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左秀芳 宋國珍
2017年的第33個教師節(jié),對圍場縣哈里哈鄉(xiāng)莫里莫幼兒園的李廣老師來說,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李老師還有8個月就要退休了,作為我省第八屆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師德論壇征文比賽一等獎獲得者,9月初,他專程從圍場縣來到石家莊市,參加第二屆師德風采演講大賽,在這里度過一個令人難忘的教師節(jié)。
和李廣老師一起獲得一等獎的,還有劉麗亞、連娜等30名教師,他們是從全省各地2萬多名參賽教師中,經(jīng)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在9月5日的師德風采演講比賽之后,評選出的前10名最佳風采獎獲得者于9月8日進行了匯報演講。
師德論壇暨教師風采演講活動,由省教育廳主辦,省教育廳師范教育處、省教育宣傳中心承辦,《河北教育》編輯部精心組織。征文活動自2009年至今已舉辦了八屆,得到全省各市、縣教育部門的廣泛重視和積極響應,成為展示河北學校德育成果的重要平臺。
今年的師德風采演講活動,較以往參與面更廣。在30名一等獎獲得者中,有初出茅廬的教壇新秀,有即將退休的杏壇老兵,有嶄露頭角的學科名師。他們沒有昂貴的服裝,也沒有驚人的頭銜,但是一個個真實樸素的教育故事,卻自帶光環(huán),勝過一切華麗的辭藻。
“師德是什么?是初登講臺時板起臉裝酷,是站穩(wěn)講臺后的從容自如,還是與學生打成一片時的傾心相對?我不斷追尋著最貼切的答案?!眮碜晕湟刂袑W的曹月峰老師在演講中這樣叩問。十幾年間,從“曹老師”到“曹老大”,從“峰爺”到“老曹”,孩子們?yōu)樗鹆艘粋€又一個特別的稱謂,每個稱謂背后都有數(shù)不清的美麗定格。每一個和學生在一起的日子,他都覺得無比幸福。他說,師德就是一種不斷的追尋和求索。
來自衡水中學的劉景明老師這樣詮釋教育工作,他說,教師的職業(yè)很單純,教書育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不是一場只為終點的賽跑,而是一次在意沿途風景的旅行,一次有溫度、有熱度、有高度的旅行。溫度是青春的體驗,生活理想有溫度,是對這種體驗最好的詮釋。熱度是青春的燃燒,職業(yè)理想有熱度,是對這種燃燒最好的解讀。高度是青春的升華,人生理想有高度,是對這種升華最好的證明。
劉老師常常問自己:要做一個什么樣的教師?在青春的燃燒中他終于找到了答案:做名師。帶著這一職業(yè)理想,他激情投入,執(zhí)著奮進,以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促進學生成才,以自身的師德教育學生成人。他覺得,這就是師德的真正內涵。
來自鹽山縣聯(lián)合小學的齊艷老師,是唯一一個第二次參加師德演講比賽的獲獎者。她力爭讓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彌足珍貴,希望自己的關注與愛能成為他們生命中一段溫暖的回憶。她用詩一般的語言對師德做出詮釋:師德,就是用愛一次次叩擊孩子們心靈的回音壁,直到聽到最美的回響。
一次征文比賽,一次師德演講,卻引發(fā)了廣大教師對師德涵義的大討論,促使教育工作者不斷反思,不斷求索,從反復的總結和提升中找尋自己的答案。
在獲獎教師中,白發(fā)蒼蒼的李廣老師特別引人注目。他看上去普普通通,甚至演講時普通話也說得不太標準,然而就是這位老人,2014年獲得了“全國十大教書育人楷?!钡臉s譽稱號,40年間,他整整培育了三代人。
他一人多能,扮演著園長、教師、園林工、清潔工、維修工等多重角色。搬石、推土、砌墻,他用自己的雙手,不斷改善落后的辦學條件:采樹苗,覓花籽,巧妙布局,用心打造多彩的世外桃源;刨坑挖土,種樹栽花,將百畝荒地變成校山;想方設法為學校購置辦公和教學器材,利用廢棄材料自制教具。他還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了“室內外交替”“以大帶小”助手幫教”等獨特的教學方式。扎根在這個貧瘠的小山村,他從年少直到白頭。
