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輝
有幸借校對書稿之機,拜讀了韋忠民先生的文集《彼岸花》。沉醉其中,不忍釋卷。此書帶給我思想的啟迪、藝術的享受和深切的心理共鳴,這種深刻而愉快的閱讀體驗將長留我心。
文集中收錄的作品時間跨度很長,是作者在文學田地長期耕耘的碩果。體裁上分中篇小說、小小說、散文隨筆幾部分,顯示出作者駕馭不同文體的能力。文集內容豐富,展現(xiàn)出相當廣闊的生活畫面。文筆質樸無華,不時散布于文集的詩詞則顯示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化修養(yǎng)。
在酷熱夏季捧讀《彼岸花》,如臨朱熹筆下的半畝方塘,清風拂面,微波蕩漾,天光云影,情趣盎然。生活是源頭活水,作者對生活悉心觀察,勤于記錄,善于思考,成果斐然,令人敬佩。
中篇小說《彼岸花》是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作品,在主題開掘、人物形象塑造、藝術特色上都達到了不俗的水準,作者首次創(chuàng)作中篇小說即能取得如此成就,實屬難得。
《彼岸花》聚焦了男性的“中年危機”問題。中年危機是當下社會中年男性普遍面臨的人生困境,小說男主人公鐘思揚就身處“中年危機”的漩渦中。他坦蕩正直,才華出眾,能力突出,不甘平庸,卻在中年遭遇單位改制后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在現(xiàn)實中四處碰壁,志向難酬,悲憤滿懷。事業(yè)受挫的同時,鐘思揚在情感上卻獲得慰藉。他遇到了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莫嵐。莫嵐漂亮能干,純情溫婉,而又富有主見。兩人由精神、人格上的相互吸引進而突破道德底線。這也算是命運對鐘思揚的一絲垂青。然而正當鐘思揚努力突破困境,事業(yè)出現(xiàn)轉機之時,卻意外猝然而逝,令人扼腕嘆息,空自悵惘。
小說的魅力在于塑造出人的豐富性。從鐘思揚的追求、痛苦、糾結、掙扎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身處社會轉型期、有血有肉的男人形象。讓我們不由去審視自己的生存處境。令人羨慕的是,鐘思揚在事業(yè)上是困頓的,在感情上卻是幸運的。他幸運地遇到了莫嵐,在人生最失意時獲得了情感的支撐,雖然這種情感突破道德之后如“彼岸花”一樣虛妄縹緲。鐘思揚的幸運更應該感謝妻子雪菲的寬容大度、善解人意。莫嵐和雪菲,恰如張愛玲筆下的“紅玫瑰”和“白玫瑰”,給困境中的鐘思揚以現(xiàn)實生活的溫暖和精神情感的慰藉。
但幸運總是短暫的,不幸與殘缺才是生活的常態(tài),恰如鐘思揚令人扼腕嘆息的結局。讀完小說,我一直在想:如果鐘思揚沒有猝然離世,接下來的事態(tài)會向何處發(fā)展?是我們在媒體上、現(xiàn)實中看到的名譽掃地、夫妻反目、父子成仇、滿城風雨嗎?所幸,在文學的世界中,我們不會再看到這樣一地雞毛的景象了。
在山雨欲來前戛然而止,是小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面。把思考和追問留給讀者,小說的使命已經完成。彼岸花,既是我們心向往之又永遠無法抵達的感情,也是讓我們卑微若塵的宿命。在這個層面,《彼岸花》無疑是成功的。
小說的其他優(yōu)點,讀者自可細細體會。我想提出兩點建議。其一,人物形象可再豐滿一些,展現(xiàn)出人的多面性、復雜性,以及性格發(fā)展歷程。比如小說中的“反面人物”——醫(yī)院院長張耀祖,應該不會天生就是一副蠻橫跋扈的嘴臉。他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沉淪,社會對他施加了怎樣的影響,他自身有哪些性格缺陷?如果能對其性格發(fā)展歷程做一些描述,這個人物會顯得更加真實完整。其二,對人物的心理描寫可再充分、細膩一些。例如,鐘思揚出軌后對相濡以沫妻子的歉疚,雪菲發(fā)現(xiàn)丈夫秘密后的痛苦、矛盾,如能充分展開,則更符合生活的邏輯。
文集中收錄的中篇小說雖數量不多,但每篇都構思精巧,意蘊獨特,令人回味。對世相的描摹、對人性的思考盡在短短的篇幅中,言有盡而意無窮。每篇都堪稱佳作,值得一再品讀。
散文隨筆在文集中占有很大的分量,這些作品時間跨度長,記錄了作者的人生歷程,可謂原生態(tài)的生活畫卷。從這些作品中,我看到作者“扼住命運咽喉”的堅強性格,奮發(fā)有為、自強不息的人生經歷,看到他對妻子的摯愛、對孩子的深情、對領導朋友的感恩、對生活細節(jié)的敏銳感知,以及詩詞唱和的生活情趣,等等。拋開文學層面的東西講,這種精神和情趣已經深深感染了我,啟迪我去審視自己的差距,思考自己的人生軌跡。我想這是作品更深層的意義所在。
如果把這些散文隨筆作品連貫起來看,就是一部濃縮的家庭史和微觀的城鄉(xiāng)發(fā)展史,忠實記錄著一個人的成長歷程,一個家庭在時代變遷中的喜怒哀樂。“不知不覺,這城市的歷史已記取了你的笑容。”這是文學贈予我們的回報和驚喜。
文如其人,作者的散文隨筆質樸無華,如渾金璞玉,不事雕琢。如果文筆上再優(yōu)雅一些,結構更優(yōu)化一些,則渾金璞玉會化為精美的藝術佳品。
此外,作者家鄉(xiāng)洛寧歷史悠久,風光優(yōu)美,自古人文薈萃?!奥宄鰰帯?、“翠竹之鄉(xiāng)”、明清建筑等聲名遠播,其創(chuàng)作這些題材的散文隨筆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如更多著墨,必佳作迭出。或許作者另有專集論述家鄉(xiāng)深厚的歷史文化,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夏日晨起,臨窗靜讀書稿,鳥聲婉轉,清風拂面,心曠神怡。近一月來與《彼岸花》朝夕相處,歸還韋老師之際,竟有幾分不舍。好在即將付梓,我渴望著她墨香沁人地重新出現(xiàn)在我面前的時刻。
文學創(chuàng)作是寂寞而甜蜜的事業(yè),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得幸與韋忠民先生相識,衷心祝賀《彼岸花》出版,希望今后能讀到他更多、更好的作品。
責任編輯 周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