào)正處于某一空間位置或時間位置→表示輕視或憎惡→使詞義由泛指轉(zhuǎn)向特指→名詞化功能。
雷州方言中的小稱標記“囝”是怎么從指“小”引申出其他用法的呢?總的來說,“年歲幼小”“數(shù)量少”“時量短”“程度輕”“次要的”“輕視或憎恨”等義項與“形狀細小”有相似性或相關(guān)性并不難理解。下面我們主要分析“強調(diào)正處于某一空間位置或時間位置”“使詞義由泛指轉(zhuǎn)向特指”及“囝”的名詞化功能與“指小”之間的相似性和相關(guān)性。指代詞和時間名詞往往指稱的是一個寬泛的范圍,加了“囝”之后強調(diào)正處于某一空間位置或某一時間位置,“囝”在這里的作用是縮小指代詞和時間名詞的指代范圍?!班睢钡摹笆乖~義由泛指轉(zhuǎn)向特指”用法與此相似,“囝”的作用是縮小名詞的指稱范圍。石毓智(2005)認為,普通話中的小稱標記“兒”尾發(fā)展出名詞化的功能,是因為小稱是表示物體尺寸的大小,而現(xiàn)實世界只有三維的具體事物才有這個特征,兒化的動詞或者形容詞便能轉(zhuǎn)化成物質(zhì)空間的三維物體。雷州方言中的“囝”由小稱標記發(fā)展出名詞化的功能原因應(yīng)與此相同。
李如龍(2005)曾考察了閩語中“囝”的用法及其語法化,認為“囝”用作后綴最為典型、語法化更徹底的是在閩南方言區(qū),并以廈門方言中“囝”的用法為例。李如龍把廈門話用作后綴的“囝”的用法總結(jié)為六種:①表示體積小、數(shù)量少、情狀微弱的;②表示時間不久長,處所不遙遠;③表示輕微、緩慢的動作和情狀;④表示喜愛或憎惡的感情;⑤有些單音節(jié)名詞加“囝”尾后與本義不同;⑥帶“囝”尾的名詞之后還可帶上另一個也帶后綴性質(zhì)并表示細小意思的語素,以極言其小或帶有某種感情色彩。雷州方言作為閩語的一個分支,李如龍當然也考察了“囝”的用法,他認為雷州方言中的“囝”與潮州話、海南話是同樣的類型。有四種用法:第一,用在名詞(單音為多)之后表示較小的人或事或物;第二,表示某種親昵或憎惡的感情;第三,進一步虛化成為只起音節(jié)作用的后綴;第四,用在數(shù)量結(jié)構(gòu)之后表示其數(shù)量少、時間短或體積小。根據(jù)我們的調(diào)查,雷州方言中的“囝”并不只有上述四種用法。
對小稱標記的類型學考察,前人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大的成就。Heine和Kuteva(2002)考察了小稱標記的來源,他們明確指出,小稱標記一般來源于“小孩”這一詞源。Jurafsky(1996)考察了小稱標記的發(fā)展,他指出不同語言的“小稱”常向以下幾種語義功能方向引申:加強程度;強調(diào)正處于某一空間位置;強調(diào)正處于某一時間位置。(轉(zhuǎn)引自石毓智,2005)雷州方言中的小稱標記的來源和發(fā)展也是如此。
三、雷州方言中的“母”
(一)“母”的用法
雷州方言中的“母”有五種用法。單用時特指父母的姐姐;用于動物名詞后表成年的雌性動物;用于難辨其性別的動物之后,表示比常見的該類動物個兒大;用在無生命的事物名詞之后表示比常見的該類事物大;用在名詞后,表示同類事物中最重要的那一個。下面詳細描述雷州方言中“母”的后四種用法。
1.指成年的雌性動物
雞母(母雞) 鴨母(母鴨) 貓母(母貓) 牛母(母牛) 豬母(母豬) 羊母(母羊) 狗母(母狗) 鵝母(母鵝) 馬母(母馬) 虎母(母老虎)
2.用于人的肉眼看不出性別的動物,表示比常見的該類動物個頭大
□hia44母(大的螞蟻) 胡蠅母(大的蒼蠅) 虱母(大的虱子) 勾牙母(大蜘蛛) 蟲母(大的蟲子) 雨奇母(大的水蛭) 蛤母(既可以指雌性青蛙,也可以指個兒大的青蛙)
3.用于無生命的事物,表示比常見的該類事物大