李老師太忙了,沒有更多時間精心準備講稿,因為怕忘詞,上臺時還帶著紙稿。演講時,他最初有些緊張,但慢慢就進入了狀態(tài),因為他講的那些事,每件都是親力親為的,在他心里無比清晰。餐桌上,本刊編輯有幸與他坐在一起,他自豪地把手機里保存的幼兒園照片給大家看。一幅一幅,果紅菜綠,花團錦簇,翠艷欲滴,如世外桃源,又如山野園林。盡管他和孩子們生活在深山,卻享受著另一種“奢侈”。他的手機相冊里,還保留著因當選“全國十大教書育人楷?!笔艿搅暯娇倳浗右姇r的合影,他就站在第二排,離習總書記很近。
“演講,我跟年輕老師、市里的老師們沒法比,但我愿意講一講,讓人們多關注山里的幼兒園,關注山里的孩子們?!毖葜v比賽中,李廣老師和另外三位老師并列第10名,經(jīng)過評委合議,一致同意把這份殊榮授予他。發(fā)表獲獎感言時,他憨憨地說:“感謝幾位老師把這個機會讓給了我。”40年的堅守,一人一園一世界,他配得上這份榮譽。
定洲市叮嚀店鎮(zhèn)初級職業(yè)中學的龐娟老師,在9月5日的比賽中原本獲得了一個較高的分數(shù),卻因為演講超時而遺憾“出局”。評委們都覺得可惜,破例給她一個參加最終匯報演講的機會。
在9月8日的匯報演講中,龐娟的故事打動了在場的所有觀眾。人們仿佛看到,她騎著自行車奔走在崎嶇的山路上,一次次去家訪;看到她想方設法開展德育活動,鼓勵山里的孩子自信自強;看到她摔傷了頸椎后,頂住針扎似的疼痛堅持工作……她的班里,27名學生有26名考入阜平中學,她終于兌現(xiàn)了對大山的承諾。
張欣、馮東海、祝巖……一個個師德楷模,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當代“四有”好老師,詮釋了一位普通教師所能達到的高度。他們不僅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更是廣大教師的引路人。
省教育廳副巡視員董友出席活動并為最佳風采獎獲得者頒獎。頒獎儀式中,他一度哽咽,動情地說:“‘百善孝為先,萬美德為首’,這些老師是全省70多萬教師的優(yōu)秀代表,他們的教育故事,很好地詮釋了什么是真善美。對正在成長的孩子們,他們付出了大愛、博愛、深深的愛。希望老師們按照習總書記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四有教師的要求,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p>
評委會主任、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潘新民認為,師德論壇暨教師風采演講活動很好地回答了一個問題:師德究竟是什么。老師們的精彩演講就是答案。這次活動,就是要大力弘揚教師隊伍愛崗敬業(yè)、堅守信念、砥礪情操的正能量,帶動整個社會尊重教師、尊重教育事業(yè)。
省教育宣傳中心主任李連云認真聆聽了每一位老師的演講。他激動地說,這些老師都是師德楷模,他們有的熱愛學生、為人師表,有的扎根一線、辛勤耕耘,有的甘為人梯、無私奉獻。大力宣傳師德典型,充分展示新時期人民教師的新形象、新風貌,是我們的職責,更是我們的驕傲。
作為此次活動的承辦單位,省教育宣傳中心精心策劃,細致籌備。劉紅健副主任擔綱活動總指揮,幾次召開策劃會,布置任務,細化分工。從演講的藝術提升到形體指導,從展牌的內容提煉到形式設計,從會場的整體布局到背景音樂,都一一周密部署。
與其說這是一場師德演講,不如說是一場洗滌心靈的盛會。掌聲一次次響起,淚水一次次落下。加上中國“金話筒”獎獲得者、河北電臺著名播音員紀青云滿懷深情的主持,一場兩個多小時的匯報演講令人蕩氣回腸。
省教育宣傳中心宗樹興副主任感慨地說:“在廣闊的教育一線,還隱藏著無數(shù)個這樣的師德典型,他們都在等著我們的發(fā)現(xiàn),等著我們的呼喚。我們深知,這是媒體人最神圣的職責。我們期待著下一個教師節(jié),必定又是一路芬芳。”