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婧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起點,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保持培養(yǎng)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學習愿望和由此萌發(f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睂W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chǎn)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在實踐中,濃厚的興趣是人們刻苦鉆研、勇于攻關的強大動力。學生只有對化學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用好化學。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樹立新的教學觀念,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
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融洽的課堂氣氛是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并促使其主動學習的基礎。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理解和尊重學生,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重視學生的感受、體驗、主體性及潛能的發(fā)掘,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明確“面向全體”的教學觀不是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一樣的發(fā)展,而是平等地為每個學生提供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用“以人為本”的理念去看待師生關系,讓每位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fā)展。
二、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正處于興趣廣泛、求知欲旺盛的時期,所以首堂化學課尤為重要。只要把首堂化學課上得生動、有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大增。因此,教師要搞好化學的啟蒙教育,在上首堂課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若干實驗和提問。例如:剛抹完墻壁后生炭火盆,為什么剛開始墻壁反而變得潮濕?氫氣球為什么能飛?天熱時食物為什么會腐爛?……這些問題不需要全部回答,可以留一些懸念讓學生在無盡的問題中產(chǎn)生求知的濃厚興趣。同時也可以準備幾個趣味實驗,如“會變色的花”“燒不壞的手帕”“紅色噴泉”等,將學生帶入到神奇的化學世界中去,喚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愉悅。
三、加強實驗教學,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實驗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例如:在學習《水的組成》這一課時,教師進行電解水的演示實驗,并驗證水電解后的生成物是氫氣和氧氣后,學生深感化學變化的奇特,同時領悟了化學變化的實質,而且初步認識由水可以獲得氫氣這一理想能源,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這樣真正實現(xiàn)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憑借多媒體手段,化解教學疑難點
多媒體課件集文字、符號、圖形、圖像、動畫、聲音、視頻于一體,交互性強,信息量大,能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使課堂更加直觀、形象、生動、能從多角度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情感、注意力和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例如:通過觀看“南極臭氧空洞”的圖片、環(huán)保部門對大氣檢測的資料、用高能燃料推進火箭的過程以及機動車輛尾氣排放圖片等,能使課堂教學靈活與高效,能有效地突破重點和難點。多媒體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放大了課堂教學的“空間”,延長了課堂教學的“時間”。這樣的教學,必將促使學生用多種感官去學,同時也在玩中學、動中學、樂中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注意傳授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是終身的能力,每一個教師都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任務。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視覺器官聯(lián)想記憶法、重復強化記憶法、摸索規(guī)律記憶法等,總結一些規(guī)律性的知識。例如:采取過濾的方法將不溶于水的固體物質分開。整個操作注意事項很多,不易掌握,可以用“一貼、二低、三靠”的方法?!耙毁N”是濾紙貼住漏斗;“二低”是濾紙低于漏斗邊沿,液體低于濾紙邊沿;“三靠”是燒杯靠住玻璃棒、玻璃棒靠住濾紙三層折疊處、漏斗下部靠住容器壁,這樣便于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總之,只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才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教師和學生才能步調(diào)一致,才能奏出教與學美妙的樂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