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昭霞 孟燕
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第一人民醫(yī)院兒二科,山東聊城 252300
小兒手足口病是臨床兒科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于患兒的腸道病毒導致,最為常見的病原體便是柯薩奇病毒A組16型與腸道病毒71型,這種病癥多發(fā)于嬰幼兒期以及學齡前期[1]。初期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很快便會出現咽部紅點樣皰疹,若是病情加重皰疹可能會出現破裂,從而引起患兒吞咽與進水困難,部分患兒可能會出現無菌性腦膜炎、肺水腫與心肌炎等并發(fā)癥,對患兒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2015年2月—2017年3月此次研究了100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分析了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特點與治療方法,具體報道如下。
收集了該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100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且在研究當中依據隨機數字法的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50例患兒,女患兒22例,男患兒28例,患兒年齡1~5歲,平均(3.24±1.23)歲;實驗組50例患兒,女患兒23例,男患兒27例,年齡在1~6歲,平均為(3.69±0.97)歲;所有患兒家屬均了解此次探究目的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對照組基本資料與實驗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治療:對患兒進行退熱、抗病毒治療等對癥治療。
實驗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康復新液治療:①使用20%濃度的甘露醇對患兒進行治療,根據患兒的體重,每KG服用5 mL,并且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按照病情的嚴重程度適當的進行遞增或遞減,3~4次/d;②給予患兒2次/d的地塞米松進行治療,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按照病情的嚴重程度適當的進行遞增或遞減,劑量為0.3 mg/次;③對病情較重的患兒給予免疫球蛋白以及米力農靜脈給藥,免疫球蛋白每千克體重注射0.5~2 g,治療的時間為1~3 d;米力農按照每KG體重注射50μg,并按照病情的嚴重程度給予0.25~0.75mg/1kg.min,治療的時間為1~5 d;④給予患兒康復新液,口服,3次/d,每次服用10 mL,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適當遞增或遞減。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乳酸與C反應蛋白(CRP)的水平以及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其中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包含了住院天數、退燒時間、精神恢復時間以及肢體抖動消退時間;退燒時間以患兒確診開始,肛門溫度降至37.5℃以下為止;精神恢復時間以患兒出現此癥狀開始,臨床觀察的精神狀態(tài)恢復正常為止;肢體抖動時間以患兒出現肢體抖動情況開始,臨床觀察不再發(fā)生肢體抖動為止[2]。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做統(tǒng)計分析。配對設計的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計量資料以(x ±s)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乳酸與CRP無明顯差異,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兒的乳酸與CRP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兒的住院天數、退燒時間、精神恢復時間以及肢體抖動消退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小兒手足口病是臨床兒科中的常見疾病之一,若是患兒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很容易影響到患兒的成長發(fā)育,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兒的死亡。手足口病的傳統(tǒng)較為廣泛,患兒接觸過得物品、生活用品以及患兒咽喉的分泌物都會成為疾病傳播的媒介[3]。由于手足口病的傳染性較強,在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過程中,需要著重注意手足口病的預防和控制,需要保持良好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做好室內的通風工作,同時還需要對患兒平日所接觸的物品進行嚴格的消毒[4]。在現階段,對于小兒手足口病沒有特效藥物,治療的方式也只是采用常規(guī)的退熱與抗病毒治療的方法,而康復新液則是一種生物藥劑,其能夠有效的清除壞死組織,對于抗炎治療與水腫消除均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康復新液還能夠對組織的修復與生長起到加速的作用,在抗過敏和抗感染中的效果明顯,能夠起到疼痛緩解與消腫的作用。由于康復新液的治療效果好、改善患兒臨床癥狀所需要的時間短,且不良反應較少,在現階段小兒手足口病的治療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5]。在此次研究中:治療前兩組患兒的乳酸與CRP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兒的乳酸與CRP均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兒的住院天數、退燒時間、精神恢復時間以及肢體抖動消退時間均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乳酸與CRP水平對比 [( x ±s),mmol/L]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對比(x ±s)
綜上所述,康復新液聯合常規(guī)治療治療小兒手足口病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1]何洪貴.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案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9):99-101.
[2]王藝穎.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案研究[J].大家健康,2017,7(6下旬刊):133-135.
[3]孫小波.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及治療體會[J].大家健康,2015,9(4下旬刊):183.
[4]賀宏斌.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與治療方法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1(32):452-453.
[5]周燕輝.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與治療研究[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6,29(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