手母(拇指,相對于手囝大) 骹母(大腳趾) 西瓜母(大西瓜) 齒母(臼齒) 金瓜母(大的南瓜) 罐母(大的鍋) 埕母(大的土埕) 缸母(大的水缸) 筐母(大的筐) 粺母(大的飯團) 石母(大的石頭) 柱母(大的柱子)
4.表示同類事物中最重要的那一個,這一語義只體現(xiàn)在少數(shù)幾個詞之中
□hu55母(地位最高的儺) 旦母(最主要的旦角) 物配母(常備的下飯菜肴)
(二)“母”的各種用法間的聯(lián)系及“母”的發(fā)展歷程
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母”一般指稱母親,但雷州方言中的“母”單用時指的是“父母的姐姐”。我們認為“母”肯定也有過指稱“母親”的歷史,但是由于在雷州方言中用以指稱“母親”的名詞太多(如妳、□mai53、姨),就不再需要“母”來表示“母親”義了,因此雷州方言中的“母”表“母親”的義項就消失了?!澳浮笔紫葟摹澳赣H”義根據(jù)相似性引申為“雌性的”,又引申到無生命的物體上表示形狀大。后來又由“形狀大”發(fā)展出“主要的、重要的”語義,但這一義項只體現(xiàn)在幾個詞語中,說明這個義項還沒發(fā)展成熟。
“手母、骹母、粺母、石母、柱母、 齒母、旦母、□hu??母”等詞中的“母”與“手囝、骹囝、粺囝、柱囝、齒囝”等詞中的“囝”很相似,“母”放在名詞后“稱大”,“囝”放在名詞后稱小。由上文我們可知雷州方言中的“囝”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小稱標記,且由小稱標記發(fā)展出了其他的用法。那么“母”是不是也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大稱標記了呢?我們認為雷州方言中的“母”還沒發(fā)展成為大稱標記,有兩點理由。從“母”的分布來看,“母”并不能大面積類推,只能同一小部分名詞相配。如:小房子可以說為“厝囝”,但大房子卻不說為“厝母”;小的燈可以說為“燈囝”,但大的燈不可以說為“燈母”。從類型學的角度來看,小稱和大稱是一對相對的概念,但是兩者卻是不對稱的,很多語言都有“小稱”,而沒有相應(yīng)的“大稱”。Heine和Kuteva(2002)調(diào)查了500余種語言,結(jié)果只發(fā)現(xiàn)大量的小稱現(xiàn)象,而沒有發(fā)現(xiàn)“大稱”現(xiàn)象。石毓智(2005)指出漢語普通話和廣大方言的情況也一樣,存在著大量的“小稱”語法形式,而缺乏相應(yīng)的“大稱”標記。雷州方言應(yīng)該也是只有小稱標記而沒有大稱標記,但是“母”有發(fā)展成為大稱標記的可能?!笆帜浮Ⅲf母、粺母、石母、柱母、齒母、旦母、□hu55母”等詞中的“母”是修飾前面名詞的定語,與前面的名詞構(gòu)成“中心語+定語”結(jié)構(gòu)。“母”的這種用法如果能廣泛類推的話,就極可能變成“稱大”的大稱后綴。
參考文獻:
[1]李如龍.閩語的“囝”及其語法化[J].南開語言學刊,2005,
(1).
[2]李新魁.廣東的方言[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
[3]石毓智.表現(xiàn)物體大小的語法形式的不對稱性——“小稱”的來
源、形式和功能[J].語言科學,2005,(3).
[4]林華勇,馬喆.廣東廉江方言的“子”義語素與小稱問題[J].
語言科,2008,(6).
[5]Heine,Bernd&Tania,Kutewa.World Lexicon of
Grammaticaliz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周麗娜 廣西南寧 廣西大學文學院 530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